马连坤,田洪奇
(宾县水务局,黑龙江宾县 150400)
在国家水利部、松辽流域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历经了 2003~2005年共3a时间的“试点”,2006~2007年共2 a的“一期”,以及 2008年1 a的“农发水保”,加起来为期已有6a,涉及东北三省区,仅黑龙江省就有 20多个县和农场,取得了可喜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难,巩固治理成果更难”。为此,笔者就如何巩固和提高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提出几条保证措施,供参考。
对已干工程,建设单位要“回头看”,重新检查,补课升级,直至达标,不能是上级检查验收过后就完事大吉。
按照“集中连片”的治理原则,要按规划要求做到有序的全面的排查,查遗补漏、补齐补全,应治则治,应果则果。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它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破坏影响较大。要重视水保工程损毁,做到管理到位、执法到位,发生损毁要及时修补,持之以恒,始终保持水保工程处于完好状态。
本着“先工程措施,后植物措施”和“宜林则林”的原则,要在修完的鱼鳞坑内和荒山荒坡地块,根据不同坡面,不同土质,不同地力等条件,选择适宜树木成活和生长的树种,采取选好苗、挖大坑、坐水栽、取客土等方法,争取浇上两遍水,确保一次成活保全苗。
水土流失治理区内的山地湿地,通常不被人问津,踏查不在视野之内;治理也不在规划之列。它面积小,地块不多,不在路边,分布又不集中。有的分布在山脚下,有在分布在山间盆地,是牛羊等牲畜的栖息地。按照“宜草则草”的原则,将这一部分湿地种上草栽上花,就可以长期保持“林中之肺”始终处于有呼有吸生机健康状态。
宾县采取了在埂子上多样种植植物,新种植了黄花菜、芦笋等经济作物。随吃随摘,想卖就卖,当年见效,投劳则得,永不破坏,农民比较喜欢接受。
水土保持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立即完善工程产权确认,与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不能干“无主工程”,不能栽“无主树”。原则上,地埂、梯田埂上种植的植物,在谁家地块,其所有权就交由谁所有,并由谁来管护和受益。封禁围栏所围的是谁的林地,就由谁拥有围栏所有权,并由谁管护林地和围栏。塘坝工程要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多种形式将产权及管护权,受益权归其所有。做到“工程有家、树木有主、草原有力”。
由于小流域面积大,工程分散,每个流域至少要有 2~3名管护人员负责小流域管护。“一管牲畜,二管人;三管工程,四管林”。随时修复破损工程,随时扶培倾倒树木,随时举报破坏水土保持案件。认真负责,该管则管,按乡规民约,该罚则罚,确保工程完好无损。
大多数农户都是知法、懂法的,但确有极少数人知法犯法,肆意散放牲畜,啃嚼幼小树木,贱踏水保工程。这对于专业管护人员来说,现实仍是没有处罚权,处理起这类案件,显然是苍白无力。那么就要求立即举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应及时进行酌情执法监督处理。严格按照执法程序执罚,处一警百。这样才能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①以“一事一议”形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出台水保工程管护《乡规民约》。②政府出台牲畜舍饲圈养,封山育林,禁止毁林开荒等相关文件。③以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水保法》,特别是《水保法》中“处罚”部分要重点宣传。
水保工程管护相关政策出台后,随之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本着创建和谐社会、与民贴心的角度出发,应出实招、出好招,切实解决新政策出台后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牲畜舍饲圈养后,控制了牲畜破坏水保工程和幼小树木,但政策应扶持一下农户建牛舍、买饲料等费用;禁止农户上山砍柴,解决了乱砍滥伐问题,但政府应鼓励农户烧玉米秆,建沼气池。尚志市则是个典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山区的农民,走出大山,走向平原,远离贫穷,奔向富裕,向密集的村镇转移。这样,山里的树变绿,水变清的日子就会在眼前。缩小城乡差别,农民脱贫致富的光景就,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