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协在新型农民培育中的角色探析

2010-08-15 00:49:35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21期
关键词:农技协协会培育

李 玮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就必须培育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然而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由于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差,我国现有适合农村应用的科技成果约有70%在农村推广不了,科技进步因素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的60%~70%。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科协的基层组织,是科协履行自身职能,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技协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1 农技协在新型农民培育中的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当前,各地农技协对农民、对会员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通过协会帮、会员带、搭平台等途径进行科普宣传、技术指导,能提高农民和会员的文化和技术素质,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已成为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依托。

1.1 提高农民素质

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核心。广大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技协作为科协的基层组织,上挂科技单位,下联广大农户,是农村引进、吸收、消化、推广先进技术的新载体和重要的组织形式。农技协通过举办科技培训、技术交流和组织参观学习等活动,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普意识,而且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农村适用技术,增强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农技协的各项活动带动了广大群众学文化、用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和愚昧思想,有利于广大的农民逐渐摆脱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开阔眼界,提高农民整体的文明程度。

1.2 提高农民经营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家独户的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很难抵御市场的风险。例如,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农民往往盯着一时之利,对市场走势预测不准,增产不增收。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农民加入农技协后,风险意识逐渐增强。通过科学的决策、科学的管理来帮助农民选择经营项目以增加收入。与此同时,农民的农产品质量意识逐渐提高,品牌意识也大大增强。随着分散的同业农户逐渐组织起来,农民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定位等方面增强了合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2 农技协在培育新型农民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协组织规模仍然偏小

目前,农技协的法律地位还没有明确,再加上政策扶植、舆论支持上的欠缺,导致一些领导对农技协不甚了解,参与意识淡薄,不少部门还缺乏主动参与和服务农技协发展的意识。因此,不少农技协发展缓慢,有些地方农技协组织平均拥有会员仅数人,而且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会员人数仍然和建立之初相差无几。规模小带来的是影响力小,农技协在培育新型农民中应有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2 服务范围偏窄

多数农技协的的服务范围主要停留在一些具体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以及提供信息等服务领域,而在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加工、贮运、销售等领域,协会的影响作用往往非常有限,甚至无能为力。因为这些领域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如市场、生产商、流通渠道、销售商等,这就导致了协会对农民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都大打折扣,客观上也影响了对新型农民的培育。

2.3 会员总体素质偏低

目前各协会会员的总体素质偏低,部分会员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不强,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偏低。有些会员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只愿意管好自己的经营项目,只想着自己发家致富,甚至认为把技术传给别人会使自己吃亏,因而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教给周围的群众。这种小农思想与农技协“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由于群众无法从中得到实惠,农技协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2.4 部分协会会员联系较少

目前不少协会都处于松散或半松散状态,会员之间联系较少。尤其是不同协会之间联系更少,导致一些农民学到的技术和经营方法非常有限,使得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协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不能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共担风险也就无从谈起。协会对会员的凝聚力、对同业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农民对协会的认同度也不高。

3 完善农技协在新型农民培育中作用的建设对策

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仅是农技协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农技协不断发展壮大的人力基础。因此,必须加快发展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强化农技协在新型农民培育中的作用。

3.1 以政策支持完善农技协的组织建设

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农技协发展的政策措施,搞好扶持服务,为农技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首先,各地要重视农技协的发展和建设,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规划当中来,研究并制定出有利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其次,要以协调服务代替干预、包办的错误做法,鼓励、支持、引导各级农技协因地制宜、自主发展。如果完全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进行发动和组织,就会很容易引起会员的抵触情绪,甚至还会造成依赖性。再次,要让各级农技协所从事的社会公益性科普活动和非盈利性技术经济活动享受到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允许各级农技协合法经营与产业发展,增强协会的经营服务领域,以壮大农技协的规模,更好地在新型农民培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以资金支持壮大农技协的服务能力

当前,一些地方的协会作用不明显,与协会缺乏资金有很大关系。缺乏资金导致服务、项目无法付诸实施。因此,要在贷款和农业开发、建立龙头企业、科技推广专项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农技协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农技协发展新产业,开发“名、优、特、新”产品,搞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支持。这就要求农业、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尽可能为农技协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例如,农业银行、信用社等有关单位对具备法人资格、财产明晰、管理规范的农技协,可以用其房屋、机械设备和土地使用权等做贷款抵押,并适当放宽担保条件。同时,还应解放思想,支持企业、个人以及社会资金参与到农技协的兴办和建设中来,多渠道融资,促进农技协的发展。通过协会的发展和壮大,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

3.3 以舆论宣传营造农技协发展的氛围

当前,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农技协在发展中要合理利用媒体的影响。首先,要借助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技协发展的舆论环境,可以通过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扩大社会影响,树立农技协的良好社会形象。其次,要有效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农技协的职能、贡献,增进社会各界对协会的认识和了解,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3.4 以服务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首先,各级农技协要充分发挥在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中的“桥梁”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组织农民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服务活动,使会员从中得到实惠。其次,各级农技协要加强生产环节的资金和技术服务,强化加工环节的质量服务,完善销售环节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再次,扩大农技协在新品种、新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最后,要加强各协会之间的整合,壮大农技协自身实力。当前,各地以镇(街道)或行业为单位的农技协组织,协作关系松散、模式单一,服务能力有限。需要把“各自”联合成“整体”,实现信息、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使农技协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公益型向实体型转变,为农技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赢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将更多的农民吸引到各级协会中来,推进农民走向市场。

3.5 以培养、扶持农村专业协会的领头人发挥示范作用

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面对市场的风险,农民往往比较犹豫,无法科学决策。针对这些情况,培养扶持农技协的领头人进行示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示范,农民了解如何掌握农业新技术、新工艺;通过示范,农民知道怎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示范,农民明白如何把握市场动向,规避市场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发现和培养农技协的领头人,是加速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的关键,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

3.6 采用多样化的内容和方式培训农民

各级农技协聚集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和农业、农村、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他们组织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强。这种培训,技术农民听得懂,技能学得会,经营方式搞得清。各级农技协要注意发挥这些优势,组织开展针对性强,通俗易懂、易学的专业技术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6.1 采用科普学校的形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文化”即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具备较好的道德水平。能正确理解有关“三农”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会运用自己拥有的民主权利,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要求农民主动参加业余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鉴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协会可通过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科普培训学校的方式,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如科普图片展览等),把普及农村科学知识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降低农民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兴趣。

3.6.2 采用定项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民技术素质“懂技术”即技术业务精,要求农民具有较好的技术素质,至少精通所从事产业的生产操作技术;能积极学习、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富于创新。在农村,农民最希望学到的是听得懂、学得会、能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技术。因此,农技协在对农民进行培训时,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农民的需要进行定项培训。要针对农民的不同科技水平和科技需求,进行分类科技指导,开展定项培训。并将培训内容扩展到新型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创业与经营以及商业操作技巧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复杂的科学理论变成简单易学的农业科技知识,使农民一看就会,会了就能用、就能致富,以取得最大的实际效益。同时,还可以通过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的方式,组织广大农民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普意识,增强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3.6.3 采用市场导向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会经营”即经营能力强,就是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和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懂得如何优化成本,能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使自己的回报达到最大化,进而实现“经营农业”的目的。由于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受过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直接导致了他们无法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各级农技协要积极开展经营素质培训,让农民学会判断市场需求,找准市场需求,达到即增产又增收的目的。同时,要使农民注意结合本地优势条件或有利条件开展经营,突出特色。最后,还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

4 结论

农技协的生命力在于保持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这一优势。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社会和正确指引市场导向为目标,加快各级各类农技协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孙向阳.发挥农技协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J].科协论坛,2009,(1):46-47.

[2]刘体芬.农技协长效发展之拙见[J].中国农学通报,2009,(1):304-306.

[3]张志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培育新型农民[J].北方经济,2007,(5):6-9.

[4]邬 军.试析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养[J].前沿,2007,(3):196-199.

[5]翁贞林,徐祥云,林剑富,等.新型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农技协协会培育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酉阳县农技协联合会召开一届四次理事会
电脑迷(2020年6期)2020-12-18 13:51:43
璧山区农技协联合会开展脐橙种植实用技术培训
电脑迷(2020年12期)2020-12-17 17:09:13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省取得中国农技协两项转型升级项目试点
农家参谋(2017年1期)2017-08-13 21:11:43
协会 通联站
中华奇石(2015年11期)2015-07-09 18:34:16
协会 通联站
中华奇石(2015年5期)2015-07-09 18:31:07
协会 通联站
中华奇石(2015年1期)2015-07-09 18:30:31
加快农技协发展步伐 鼎力湖北农业现代化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