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锋
(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70)
城市地下空间环卫设施的开发与利用
陈伟锋
(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70)
分析了地下空间环卫设施建设的需求、发展方向以及开发利用应考虑的因素,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环卫设施使用情况,提出了逐步将环卫设施地下化的新建设方式。
环卫设施;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向地下延伸。城市开发开始从二维平面空间向三维立体空间发展,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进入新的时期。目前,以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为主的发达城市的人均GDP已超过5 000美元,具备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济基础。
城市交通的改造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动因,如地铁建设已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排头兵,极大地带动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停车场设计推进了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地下走道与人防设施相结合充分开发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的防护潜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抗毁能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取得新进展,也极大推动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在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展开。主要特征:具有较长时期的人防工程建设的历史积淀,以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为主,以共同沟(即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地下停车场(库)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辅,与城市繁华地段的更新改造(地下街、地下商业广场)相结合[1]。
环卫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下空间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下空间的环卫设施也不可缺少。
国外的地下空间环卫设施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主要有地下垃圾收集管道、地下垃圾压缩转运站和地下垃圾处理厂、粪便处理厂以及地下商场、娱乐场所等活动空间所配套的厕所等设施。
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主要适用于高层住宅小区、密集商务区及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地区,如卫星城、世博会和体育运动员村等。
典型案例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日处理垃圾量可达400 t的日本东京市的临海副中心垃圾收集设施[1]。1995年建于香港新界粉岭的华心,是香港第1套住宅用的真空管道收集系统,每天处理大约4 000户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6.5 t。
国内的真空垃圾收运系统较早使用于大型国际机场和体育场馆群,如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以及北京奥运会国家会议中心。目前广州逐步在新建的居民住宅区、商务区和体育场馆推广使用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主要有广州市金沙洲居住新城(日收集量约160 t,运行调试中)、珠江新城(日收集量108 t,建设中)和亚运城(日收集量74.5 t,建设中)。
利用城市公共区域地下空间建设垃圾压缩站,可以有效减少垃圾车行车路程和保护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居民投诉。
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垃圾中转站从1978年开始投入使用,中转垃圾250 t/d,具有垃圾压缩设备;同时建造了可停放230辆车的地下停车场,保证了垃圾车的转运空间;又可以满足垃圾车的停放,其余空间可以出租,做到了中转站和停车场相结合[1]。
在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逐步考虑将垃圾压缩站半地下化或地下化。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静安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其采用半地下建筑的密封式车间操作,垃圾处理能力达400 t/d,2004年建成使用。该中转站将垃圾转运功能移入地下,地面则建设花园式绿地,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间,与地面景观有机结合。
地下垃圾处理厂因其经济、技术和地质条件等原因,以30 m以上的浅层深度应用较多,30 m以下的深层空间还处于研究规划阶段,工程实例应用相对较少,欧美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
法国巴黎的“依塞纳”是欧洲最大的地下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能力为46万t/a,年包装类垃圾及家用电器大件垃圾分类回收能力分别为2万t和3.5万t。该地下建筑一直延伸到地下31 m,从垃圾处理分类装置到垃圾焚烧炉,从废气废水处理塔到热能转换发电机,所有设备均安置在地下,是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垃圾处理厂。
日本正在研究规划包括地下输送管道在内的大型地下处理设施。如日本东京市的地下清洁工厂计划设置在深60 m的地下,没有烟囱,地面开发成绿地公园,地下1层和垃圾焚烧间的两侧作为地下停车场使用,垃圾由地下1层的开口垃圾井倒入更下层进行处理。整个处理过程安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几乎无人操作[1]。
在欧美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地下商场、地下体育场所、娱乐场所等为代表的地下活动空间在规划建设中就已考虑配套相应的厕所。和地上经营场所一样,绝大多数的地下厕所对公众免费开放,并成为商家争夺顾客的法宝。
在我国,由于规划建设、资金使用和工程技术等问题,地下活动空间没有考虑厕所设置。
1)环卫设施主要集中在人们出行和消费比较集中及停留时间长的地下商场、地下文体娱乐设施。以垃圾桶、环卫工具房和公共厕所为主,其设施功能单一、数量较少。地下空间面积最大的地铁暂时没有设置公共厕所。
2)环卫设施从附属配套设施向独立设施发展,逐步从半地下式向浅层地下发展。由于垃圾易产生臭味、孳生蝇虫等影响周边环境,致使一些环卫设施改变布局。如半地下式垃圾压缩站、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等。
3)环卫设施的利用尚处于不超过30 m的浅层深度空间,利用空间有限。
1)因垃圾收集及压缩运输产生臭气和噪声,促使地下垃圾收集管道和地下压缩站的产生。如在繁华和人群集中地段设置地下垃圾收集管道,从垃圾桶内袋装打包进入真空管道,抽送到集中压缩站;在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系统,通过垃圾管道系统把垃圾分类输送到地下压缩站或地下垃圾处理厂。
2)随着地铁、地下商场、地下体育娱乐设施等地下空间的不断建设,人群的地下活动空间越来越大,其停留时间不断增加,地下厕所等设施将会不断增加。
3)随着地下开发技术的发展,可根据不同深度地下层次空间,考虑设置垃圾压缩站、垃圾处理厂,利用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将污染减到最低。
4)建立封闭的再循环系统,例如利用共同沟,可考虑将污水、垃圾等的输送、处理和回收集中在共同的地下隧道中进行,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资源[2]。
5)地下环卫设施将逐步与其他市政设施和公共用地相结合进行建设,如变电站、停车场、公共汽车总站、文化广场、公共绿地等。
1)制定统一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对既有地下环卫设施进行评估,并将环卫设施的地下空间建设需求纳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以及环卫总体规划中[3]。
2)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管理。环卫设施和变电站、公交站等都属于扰民或厌恶性市政设施。其建设应加强各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以便在选址和建设中可以将不同功能的市政设施合并建设,减少重复建设,增加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
3)结合城市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法规、管理体制与规模,研究制定鼓励和规范地下环卫设施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调整地下空间环卫方面的管理体制。
4)研究地下空间环卫技术及基础设施的新发展,并编制地下环卫设施的专业技术标准、地下空间设计指引等。
5)加强地下空间环卫资源的公共信息平台、产业化研究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
[1]东昱.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2]宋福春,王冬艳,范雪峰.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5(2/3):115-121.
[3]张建峰杨木壮.广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与发展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09(1):67-72.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Chen Weifeng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Guangdong510170)
Construction demands,development direction,and factor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in underground space were analyzed.Utilization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in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was introduced,and new construction way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that will be constructed underground gradually was put forwar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y;underground space;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U961
B
1005-8206(2010)03-0021-03
陈伟锋(1975—),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卫生工程咨询、设计、运营和技术研究。
(责任编辑:张艺)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