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滨,徐 习
压力蒸汽灭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化学监测是目前我国对其效果进行监测的常规手段,而化学指示卡是化学监测中最常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反映灭菌效果,特点是方便、快捷,但影响因素多,误差大[1],其最大误差可达25%[2],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为使化学指示卡在应用中提供准确的判断信息,临床工作者对化学指示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国内包内化学指示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1 指示卡受潮 胥树萍等[3,4]研究结果均显示,包内化学指示卡放置于金属器械、玻璃器皿、搪瓷器具等非吸水性的材料表面或中央,会导致指示卡被冷凝水浸湿而影响变色反应的准确性。对策:指示卡不直接接触金属或玻璃器械即可。金属器械、各类玻璃器皿、搪瓷类物品在清洗后要充分擦干方可入包,打包前要洗净双手并擦干,尽量减少冷凝水产生;为防止指示卡受压,放置时不要压于器械之下[5]。必要时对包内指示卡进行隔水保护措施,如把化学指示卡放在固定的吸水纸上,避免直接接触金属物品[6];或用干棉布或毛巾折成4层,将化学指示卡放于正中,再对折,置于器械包正中即可[7];也有临床工作者对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外包装布进行改进,将双层纯棉布制成60 cm×60 cm的布巾,将指示卡置于布巾中央包裹,达到防水的目的,且由于花布巾醒目,便于迅速找到[8]。
1.2 指示卡被油浸染 有研究发现,器械上油时无意把指示卡浸染或包内化学指示卡直接接触金属器械、玻璃器皿、搪瓷器具时会导致指示卡被油浸染而影响变色反应的准确性,此时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显示不达标,而同时进行的生物监测显示达标[3,4]。对策:在为器械打蜡过程中注意油布不要过湿,既要使器械上的蜡涂抹均匀,又不要让油过度残留,以防指示卡被油浸染;指示卡不直接接触金属或玻璃器械;有研究者研究发现,小纸盒内放置化学指示卡防油防潮的有效性显著高于常规裸露放置及纱布包裹;另外,对指示卡的防潮、隔水措施大多能有效地防止油浸染[9]。
周秋英等[10]在对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结果出现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差异明显的情况,在低于常规灭菌参数的条件下,化学指示卡80%不合格,而生物指示剂则全部合格;王慧萍[1]在设定不同灭菌温度和时间的情况下,对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包内化学指示卡监测和生物监测的对比,结果发现两种指示卡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灭菌温度、时间、蒸汽饱和度达不到要求时,包内化学指示卡往往显示灭菌合格,而生物监测显示不合格,说明不同灭菌温度和时间下化学指示卡的变化不能完全代表压力蒸汽灭菌效果,不能有效反映物品的灭菌效果。对策:首先,保证消毒器材要达到一定的灭菌时间和温度,在灭菌器正常的情况下,灭菌时间不变,当温度波动在128℃~134℃、压力波动在165 kPa~210 kPa时,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监测合格,当温度、压力低于此范围时,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生物指示剂显示不合格[11,12];其次,灭菌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灭菌物的特性、清洁程序和量等而有所不同,应先进行生物测试后决定其所需灭菌条件,当物品达到灭菌要求时不要随便调整灭菌时间和温度[13];再次,要确保至少每周进行1次生物监测;最后,若指示卡换批号或生产厂家时应对指示卡的有效性进行监测,质量合格方可使用[1]。
3.1 敷料未脱浆 张淑娟等[14]在两种不同处理的棉布制品敷料包内同一部位分别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菌片和留点温度计,结果发现新棉布制品生物法、物理法灭菌合格率100%时,包内化学指示卡合格率仅为75%;而煮沸洗涤后的棉布制品合格率均为100%,说明新敷料是否经过处理会影响包内化学指示卡的显示结果。对策:新棉布制品在投入使用前,先送洗衣房进行煮沸、洗涤、脱浆,脱浆后的棉布制品敷料方能包入手术敷料包内,从而保证灭菌后包内化学指示卡均达到标准颜色。
3.2 敷料过干 有研究者发现,工作环境温度太低造成敷料过干,或者通过烫的方式处理造成敷料过干也会影响包内化学指示卡的变色[13],原因是饱和蒸汽在穿透包裹的过程中自身的水分过多地被过干的敷料吸收,当穿透后的蒸汽接触到指示卡时,可能已经有饱和蒸汽变化为过干蒸汽,从而影响指示卡的变色。对策:有针对性地控制工作环境的室内温度不得过低,敷料不要烫得过干即可。
过湿蒸汽中过多的水分会影响依靠燃料变色的指示卡,造成变色不理想,甚至产生湿包[15]。对策:指示卡呈褐色或灰色底纹上出现深褐色或黑色条纹,通常表示蒸汽太湿,应及时调整蒸汽质量,将蒸汽的含水量控制在3%以内[13],也可适当延长烘干时间。
装载不当造成湿包,也影响化学指示卡正常变色。对策:为防止冷凝水从器械类物品包渗透到下层的敷料包中,尽量将同类物品同锅灭菌,装载时应将敷料布包类放于装载架上层,金属器械或搪瓷类放下层,避免将器械包直接接触敷料布包类;因为锅壁冷凝水会浸湿消毒包,因此装载时应避免物品接触灭菌器的锅门[16]。
[1]王慧萍.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有效性的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13-914.
[2]黄靖雄.化学监测的一些问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9.
[3]胥树萍,汪惠书.包内指示卡在灭菌过程中颜色变化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57.
[4]肖成芳,孟慧.使用高压灭菌指示卡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护士,2004,11(学术版):89-90.
[5]杨晓霞,关瑞峰.消毒包内灭菌指示卡的放置与灭菌效果的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1):53-54.
[6]吴玲,巫凤娇,陈喜珊.观察化学指示卡变色不标准的原因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0):1200.
[7]梁永焕.器械包内化学指示卡放置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4下旬版):377-378.
[8]吴岚,王明红.放化学指示卡外包装布的改进[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52.
[9]康洁,徐金美,车平杰,等.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放置方法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7综合版):22- 23.
[10]周秋英,邱丽华,顾水林,等.4种品牌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监测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2):225-226.
[11]秦红梅,崔丽芳.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有效指示范围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46-247.
[12]纪培新.压力蒸汽灭菌锅维修后进行生物监测的体会[J].全科护理,2009,7(1A):6.
[13]曹秋莲,赵玛丽,刘英.化学指示卡在压力灭菌器测试中失败原因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8):92.
[14]张淑娟,王华生,贾晓清.影响手术敷料包内化学指示卡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595.
[15]曾淑容,赵佛容.真空灭菌器B- D 试验效果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2):177.
[16]陀翠英.影响化学指示卡监测结果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