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碗茶》看美国华裔身份重建过程中的异化和孤独

2010-08-15 00:46:41刘友道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王氏唐人街移民

刘友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83)

从《饮碗茶》看美国华裔身份重建过程中的异化和孤独

刘友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00083)

雷庭招在其小说《饮碗茶》中再现了美国华裔社群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早期华裔在美国社会身份构建的过程,《饮碗茶》是一部华裔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力求从不同角度关注《饮碗茶》的人物在新的文化背景下身份重建的异化过程,以及身份重建过程中的孤独。

《饮碗茶》;华裔美国人;身份构建;异化和孤独

陈耀光(Jeffrey Chen)在《饮碗茶》1979年版本的介绍里提到,小说《饮碗茶》描述了“唐人街的单身汉社会”,一群被种族法规条令歧视和放逐的中国移民生活在这个社区里面。美国主流社会对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中国移民的印象糟糕之极,他们认为这是一群赌徒、酒鬼、嫖客和杀手,他们认为这些中国移民不光没有道德,而且毫无责任感,根本就没有受到过文明的教化。而这些具有极强种族歧视性的法律就是针对中国移民而制定的,它们旨在侮辱和驱赶中国移民。就是这些中国移民构成了《饮碗茶》小说中的唐人街单身汉社会。在这里我们更进一步地指出,小说中的唐人街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移民的单身汉社区,它同时也是一个孤立于美国社会的中国移民社区。小说中的这个中国移民社区远离母体文化,寄居在美国这个排华的社会里,他们艰难地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寄居社会里,这些中国移民在身体和心理上受到百般蹂躏,他们极力保存自己的原有身份认同,却要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们远离母体文化;他们极力构建新的身份认同,却被这个寄居的社会拒之门外。他们陷入自我矛盾之中。

小说《饮碗茶》描述了一个在异域他乡的单身汉社会的悲欢离合,不同研究者 (吴冰,2001:76;王心洁,肖青竹,2005,78~80;丁夏林,2008:46~47)从不同的角度概述了小说的故事情节。陈耀光在为《饮碗茶》1979年版本写的简介里有关于这个单身汉社区清晰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笔者力求从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等角度分析这些中国移民身份构建过程中的异化和悲苦。

一、空间距离角度

小说描述的中国移民极力保存他们原有的身份认同,他们通过多种组织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系。他们参加了同乡会、宗亲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协会,这些社区组织帮助他们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化解遇到的矛盾,帮助他们解决出现的争端。小说《饮碗茶》描述的这个中国移民社区的主要成员来自几个同姓家族。这些同姓家族的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王华歧(Wang Wah Gay)和宾来(Ben Loy)之间是父子血缘关系;王华歧和李刚(Lee Gong)之间是姻亲关系;王华歧和王竹庭(Wang Chuck Ting)之间既是同乡又是同姓本家。其他非同姓的中国移民参加了多种协会和组织,他们以组织成员身份彼此保持着联系,这些协会和组织有:洪门(The Chinese Masons),国民党(The Kuomingtang),中国慈善互助会(The Chinese Elks),平安堂(Ping On Tong)和王氏宗亲会(The Wang Association)等。

中美之间的地理距离和通讯的时间延宕割裂了这些生活在美国唐人街的男人们与他们在中国的妻儿的联系。这些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们“怀着到美国摆脱贫困,发财致富的梦想,视美国为黄金地”。希望利用美国这座“金山”,挣到一些苦力钱,贴补家用。他们有些人在美国社会打拼,出卖廉价的劳动力,挣到了一些钱,于是回到中国的家乡过几年安稳的日子,等到没有钱的时候,他们会再次踏上旅途,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这些回去的人总是那几个。他们节俭度日,深居简出,他们通常做洗衣工的活。每隔三四年,他们就会回家。重又回来,工作几年,再次回去。 ”(Louis Chu,1990:24)还有一些人自从离开中国以后,再也没有返回过他们的家乡,尽管他们当初出国时的打算是最终要返回家乡,这些人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王华歧和李刚就是属于这一类人。王华歧后来搬到纽约,在唐人街一个潮湿的地下室开了家 “招财进宝”(Money Come Club)麻将馆,并定期寄钱回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王华歧时刻想与自己的妻子小聚,并认为这是他做丈夫的一种“神圣的责任”,但是他总是能够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滞留美国。他最常用的一个说辞就是“明天再说吧! ”(Louis Chu,1990:44)

在这个单身汉为主体的男权社会里,这些人与“外界”的联系仅仅是与“外界”的通信,这些通信也常常延宕数月之后才能到达他们的手中。这个所谓的“外界”就是他们数年前或者数十年前离别的祖国。王华歧与他的妻子罗氏(Lau Shee)保持着联系,她还生活在中国广东新会地区的某个地方 (unwei District,KwangtungProvince,China)。 (LouisChu,1990:23; 吴冰,2001:76)但是,妻子写给王华歧的信并不频繁,这部分地影响了他本人很少往家写信。另外中美之间的地理距离也是影响他很少往家写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中美之间的信件往返通常要用数月。自从王华歧和宾来信里谈论回美事宜三个月之后,宾来才真正启程,踏上返回美国的旅途。中美之间的地理距离是妨碍唐人街的中国移民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心理距离角度

这些寄居美国唐人街的中国移民几乎割断与祖国的联系,他们开始转向自我,关注自我,封闭自我。美爱(Mei Oi)被关在家中,寂寞难耐,与单身汉阿桑(Ah Song)通奸,并怀了孕。当李刚无意间听到美爱和阿桑之间的奸情,他愤怒不已,说:“这怎么可能发生在我李刚身上?”他自问:“美爱……你怎么能够这样对我? ”(Louis Chu,1990:128)他首先意识到的是女儿和阿桑之间的奸情对自己的伤害,如此自问之后,他才想到他身在中国的妻子,质询美爱如何对得起她的妈妈。他责怪自己当初没有把美爱嫁给那个学校教师,而是把她嫁给了宾来。 (Louis Chu,1990:129)女儿的丑闻使他受尽精神折磨,倍感无地自容,只好与亲友道别,离开这个伤心地。当儿媳妇的奸情败露后,王华歧首先考虑的也不是他儿子的感受,而是自己的脸面,他恼羞成怒,偷袭阿桑,并割下了阿桑的左耳;无奈儿媳妇的丑闻已经在唐人街闹得沸沸扬扬,王华歧也产生无地自容之感,最后离开了唐人街。(丁夏林,2008:46~47)

如果仔细探寻,我们会发现王氏宗亲会的其他人都有相同的情感反应。王竹庭听说美爱和阿桑之间的奸情,愤怒至极。他认为这件丑闻败坏了王氏家族的好名声,如果王氏宗亲会不采取一些惩罚措施的话,“不光王华歧丢人现眼,所有的王氏族人也都会一起丢脸”。 (Louis Chu,1990:131)王氏宗亲会在王竹庭的领导下,决定处理这个奸情,惩罚通奸者阿桑;他们内部磋商,达成了处理此事的一致意见。处理方式最终确定下来,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把阿桑驱逐出唐人街这个华人社区。驱逐个人的实质就是把个人与这个人所生活的社群隔离,使他得不到社群的帮扶,变得形单影只,孤苦伶仃。

如果把阿桑驱逐出唐人街这个华人社区视作对他的惩罚,那么,这些生活在唐人街的中国移民既不经常写家信,与身在祖国的父母妻儿联系,也不愿意踏上归途,回到家乡,与自己的妻儿经营共同的生活,相反,他们寄居在异域他乡的美国,忍受身体和思念的折磨,他们是否在实施自我放逐呢?是否在实行自我惩罚呢?难道他们不是情愿接受这样的惩罚吗?

对此事的处理,王氏宗亲会割断了其与其他姓氏家族的联系,尤其割断了与阿桑家族的联系。事实上,宗亲会是中国移民个体区别他者的“集体身份认同”。(陶家俊,2004:37)宗亲会的原本功能就是区分一个族姓的人与其他族姓的人,甚至是区分某宗族与其他宗族的社群组织。王氏宗亲会成立的宗旨是处理王氏家族成员与早期主流移民之间的矛盾。但是,后来不同族姓的华人之间开始出现一些矛盾,宗亲会的功能开始变得多元化。不同宗族的人们之间一旦出现争议,宗亲会就会出面帮助解决争议。最先提出要采取措施处置阿桑的人恰恰是王氏宗亲会的会长王竹庭。当王氏宗亲会达成惩处阿桑的一致意见后,王氏宗亲会作为一个整体在平安堂会议上提出惩处阿桑。这时,王氏宗亲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协调组织,它的功能不再是调解争议双方之间的矛盾,它已经替换王华歧,成为王华歧的代理人,承担起“受害者”的身份,于是,集体占了上位,集体身份认同取代了个体。

三、社会距离角度

唐人街这些中国移民的语言无能割裂了他们与美国社会的联系。王华歧割掉阿桑的左耳,美国警方通缉王华歧。王氏宗亲会的会长王竹庭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找到平安堂的英语翻译董乔治(George D.Dong),请他帮助同美国警方交流。王竹庭二十五年前和王华歧一同来到美国,在将近四分之一的世纪里,王竹庭身为王氏宗亲会的会长,是一个具有重要身份的人,与美国人交流是他履行王氏宗亲会会长职责的重要内容,但是王竹庭却不会说英语,需要一个翻译帮助他完成与美国人的交流。作为王氏宗亲会的会长,王竹庭是唐人街有身份有地位的中国移民,是这些留居美国的中国移民的代表。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学习英语,而是他们不愿学习英语,不愿融入美国文化,他们与美国文化保持距离,因为他们没有归属美国的意愿,更谈不上会有归属感。

这些寄居美国的中国移民同美国民众接触甚少。如果作者在小说里不提纽约和新泽西等地名,这部小说的读者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美国的任何城市,因为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几个族姓的中国移民展开,他们生活的环境里没有美国人的身影。即使是宾来在餐馆工作期间,他偶尔接触的美国人也仅仅是妓女和医生。在王华歧割掉阿桑的耳朵之后,小说中才有相当数量的美国人出现,此时,美国人就如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以外国人的形象出现。这些美国人出现的身份要么是在华人街巡逻的警察,要么就是询问王华歧去向的侦探。但是,这些美国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而那些中国移民以及那个由中国移民组成的华人社区却被隔绝在那座大城市里,一个名叫唐人街的弹丸之地。这是一种绝望的隔绝。

这些寄居美国的中国移民既不愿意回归祖国、回到自己的家乡,也不愿意往家给自己的妻儿写信、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他们既不愿意学习英语,也不愿意接受美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他们与美国文化和美国社会总是保持距离。他们既不愿意离开,又不愿意被同化,他们成为了一座文化的孤岛,等待着命运的裁判。而逃出这座孤岛的美爱和宾来夫妇却得到了救赎,宾来接纳了妻子生下的私生子;他主动就医,通过饮药茶治好了自己的阳痿,并使美爱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他们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诉求最终也得到了满足。

[1]Jeffrey Chan.“Introduction to the 1979 Edition”,Eat a Bowl of Tea (by Louis H.Chu)[M].Seattle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Press,1979.

[2]LouisChu.EataBowlofTea [M].SeattleandLondon:University ofWashingtonPress,1979.

[3]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2):37~44.

[4]吴冰.从异国情调、真实反映到批判、创造——试论中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J].国外文学(季刊),2001,83,(3):73~80.

[5]丁夏林.从“金山客”到美国人:评《吃碗茶》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重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5-49.

I106

A

1671-2862(2010)02-0049-02

2009-10-17

刘友道,男,河南商丘人,硕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助教,研究方向:美国文化和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王氏唐人街移民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现代营销联手王氏药罐 共同开拓大健康项目市场
光影
看历史(2018年5期)2018-06-20 08:34:08
签证移民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热闹的唐人街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