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0-08-15 00:45吴万刚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当代经济 2010年22期
关键词:芙蓉区辖区生态

○吴万刚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长沙市芙蓉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吴万刚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对湖南经济发展最快的长沙市芙蓉区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初步探讨,为长株潭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个范例。

生态经济 系统 可持续发展

芙蓉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部,是长沙市最为繁华的中心城区。素有省会“窗口”、“三湘第一区”的美誉。近十年来,芙蓉区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芙蓉区生产总值在全市范围内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8年GDP总量攀升到13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23.2:75.6。该区在我国中南地区的城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作用,用其为蓝本建立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提出相关发展对策,旨在为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个范例。

一、自然概况

芙蓉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心城区,总面积40.8km2,常住人口60多万,辖11个街道、1个乡和2个副县级单位(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和湘湖管理局);地理位置重要,汇集省、市首脑机关,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等中心;交通便利,辖区内不但设有长沙火车站、长沙汽车东站、长沙地铁进出口站等车站,而且有五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等20多条城市主干道纵横交织、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黄花国际机场毗邻而居;辖区内商务活跃、街市繁华,区内金融机构、星级宾馆、写字楼等鳞次栉比,大型市场和特色街市星罗棋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年居全省县(区)第一;辖区气候温和,水、热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二、区域经济发展优势

1、经济基础雄厚。“十五”期间,芙蓉区深入实施“资源整合、提质增效、开放带动、强西拓东”的发展战略,突出优势带动、投资拉动、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为:第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城区前列。GDP年均增长16%,总量较5年前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1%,总量较5年前翻了两番多,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城区第一。第二,区域经济综合实力领先全省城区前列。2009年,全区实现GDP281.5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9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967元和8216元。第三,产业结构格局合理。现在已形成二、三产业并举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建立了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电子电器,服装制鞋、生物基因等几大支柱行业,科技工业园已跨入国家级乡镇科技工业园行列。第四,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商贸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凸现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是全省乃至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商贸信息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2、科技实力独特。芙蓉区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5%,2000年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主要体现在:第一,科研院所机构庞大。区内驻有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电子研究所、湖南有色金属设计院等为代表的驻区129家科研机构。其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科研成果孕育的摇篮和现代化建设资源源源不断的动力,已新引进企业25家,注册企业(公司)总部40家,累计入园企业83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亿元,园区综合实力强。第二,高科技教育质量强。辖区内基础教育享誉全国,是全国教学改革实验基地。现有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12所,素质教育、特色教育硕果累累,培养出了无数优秀人才。

3、发展环境优越。近年来,芙蓉区始终坚持“环境立区”的工作方针,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第一,有长沙绝色特产品牌。目前,辖区内建有湘绣博物馆以供湘绣的研究、参观和销售等;在隆平高科技园建立了中国红陶瓷工艺园;菊花石天然白色菊花图案,其雕品为辖区一大特色。第二,有世界级文化遗产。辖区内名街老店众多,人文景观独特,洋溢着浓郁古朴的楚汉风情和绚丽多姿的湖湘风韵,相继出土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瑰宝的马王堆西汉古墓和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走马楼三国吴简等世界级文化遗产。第三,旅游可开发资源丰富。该辖区位于浏阳河汇聚湘江的入口地域,开发建设浏阳河生态文化公园前景幽境深远。

三、生态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1、城市化进程过快,环境问题严重。城镇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一定时期内,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以及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往往是也应该是一致的。当前,辖区内的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浏阳河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中心区和汽车东站附近人口密集度高,交通拥挤现象严重;地价房租日趋昂贵,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城市建设用地过多,经济开放程度较低;处于待业或失业的人口增多。

2、城乡经济实力薄弱,产业结构和功能单一。目前,辖区内唯一的乡—东岸乡仍以第一产业为主,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农村集市的特点,主要功能是进行农副产品与工业品的交换。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量少且过于分散。乡内的工业数量仅量少,而且规模较小,据统计,仅有10%左右的企业要集中在汽车东站,与城乡发展规范化结合不合理。第二,工业结构不合理。辖区内的工业还停留在资源型工业结构层次之上,许多小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能力,与大中城市工业结构的相似系数达0.9左右,形成了典型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而具有相对优势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链条型企业则发展不够,资源优势无法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第三产业发育不够。全乡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40%以下,落后于省内的县区城市。

3、城市特色和品牌不响。由于近10年来,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其特色和品牌提升,城市也是先进技术和生产力有力代表,因此,其必须科学地坚定不移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只有充分发掘和发扬本城市的特色和品牌,才能使城市得到更好的发展,技术和生产力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第一,城区特色不强。长沙市芙蓉区作为湖南省重要县区城市,没有充分利用其地位和相应的优势,仅只在经济上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科学园区,率先在全省建立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而没有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难得时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第二,城区居民国际意识不浓。长沙市芙蓉区作为经济发展区,应扩大与国际各界的交流与联系,培育与训练居民的国际意识和外交能力,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和礼仪水平,体现长沙国际大城市的特色,创建长沙城市新的城市品牌,以提高长沙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第三,城区品牌不响。芙蓉区没有利用现有的城市的资源,特别是旅游和历史人文资源,创办特色活动、制造特色产品、展现特殊事件,提升自己独特品牌,成为城市的特色,吸引全球的眼球,促进城市的发展。

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1、建全经济网络系统。目前,辖区应率先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芙蓉区,以引导市场经济为主体方向,发展全区经济宏伟战略蓝图。第一,建立区域生态经济一体化。为了加快农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促进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应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鼓励农村办工业,建立“城市工业、乡镇企业和农副业”三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生态经济大系统,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农村“大鱼帮小鱼,小鱼帮虾米”的生态经济系统新模式。第二,建立外向开放型经济一体化。目前,芙蓉区已经拥有的占全省22%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32%的省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区政府应充分利用此优势资源,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建立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出口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让现有的成熟技术、创新技术和富余生产设备移植到境外投资办厂,建立自己特色的出口基地和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三,建立“园、区、带”综合一体化。即对辖区东部的京珠高速公路以东,应充分发挥国家级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隆平高科技园的人才科技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对西部老城区,要全面启动长沙CBD(中央商务区)的建设,高速发展现代信息业、金融业、商贸业、娱乐业和楼宇经济等;对中部的浏阳河两岸,高起点地规划、高标准地建设浏阳河风光带,将其打造成为一条欣欣向荣的生态经济发展带,如诗如画的生态风景带,魅力四射的文化展示带。第四,建立交通网络系统一体化。至今,辖区内交通网络的基本框架已形成,但需进一步完善“井”字形城镇轴带组合所依托的主要交通干线,完成京广线以西建成区道路改造,加强路网联结、整体优化和局部提升,逐步消灭断头路,使城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畅达;马王堆新城和东岸地区新建的道路,要按照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标准提高品位,加强水、电、气、通讯设施建设,实现交通出行便捷畅通,供水供电保障有力,较好地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对新建道路两厢加强规划控制,在产业布局、建筑密度、建筑风格等方面严格实行审核把关制度,提高城市道路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2、建立城乡综合体系。为了加快芙蓉区生态经济建设步伐,城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第一,实施点轴发展战略,强化辐射功能。由于芙蓉区内有京港澳高速公路和长沙地铁相间经过,因此,沿线区会出现一批路口区域(互通式立交附近区域),此区域会成为产业布局的新增长中心,区政府可将此段城市区域连成一片或独立成为卫星区域城,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第二,大力发展非农生态产业,加速推进城镇化水平。2008年实际农业劳动力约为358万人,而理论上只需要150.5万人,剩余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57.8%。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农生态产业,加速推进城镇化潮,加快农民市民化的速度。第三,实现乡镇的理性发展。区政府应对东岸乡进行积极地理性规划,规范整合其现有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条件,制定战略发展思路,系统化、规模化地进行分类型、分区域建设,促进其向县(区)域城市的规模升级。

3、建强生态产业体系。辖区内生态经济一体化关键是生态产业一体化,而生态产业一体化关键在于确立生态产业发展的规模。第一,建全生态产业分工协作制度。芙蓉区政府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指挥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旅游文化等生态产业群体;各乡、街道应深度整合自然资源,配合互补两者间关系。第二,建制生态产业规划。坚持以传统产业生态化、科技化、高效化和积极发展高新型生态产业为主的原则,遵循生态和经济双向法则的可持续发展型的产业结构,建立优势生态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基金,以加快跨地区大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优势生态产业的率先崛起。第三,建强生态产业规模。有重点、有突破的发展生态产业,比如制造业的发展,就要把推进产业集群化作为区域生态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共同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第四,建造经济走廊品牌。辖区内生态经济的建设应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结合点,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浏阳河生态文化带应成为演绎生态经济的舞台,逐步建成为一个带状的集零次产业(土地复垦、涵养水土、经营林地和牧草养护、治理水土流失等)、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生态住宅区和生态小城镇于一体的经济发展走廊,以倘社会。

五、结束语

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已作为国家“十二五”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区域,世界银行也已经将长株潭整体归入城市发展战略(CDS)。在这种背景下,生态经济已成为促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芙蓉区应加快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产业特点,联合长株潭地区的生态产业,遵循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大胆探索,发展生态产业,建立生态产业园,以促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属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项目编号:09C1079。)

[1]唐瑾: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推进县域城镇大发展的思考[J].县域经济,2002(4).

[2]唐宇文、蔡建河:长株潭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2(7).

[3]许忠建: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着力点[J].湘江论坛,2007(5).

[4]肖万春:新编区域经济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5]毛晓茜、铁柏清:生态城区建设中的生态第三产业发展对策-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J].四川环境,2005(24).

猜你喜欢
芙蓉区辖区生态
长沙芙蓉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书法诗句其一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沙芙蓉区举办美术教师微课制作线上培训会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构建平安和谐辖区
长沙芙蓉区举办美术教师微课制作线上培训会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