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

2010-08-15 00:50李抒望
大庆社会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建议经济建设

李抒望

(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山东 临沂 276005)

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

李抒望

(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山东 临沂 276005)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明确战略目标,把握基本要求

这是重点。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它是国家战略目标的产物,并服务于国家的整体需要和长远规划。五中全会《建议》系统提出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战略: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第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第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第七,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第九,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这是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气力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忧患意识和节俭意识,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要改进政绩考核体系,改变以经济总量和速度指标为中心的考核方法,从对GDP的简单考核,转变为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综合考核,引导各级政府按照新的要求去转变自己的职能,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优化结构、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益上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规范竞争秩序,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代价的资源价格体系。加强竞争制度建设,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竞争在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促进贸易结构优化。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把利用外资和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引导外商投向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和高端制造环节。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是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因此,《建议》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准。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更加有效地解决好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久动力。现在,我国已经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到公共产品短缺时代,未来一个时期社会体制改革要着眼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此,必须加大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也要调整财政支出。政府要把自己所支付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治安、司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确保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为社会健康、有效运行提供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安全、稳定、预期和公平环境。要努力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鼓励全民创业,要注重通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开启农村市场,要依靠结构性的改革,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保证城乡一体化不断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要进一步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既要维护其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把握社会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调动各方面参与发展社会事业的积极性。

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形成强大合力

这是保证。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围绕科学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进科学发展,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把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使集中教育和经常性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在新起点上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取得新成效,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和体现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围绕科学发展选准干部、配强班子、聚集人才、建设队伍,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积极作用。要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民主集中制、清正廉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学习掌握和善于运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正确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陈 海〕

F061.3

A

1002-2341(2010)06-0114-04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

这是前提。当前,世情、国情正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现在到2020年只剩下10年时间,在未来这段时间里,能否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否让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我们能否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年来我们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转变步伐还跟不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与抓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突显了我们经济发展方式之弊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经济增长过于粗放,长期形成的主要靠物质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扩张模式难以为继。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反之,如果我们善于把握全局、抓住机遇,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市场的自发转变为改革的自觉,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那么,我们就能在长远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和有利地位,把握“后危机时代”的发展主动权,提升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坐标。总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五中全会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新要求新部署上来,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10-29

李抒望(1961-),男,山东沂源人,副校长、教授,从事邓小平理论、政治学研究。

猜你喜欢
建议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