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变芳,刘述兰
(晋中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研究
胡变芳,刘述兰
(晋中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榆次 030600)
文章通过调查和文献研究法,对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毛茛科药用植物21种,隶属于12属。植物种类多样化,以单属种居多,共有7属。生活型以草本居多,药用部位广泛,以根入药最多,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内酯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和皂甙类化合物等。
毛茛科;药用植物;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毛茛科(Ranunculaceae)是一个进化地位较为原始但药用植物较为集中的科[1]。该科植物世界范围内约有60属,2000余种,以北半球温带和寒带为主。我国有44属,约725种[2],广布于全国各地,大多数属、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地[3]。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有12属,21种。
该科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在中国有30属约220种植物可供药用,其中黄连、附子、升麻、川木通等作为中药材历史悠久。金莲花属的花含黄酮化合物和生物碱等,有消炎作用,可治扁桃体炎、喉炎等症[4]。升麻属含特有的四环三萜升麻吉醇(cimigenol)的衍生物和呋喃色酮类化合物(升麻素cimicifugin等),有祛风解热、发表解毒等作用。乌头属及翠雀属含剧毒的二萜类生物碱,其中不少有重要药用价值,如乌头碱(aconitine)有局部麻醉作用,乌头原碱(aconine)和次乌头碱(hypaconitine)有镇痛、镇静及解热作用。唐松草属含各种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如唐松草果碱(tha-licarrpine)、唐松草新碱(thalidasine)及黄皮树碱(obamegine)等[5],有抗菌、消炎、解毒、降压等作用。白头翁属及银莲花属含有毛茛苷(ranu-nculin),这种苷水解或酶解后产生的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白头翁属多种植物的根状茎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治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铁线莲属含毛茛苷及三萜皂苷等化合物,本属植物的木质茎作中药川木通用,有利尿作用;有些种类的根作威灵仙用,有祛风湿的作用。毛茛属富含毛茛苷,有些种如毛茛,石龙芮的新鲜组织捣烂后外用能治疗乙型肝炎、流感和单纯疱疹等疾病;猫爪草的根可治疗淋巴结核[6]。
由于本科植物含有多种有毒的化学成分,所以不少种类(包括不少药用植物)是有毒植物,如打破碗花花、天葵等,有些植物可作土农药,防治一些农作物的病虫害。毛茛科中不少属(如乌头属、翠雀属、耧斗菜属、铁线莲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毛茛属等)有美丽的花,可供观赏[1]。
国内外学者对本科植物资源、分布、药理等研究已有较多研究[2],但是针对山西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调查研究较少。本文考察了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物种组成,并了解了种类组成、生活型、药用部位及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以期为该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些积累性资料。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中条山东端,翼城、垣曲、阳城、沁水4县交界处。保护区南临黄河谷地,北倚汾渭地堑。区内山峰林立,主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600-800厘米,植物生长茂盛,素有“山西植物资源宝库”之称。面积23950公顷,林地面积6900公顷。区内有野生植物600多种,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保护区内自然植被以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和落叶灌木为主。历山得天独厚,资源丰富,是物华天宝之地。药材资源丰富,药材以产量高、质量好而著称,年供全国各地百万斤以上,部分药材还销往海外。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共计有21种,隶属于12属。
该区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21种,12属。
含1种的有7属,分别是:金莲花属(Trollius),升麻属(Cimicifuga),翠雀属(Cimicifuga),飞燕草属(Consolida),耧斗菜属 (Aquilegia),银莲花属(Anemone),白头翁属(Pulsatilla)。占本区毛茛科药用植物总种数的33.3%,总属数的58.3%。
含2种的有3属,分别是:芍药属(Paeonia),乌头属(Aconitum),毛茛属(Ranunculus)。占总种数的28.6%,总属数的25%。
含4种的有2属,分别是:唐松草属(Thalictrum),铁线莲属(Clematis)。占总种数的 38.1%,总属数的16.7%。
分布广泛、储量较大的种有芍药(P.lactiflora)、金莲花(T.chinensis)、升麻(C.foetida)、牛扁(A.barbatum)、翠雀(D.grandiflorum)、耧斗菜(A.viriflora)、唐松草(T.aquilegifolium)、白头翁(P.chinensis)等。
该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生活型可分为草本和藤本。
以草本居多,有18种,隶属于11属,占总种数的85.7%,总属数的91.7%。藤本有3种,分别是芹叶铁线莲(C.aethusifolia)、陕西铁线莲(C.shensiensis)和短尾铁线莲(C.brevicaudata)。占总种数的14.3%,总属数的8.3%。
该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广泛,有根、花、根状茎、块根、全草、种子、果、全株和藤茎等。其中以根入药的种类最多,有12种,隶属于7属,占总种数的57.1%,总属数的58.3%。以全草入药的种类次之,有4种,隶属于3属,占总种数的19%,总属数的25%,绝大部分都是常用中草药,其中,唐松草为名贵中草药。以根状茎和花入药的都是2种,隶属于2属,占总种数的9.5%,占总属数的16.7%。以种子、果、全株和藤茎入药的都是1种,隶属于1属,占总种数的4.8%,总属数的8.3%。
其中有的种可以有2-3个部位入药。如飞燕草根和种子入药,大叶铁线莲全株和根入药,长柄唐松草根、花和果可入药。
该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内酯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和皂甙类化合物等。以原白头翁素为代表的一系列内酯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毛茛属植物中,如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白头翁素(anemonin)、毛茛苷(ranunculin)、异毛茛苷(isoranunculin ranunco sideranunculoside)和猫爪草素(teralide)等。生物碱类化合物在毛茛科中也广泛存在,但结构较为简单,有小檗碱,唐松草碱等。皂甙类化合物成分较为简单,目前从毛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皂甙其苷元均为齐墩果酸型三萜皂甙,有常春藤皂甙和齐墩果酸两种[5]。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毛茛科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药用部位及化学成分呈复杂多样化。有12属、21种,多数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有藤本。药用部位十分广泛,包括根、花、根状茎、块根、全草、种子、果、全株和藤茎等。化学成分也相当复杂,有内酯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和皂甙类化合物等。
毛茛科是一个药用植物较为集中的科,也有一些属于有毒植物、农药植物及观赏植物。目前滥采滥挖现象非常严重,有些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鉴于此,笔者建议通过下列措施对该科植物加以合理保护和开发。
(1)加强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从研究结果中看出,该科的药用部位为根入药或全草入药,这些药用植物的采收均以整株植物的死亡为代价,由此会造成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同时许多植物的采收期正值植物的花期,会直接影响植物的有性繁殖。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护林工作,停止或减少周边居民在保护区进行林副业生产活动并就地人工繁殖栽培。另外,应加强对旅游人员的管理。
(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利用、开发药用植物,建立集约化细胞基因库。对一些蕴藏大,药用部位如花类、果实类等在自然状态下会自行脱落的,对原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几乎不产生影响的种类,可适量采集并进行引种驯化、人工栽培。
总之,要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稳妥保护好野生药用植物的种质基因库,做好保护区的升级工作。
[1]王旭红,余国奠.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毛茛科植物[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6):26-27.
[2]石瑛,李砧,王惠玲.太原市野生毛茛科中草药植物资源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120-123.
[3]西北植物研究所编著.黄土高原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49-467.
[4]叶云峰,彭勇,付岗等.药用金莲花研究新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7,9(3):29-33.
[5]王旭红,秦民坚,邓霞.毛茛属药用植物研究概况[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6):57-59.
[6]吴知行,董国平,吴彤彬等.华东唐松草生物碱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0,32(3):210-214.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medicinal plants of Ranunculaceae in L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some documents.Maybe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and using ofmedicinal pla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were 21 species ofmedicinal plants,belonging to 11 genera.The species component is various,but the style of single genus and species is dominant.The living styles take herb as the dominant plant.Themedicinal locations are wide-ranging,but root is themost.Chemical compositions are complex,including cardic glycosides,terpenoids,alkaloids and saponins.
Keywords:Ranunculaceae;medicinal plant;L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责任编辑 王璟琳)
The Study on the Medicinal Plants of Ranunculaceae in L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U Bian-fang and LIU Shu-lan
(Department of Biology Jinzhong University,Yuci Shanxi 030600)
Q949
A
1673-2014(2010)05-0005-03
2010—09—05
胡变芳(1979— ),女,山西省盂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