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蓉
(运城学院 图书馆,山西 运城 044000)
高校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刍议
王 蓉
(运城学院 图书馆,山西 运城 044000)
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是图书馆科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图书馆的业务内容和业务范围不断在扩大,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工作只有坚持准确性、制度化、系统化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并采取的有效措施,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业务统计
200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注重工作数量、效果的统计和积累,按照有关规范做好统计工作.应妥善做好各类统计数据、文件档案的整理和保存.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统计数据可以真实反映和记录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进展,并可以从数量上介绍图书馆事业的概况.但如何将统计工作规范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发挥其职能,以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值得高校图书馆管理者进行研究和探讨.
统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加强图书馆规范化管理的有力工具,可以为了解和研究图书馆资源、服务及发展趋势提供数据.统计人员将能够反映图书馆工作状态的客观现象及规律等进行量的描述,并运用计量学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对于促进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图书馆科学化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管理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统计大量相关、可靠和典型的图书馆活动数据,从数量方面认识和反映图书馆活动的规律,并分析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关系来发现图书馆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认识图书馆和进行图书馆学研究的有力武器.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仅要注重传统印刷型图书资料的建设,还必须把握电子文献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的建设变化和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统计和分析各种资源数据,让管理者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从资源、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着手,优化配置和调整资源比例,从而对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1].
高校图书馆只有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合理的奖励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统计工作可以真实地计量出每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工作质量,并可及时针对服务中薄弱环节加以改善,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目的.
只有建立在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上的统计工作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高校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是把图书馆资源、服务、管理等大量分散的原始资料收集起来进行数据处理,原始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统计结果的真实性[2].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建立一整套切合实际、科学完备的业务统计规章制度,有利于把统计工作规范化,减少工作的随意性,确保统计数据能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图书馆业务.
统计是指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述.统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图书馆业务工作要求分工细致且相互联系,具体的统计工作要求将各种业务数据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分析和研究图书馆资源配置、人员安排、资金流向等是否合理,从而有利于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情况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图书馆统计是以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大量的基础数据为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和研究,揭示图书馆诸多现象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规律,服务于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因此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在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与设计,并借助于计算机网络逐步实施,才能以较高质量、较高效率完成.具体实施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建设数据网络这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3],目的是建立取得原始数据的各种渠道,并利用网络系统自动捕获数据.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图书馆内部自动化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用于采集图书馆局域网内各项业务信息,并可长时间记录、保存各项数据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另一方面是基于TCP/IP协议族的互联网管理系统建设,用于网络数字资源在线使用情况数据获取.
对于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的统计分析,数据采集是业务工作的统计中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图书馆业务工作最初的、最基本的数据记录.根据数据来源数据分为客观数据和主观数据两部分,客观数据也称为“硬数据”,它是反映“有多少”的信息,用于定量指标统计,例如记录读者人数、馆藏文献册数、数字资源点击量等,这类数据收集多是利用自动化网络管理系统自动完成记载,客观数据则应用于定性指标统计,例如读者满意度、咨询服务质量等,这类数据收集多采用问卷调查表、访问、座谈会等形式.
另外图书馆业务工作具有连续性、积累性特征.积累基础业务数据,不仅是对以往工作状态的最真实和完整的记录,而且也是历史数据的宝贵存档资料.因此每一位工作者都须养成随时保存文件与档案数据的习惯.唯有当“随时保存”从制度要求,变为自觉行为,直至成为习惯动作,才有可能实现文件与图书馆数据的有效积累.
确定统计项目即确定统计对象、时间、范围、计算方法及数值表现形式等内容.图书馆业务统计内容涉及到流通阅览、采访编目、日常办公、数字资源管理等多个业务面,统计人员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统计项目内容、范围等,并利用网络系统将各项数据收集、汇总,力争多层次多方位地表现各项业务及业务之间的关系.
根据具体的统计指标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鉴别、综合归纳、推理判断等处理,在实践中还常常运用对比分析、动态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有依据、有评价、有预测性的研究结论.例如高校图书馆对所购置某一数字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时,需要统计数据库文献总量、购置经费、下载量、年更新文献数量等方面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日、周、月访问量的跟踪统计进行研究,从而把握电子文献建设总体情况.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透过数据分析本质.随着图书馆不断扩展业务种类和业务范围,往往需要进行统计分析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定量统计,如读者数量、借阅数量、文献利用率等;包括定性分析,如服务质量、咨询效果、阅读倾向分析等,图书馆统计不仅仅是收集、整理一大串机械的数据,而是要通过分析探求其所涵盖的意义.
所谓的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用来刻画于描述总体基本状况和各个变量分布特征的综合数量.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是指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馆藏类型、服务方式、馆员结构、和读者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数量描述.
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统计指标体系既能反映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实际状态,也反映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图书馆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和规律性.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加强业务工作的统计对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长效的统计制度是统计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统计制度具体包括统计范围、周期,明确报表要求、参与人员等方面内容.
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加强统计人员专业培训,让统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统计方法和手段,利用计算机高效、快速地处理各种统计数据,例如可以利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实现数据计算及表格设计,其强大图表处理能力大大地简化整个资料的整理工作.同时认识到统计不仅仅是简单地收集、整理、汇总数据,而更需要统计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统计分析,进而对整个图书馆活动的内在规律加以揭示,促进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4].
目前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已进入成熟阶段,其中的业务统计子系统日臻完善,基本满足了业务工作中日常的查询统计需求.但随着图书馆业务数据的使用价值提高,对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性、实用性、多样化统计手段才能保证方便迅捷地掌握各项业务工作动态,因此管理者应拓宽渠道,要求统计人员要适应形势,开发适用的统计软件,积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工作的新思路[5].
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在准确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各项统计指标体系搜集整理资料,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并将统计结果作为资源配置、馆员考评等依据,为管理者科学决策、制定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充分发挥统计功能,及时发现在为读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高校图书馆管理网络的应用使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贮存、检索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统计的工作重点初期应放数据网络的建设上,中期要确保各项业务数据准确性上,后期要全面收集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图书馆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中心所在.
〔1〕穆祥望.关于高校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情报工作,2006,(7).
〔2〕尤晓青.图书馆学定量分析[J].石家庄学院,2006(4).
〔3〕谷洪涛,郑直.构建图书馆业务统计系统新探[J].图书馆学刊,2009(8).
〔4〕朱淑华.公共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探讨[J].图书与情报,2010(1).
〔5〕王平,庄玫,等.清华大学业务统计工作模式的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
G 252
A
1673-260X(2010)12-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