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吉图”战略为先导全力推进吉林省循环经济建设

2010-08-15 00:45:37于平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长吉图资源型吉林省

于平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吉林 长春 130022)

2009年8月30日,《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纲要》)获国务院批准,《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吉林省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机遇,成为吉林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1]虽然长吉图经济带的区域面积和人口只占全省的1/3,但经济总量却占全省的一半以上,积聚了全省经济增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及最具潜力的对外开放优势,在这一区域内的产业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努力形成环境良好、资源节约、经济社会实力较强的隆起带和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以此带动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向纵深推进,全面实现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崛起、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优势

长期以来,资源型产业对吉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传统的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要最终产品,以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附加值低、利润流失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发展模式,不仅使资源型产业自身发展缺少可持续性,而且造成资源富集地区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比较严重的发展问题。[2]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进吉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一)生态省建设为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吉林省是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之一。2000年,吉林省提出了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全新模式,做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十年来,吉林省一方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改造,创新老工业基地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把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循环经济不仅在城市层面、园区层面、体系层面、企业层面和再制造层面均有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近百个,而且在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重点污染的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树立清洁生产典型。[3]吉林省已有十个工业园区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列入本届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

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建立起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基本框架,为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为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10年,每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60吨标准煤下降到1.22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率达到6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为使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生态省建设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吉林省重点开展了“53121”工程,即50个循环经济骨干企业(项目)、3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个循环经济试点市、2个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和1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重点领域的建设,以带动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在吉林的全面推进实施。[4]

(二)在循环经济的利用上,一批工业企业起到较好的示范效应

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以资源综合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能源梯次利用、经济持续增长和环境最佳保护为目标,选择了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50户典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试点,尽量减少产品和服务中能源和物料的使用量,以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取得明显成效。吉林亚泰集团近年来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广泛应用环保设备和对工业废弃物的处置力度,目前已完成了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施清洁生产上,所有扬尘点均设置选用了高效通风除尘设备,使各车间各岗位粉尘浓度均低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在余热利用上,已在两条生产线设置了余热发电站,每年可向水泥生产线供电1.95亿千瓦时,相当年节约标准煤约6万吨;在循环水的利用上,水泥磨用水由并联式改为串联式,企业外排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已实现废水零排放;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上,2009年亚泰集团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1000吨的废铜、废铁、废钢、废铝等全部进行回收再加工处理,综合利用包括钢渣、镍渣、硫酸渣、粉煤灰、煤研石、油母页岩等各类废渣量200万吨,节约资金近200万元;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亚泰集团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就双阳、哈尔滨、明城三个水泥厂扩大产能,并规划利用水泥窑头窑尾余热建设三座纯低温余热发电站,5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的CDM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三)吉林省资源利用尚不充分,发展产业循环经济的潜力巨大

一是农牧业精深加工的发展潜力巨大。吉林省具有农业资源优势,有天下粮仓的美誉。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为0.19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09公顷。粮食生产达到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但是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首先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以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为主,下游产品少,粮食加工以饲料和淀粉为主,畜产品以屠宰和分割肉为主,附加值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平均为3ϑ1,而吉林省仅为0.4ϑ1,发展农牧业精深加工业潜力较大。其次,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低。以玉米为例,吉林省玉米每公斤成本0.68元,而美国为0.38元,比美国高出0.8倍。二是提高矿产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大。吉林省矿产资源较丰富,全省已探明的非金属矿有61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其中硅灰石、油页岩、硅藻土等储量最大,长白山自然资源可开发利用空间较大,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与优质矿泉水资源。吉林省的资源利用率很低,油页岩急待开发,长白山优质矿泉水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品牌效应;工业企业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能源自给率只有50%左右,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三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潜力大。吉林省水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首先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7.8%,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其次是48座县级以上城市中,45座城市存在着缺水问题,其中有32座城市严重缺水,影响人口900多万;再次是耗水量大,吉林省水资源的消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用水消耗量大,重复利用率低,中水回用几乎为零;2007年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3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无论农业灌溉用水,还是工业用水,节水的潜力都很大。四是废旧物质再利用潜力大。吉林省利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用粉煤灰烧结空心砖的企业不断增加,

长吉图战略专题规模不断扩大,煤矸石和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潜力大。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旧机械等综合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利用潜力很大。五是绿色产品市场潜力大。近年来,吉林省重视开发绿色名牌产品,但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还不是很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将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绿色消费已成时尚,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吉林这个农业大省,可开发的产品与市场空间都非常巨大。

(四)“长吉图”战略为吉林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一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纲要》的出台和实施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是吉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又一次绝好机遇,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政策,关键在于思想能否真正彻底解放。解放思想一定要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利,做大文章、放大效应、扩大影响,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突出城市带动作用,立足强化产业支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带动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解放思想还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绿色生态建设为前提,要吸取一些地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简单追求GDP的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结果得不偿失的教训。同时,又要防止只以强调所谓的高科技、无污染为借口,而不敢解放思想,更不敢抓大项目的思想束缚,因而坐失良机,贻误发展。总之,要充分借力“长吉图”战略的发展良机,使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二、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的观念滞后

构建生态化、低碳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型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片面追求政绩和企业利润最大化;对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对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以及循环经济的优势和为何推广循环经济等问题在理论上认识不足。在政府指导思想上,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畏难情绪,有些地方循环经济发展不能做到全过程控制,不能做到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与削减污染物排放等清洁生产上来。对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不够,全民的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不强。

(二)资金不足是制约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大难点

选择我院2011级临床药学专业1、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25人,2班23人,共48人,两班学生在年龄、性别比例、专业基础课成绩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1班为对照班,采用以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LBL);2班为TBL班,采用TBL教学模式。将每班学生分为6组,每组3~5人。采用相同的实验教材,学习相同的5组实验,均为20学时。4名教师参与两班实验课程的授课及指导,最后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及理论考试成绩对两班学习效果进行比较[6,7]。

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绝大多数的传统产业是资源型产业,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是典型的高碳经济模式。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化、低碳化的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产业转型、升级资金,虽然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改造,但是,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所需要的资金数额巨大,争取国家支持的难度大、速度慢,地方配套资金受地方财力较弱的制约,企业自身积累不足,甚至一些企业生存都很艰难,根本不能考虑生态、低碳、循环经济问题。吉林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作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领域试点项目,由于吉林市自身财力有限,在建设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致使吉林市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步伐缓慢。至于那些得不到各方面扶持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虽有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但资金投入的瓶颈制约了他们前行的步伐。只有有效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才能得到较大发展和全方位推进。

(三)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和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国家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后,吉林省也相应制定了类似的单项法规或条款,然而,产业循环经济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全新经济模式,必须制定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资源产出率、资源综合利用率标准的确定,低碳的标准等都有待制定出具体的法规和政策。[5]对高能耗、高水耗的重点产业还缺乏明确产业政策的规范和引导。支撑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包括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消费者责任制度、政府责任制度等以及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企业资源再生利用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技术支持机制等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

(四)针对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的监管力度不够

从政府方面来看,在环境管理上的力度远远不够,还不能对企业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从企业方面来看,没有把环境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目标中去。长期以来,吉林省的多数企业在生产组织管理中,一直注重的是生产效益,很少专设关注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关部门和人员。由于多数企业实行的仍是传统的会计、审计制度,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一直未被纳入核算范围。因而,在财务账面上根本不能体现出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企业成本与效益的严重失真。同时,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突出反映在传统产业在转型和升级中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关键技术,严重阻碍了产业循环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切实加大对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节约能源资源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以长吉图战略为契机,加快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当前,吉林省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只有以长吉图战略为行动纲领,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着眼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生态化、低碳化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吉林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以长吉图战略为先导,加快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气候灾害、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频繁爆发,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开发提出了严厉约束。低碳、减排、绿色、环保成为国家乃至地区获取新的竞争优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根据《纲要》要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必须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并举。这是《纲要》的实现方式,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构建生态化、低碳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推进长吉图地区可持续发展。为此,长吉图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优化应遵循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系统的高效、和谐、优化原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综合运用生态工程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消除造成高能耗、高污染的根源,协调好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现集约、高效的无废、无害、无污染生产。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率先引领资源型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长吉图战略题中应有之意。

资源型产业要想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吉林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应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自主创新为手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逐步向节能减排、环保高效的新型增长方式转移。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创新生产工艺,构建起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资源型产业高技术发展模式,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开采率、利用率、回采率,实现剩余物与排放物的再利用与再循环。在当前以绿色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兴起是大势所趋。以一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应着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转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体系的调整。石化、光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也应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建成新型产业基地。

(三)以产业集群为增长极,实现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发展产业集群是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形式。在产业布局方面,吉林省要以国家、省级工业园区和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加强产业链条连结,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沿边地区与内陆腹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是集中布局先进制造业。优先在长吉工业带集中布局现代制造业。一方面,改造已有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使之向电动汽车、精密化工、高端食品加工、特色机械制造业方向转移,逐步完善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大力扶植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环保产业和环保技术。由此,在长吉工业带建设多个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现代产业基地,为新增长极的形成奠定产业基础。二是大跨度地构建现代服务业。在长吉图地区的中蒙大通道沿线,特别是长吉之间、珲春、图们等地,建设现代仓储物流中心,构建一个以中蒙大通道、哈大线、东边道等干线为依托、沟通东北经济区以及中、蒙、俄、朝、韩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在其他服务业方面,应集中于长吉地区布局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业、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长春作为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雄厚的产业合作基础,有较好的社会文化背景,有较多大专院校的智力支撑,有东北亚博览会、汽博会、农博会等多种会展平台,非常有利于集中布局上述产业。三是在现代农业的布局上着重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的建设。长期以来,吉林省作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一部分粮食主产区就布局在长吉图区域内。长吉图地区要成为新的增长极,特别是长吉工业带要实现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布局,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条件作支撑。为此,应加快吉林省西部高效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先进技术,同时推进以珲春为龙头、以延边州为依托、上连吉林、下连通化的“扇形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建设,以在不损害原农业主产区农业生产基础上为长吉工业带腾出一定的地理空间,并在总体上巩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优势。四是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开发。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原则,积极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加快区域内城镇和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支持区域内九台、蛟河、敦化、和龙、汪清和珲春等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和节能环保制度。实施长白山天然林保护、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及水体保护、中部黑土地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构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示范区。

(四)注重解决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难题

资金短缺一直是吉林省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利用长吉图战略新机遇,创新财税支持政策。财政预算安排的发展资金要重点投向合作区并优先考虑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社会公益设施项目,对投资开发建设及配套设施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给予贷款贴息或以奖代补扶持。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加强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股权登记制度,适当开展股权质押贷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此外,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要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循环经济发展。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给予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财政上的支持;给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以税收上的优惠;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收费、价格等政策措施。

(五)加快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吉林省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产业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把资源和环境作为基本内容,纳入法规制度体系中;二是注重建立和完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三是以法律的形式促进发展与时俱进的“绿色科技”和建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四是着眼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制度为约束,调整传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以“3R”为基础,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方向,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6]因此,要建立强制推行包含废物再利用率、资源产出率与资源优化利用率等指标的法规。要建立限制资源浪费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调控制度。各级政府及企业必须按照上级政府制定的本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建设用地等指标,规划本区域发展的产业结构。以制度上的创新促使企业探寻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均衡发展模式,形成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1]春光满眼长吉图——写在《规划纲要》批准实施之际[N].人民日报,2009-11-25.

[2]郭晓川.资源型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N].人民日报,2010-07-13.

[3]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态势、问题及建议[EB/0L] http://tjcn.org/plus/view,2010.

[4]吉林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Z]吉林省发改委文件汇编,2010.

[5]齐超.制度含义及其本质之我见[J].税务与经济,2009,(3).

[6]吉林省发展循环经济路径选择与制度建设[J].经济视角,2008,(5).

猜你喜欢
长吉图资源型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矿产勘查(2020年11期)2020-01-04 21:04:51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石油沥青(2019年6期)2019-02-13 04:24:34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30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长吉图”区域产业转移承接路径研究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21:11:22
吉林省发展陆港物流产业的意义与对策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2期)2016-01-16 09:20:21
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SWOT探微
企业导报(2013年7期)2013-08-19 0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