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0-08-15 00:49连娜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连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连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理解、接受、掌握和认同的过程。大众化的目的是正确的理论被人民群众掌握,更好地指导实践。大众化对象的多元性及其文化程度的多层次性,宜采取大众式的语言和通俗化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困境;对策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表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通讯等技术手段,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受众逐渐由少数精英扩展为大多数普通人群的过程[1]。理论要做到大众化,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联,使理论符合实践的现实需求,使人民群众愿意接受它、乐意接受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由少数人掌握的理论变成人民群众都理解掌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来源于人民群众,所以必然要服务于人民群众。这种天然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大众性基础,它是关于人民群众生产实践的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决定了它的大众性的本质特征。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诉求,更是顺应时代和历史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实践生活的理论结晶,同时也是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既不是说教式的理论也不是高深的经院式哲学,它是人民大众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也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既是生产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正是由于这种主体性,决定了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它的现实要求由人民群众的实践决定,实现程度也由人民群众来证明。人民群众接受与否,接受程度如何都直接关系到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前途命运。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基础。伟大的思想产生伟大的行动,科学的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精神领域的挑战。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信仰与观点,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从来都没放弃和停止过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经常有歪曲事实的报道见诸报端,诽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无疑给我们的大众化宣传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且这种国际形势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根本转变,所以我们的大众化过程必将充满艰辛。我们相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必将是光明的。

其次是文化产业的挑战。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体的不到位、红色文化的普及还存在较大问题、红色旅游的局限性使其教育功能受到限制等,都使我们的宣传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大众化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其文化程度、年龄差距、地域限制等都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因此在普及教育上,我们既要照顾到各个层面,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行普及简明读物,又要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发挥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

再次是生活条件的挑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人均GDP排名还很靠后,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样的国情加大了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难度。

然后是社会矛盾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也随着突显出来。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就业难等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问题,再加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法律监督的不到位等,都在客观上加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

最后是国际环境的挑战。虽然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上并不太平,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颠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害怕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这种国际环境无疑给我们的大众化加大了难度。

我们要正视现实面对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戒骄戒躁,扎实稳步地推进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既要注重对大众化现状的考量,又要强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些优秀经验的分析,唯此才能使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得以深化[2]。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建议

目前,加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使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工作、生活相符合,以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改进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地位,更要使这些理论成为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使群众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宽领域、多层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并且深入人心。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理论与时俱进,赋予它时代和民族的特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搞好理论的创新,就是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对其灵活运用,使其在中国的土地上具有中国发展的特色,并把它推广应用,最终实现大众化。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强调人本思想,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可以入耳、入脑、入心,而不只是表面的宣传和教育,搞形式的东西;要真抓实干,落到实处,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独立意识,帮助他们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代替他们选择,更不是用行政手段来迫使他们接受;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科学的指导思想对于生产实践的巨大推动作用,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使理论的光彩得以绽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必然带有中华民族的特色,只有带有本国家和民族特有的习惯和方式,才能使理论带有人民群众生活的气息,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意识地去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通俗化与庸俗化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在方法上要注意与庸俗化划清界限,要充分利用好各个传媒和多方平台,作为推进大众化的主要媒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无疑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以开阔的视野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理论的宣传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进程。这对于我们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促进党的理论创新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强调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3]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是理论来源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体现,对于我们全心全意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出了两个历史性结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和原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缔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了解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打赢社会主义攻坚战的胜利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1]陈方刘,田辉.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8(2).

[2]胡洪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攀登,2009(1).

[3]李抒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宁波日报,2009-04-06.

[4]王海福.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EB/OL].北方网,2008-06-02.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8/06/02/ 003345960.shtml.

D641

A

1673-1999(2010)10-0003-02

连娜(1984-),山西太原人,南昌航空大学(江西南昌330063)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009-12-31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