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分析

2010-08-15 00:49李雪苑
关键词:产业化现代农业河南省

李雪苑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分析

李雪苑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河南省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需要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农业产业化不够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发展路径。

河南省;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现代农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是农业发展的高水平阶段。现代农业内涵较之传统农业有很大进步,现代农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现代机械动力与新型科技为装备,以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全面推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在积极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一、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河南又是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因此,河南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省的“三农”问题,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制定各项政策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取得很多成效,进入了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等。但是,由于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阻碍了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不够完善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育程度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少数发育成型,并产生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力,但多数产业化组织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够大,产品质量档次不够高,与河南省农业生产和消费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据统计,河南省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只有910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87家,被列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23家,大型骨干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

(2)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日益明显。河南省部分地区各级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确定龙头经济、组建龙头企业时,对本地资源、市场、生产潜力和加工能力等情况没有认真调查和分析,相互间重复建设、结构雷同现象十分突出;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在产业化经营非常密集的行业,如蔬菜、水果、粮食等行业无序竞争和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同样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致使各地区的产业优势并不明显,浪费了农业资源并严重影响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3)农业生产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低。河南省人多地少,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社会联系和内部的凝聚力,特别是对自身利益和集体行动的必要性缺乏一致性的意识和倾向。有2/3的农户游离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处于分散经营、自找市场的状态。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缺乏与市场体系联接的渠道。小而散的经营方式,很难抗御来自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即使是处于产业化组织之中,组织化程度也很低,松散型居多,紧密型较少。另外资金、技术、信息和相应的管理手段的缺乏使广大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的农业服务体系还难以很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包括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内的全程服务。在美国,每个农民大体上有2个人为其提供生产资料服务,有7个人为其提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服务。在澳大利亚农牧业经营中,90%的产前活动和95%的产后活动都已实现社会化服务。而河南省社会化服务体系则比较薄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上还不够完善,发展相对滞后,与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1)种植业比重偏高,林牧渔业比重低。一般来说,林牧渔业的拓展空间比种植业大,种植业比重越小其结构越优,农业的发展更具潜能。农业内部各业合理的比重应是农业稳定在30%左右、林牧渔业比重达到70%以上。显然,河南省目前这一结构不尽合理,山水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空间较大。农业大而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比较效益差,农副产品竞争能力弱。

(2)品种结构单一,品质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是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常规产品相对过剩,特色农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二是品质差。低质产品大量积压滞销,而优质产品严重供给不足,科技含量低。三是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影响。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农产品卫生标准、检疫标准等质量安全体系难以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导致本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被拒之门外,农民收入增长困难。

(三)农业投入不足

(1)资金投入不足。首先,河南省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不高,2004、2005、2006年分别是672893万元、875730万元、110409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是7.6%、7.8%和7.7%。其次,农业信贷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是农业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年均比重很小,而且基本倾向于优先非农产业的乡镇企业,农业企业和农户贷款相比之下比较难。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业融资能力差,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再次,农产品市场低迷,价格下跌,农业效益低,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弱,民间资本大多不愿投向农业而流向非农产业。

(2)投资结构不合理。化肥农药投入过多,农业机械等现代机械动力的拥有量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新型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重更低。农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落后;研制的农业信息技术产品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和加强。

(3)劳动力投入质量普遍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体质和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渐渐脱离农业,离开土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导致劳动力投入质量普遍下降,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状况低下,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造成河南省农业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较低。

(4)科技投入长期不足。科技投入低,严重影响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农产品品质单调和退化现象严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教育和服务水平低,农业科技第一线人员短缺,是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四)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日益集约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对水、大气、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深刻和显著,化肥、种植养殖废物、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和农副产品大量流失进入各类环境介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各种问题。此外,工业排放的“三废”量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的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后未达到标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直接污染了土地、河流和地下水,还通过污水灌溉,使土壤受到间接污染,从而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豫北平原土壤受铵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污染的面积分别占豫北平原面积的24%、49%和30%。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还表现为森林的绿色屏障作用削弱,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威胁。

二、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

(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1)组建和重点扶持规模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科技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积极发展适销对路、潜在需求量大的产品。选择群众参与面大、资源支持面广、群众受益面宽的项目,理顺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构筑合理的利益格局,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化。逐步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第二,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运作水平,把品牌经营理念融入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提升品牌影响力,要特别注重企业商标设计和产品标识,争取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地理标识,合理使用,严格监管。

(2)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农工商综合体、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户小生产和社会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民应对市场的能力;鼓励农民在生产、运输、销售、加工、服务等环节上开展专项合作,自愿创办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

(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改变全省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到50%的状况;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业信息体系。使农业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使农户了解、把握市场变化;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和检测手段,直接增强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畜牧业发展,拉长粮食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化的、专业化的畜牧场生产,发挥规模效益,使之成为河南省农业的支柱产业。同时,要把发展林业放在重要地位,发展反季节温棚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扩大花卉苗木生产;另外,要特别注意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推进渔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渔业的产出效益。还要认真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工作,发展面粉加工业、发展食品加工业、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和酿造业。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同样需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1)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力度,从实质上提高对农业的补贴,提高农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提高农产品价格,逐步提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标准,加大扶贫开发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2)增加劳动力投入。培养具备农学、机械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新型农民,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满足现代农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3)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引进和研发的投入。

(四)建立现代生态农业

(1)制定政策法规。为保护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政府首先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规定废弃物的排除、防止施肥过量、污泥用作肥料等等,尽可能减少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和农药的投入。

(2)财政扶持。政府要采取多形式、多方面、多渠道的财政扶持政策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3)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重视生态农业科技的研制与推广工作,做到以现代化科技为依据,把科研与教学、推广密切结合起来,成立科研机构,培养大批科研人员,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4)增强全民环保意识。使公众认识到建立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现代农业同等重要。在促进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刘传初.欧盟现代农业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J].乡镇经济,2005(8).

[2]孙浩然.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6(2).

[3]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罗家胜.从投入产出看河南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F323.2

A

1673-1999(2010)13-0103-03

李雪苑(1978-),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经济学与管理学系讲师,从事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规划研究。

2010-03-24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研究”(B370)成果。

猜你喜欢
产业化现代农业河南省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