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心理期待谈主持人的印象管理

2010-08-15 00:49:04倪琦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职业

倪琦珺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从受众心理期待谈主持人的印象管理

倪琦珺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对于处在类似人际交往状态、缺少即时互动的主持人来说,印象管理尤为重要。论文剖析受众对主持人的心理期待,以期做好主持人的印象管理。

心理期待;主持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心理学概念,由库利、戈夫曼等心理学家提出。他们认为,一个个体总是希望获得别人或社会的赞同,并想控制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每个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社交场合中的形象。在社会心理学中,印象管理的概念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如果说印象管理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那么,对于处在类似人际交往状态、缺少即时互动的主持人来说,印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决定节目主持人获得受众认可和喜欢的基础,而且也是保障一档节目能否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前提,甚至是衡量一个节目主持人好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所谓主持人的印象管理,则定格到主持人这样一个特殊身份,即是个体又非个体的社会角色,如何通过自我修饰,给受众留下一个好印象。之所以重视主持人印象管理,是主持传播的必然要求,更是受众心理期待的必然结果。

了解受众的心理期待,首先要了解受众的一般心理需要。西方有谚语说“需要是创造之母”,只有社会中存在某一事物的需要,该事物才能最终在人们的努力之下被发明创造出来。主持传播也是如此,也是应社会和大众的需要而产生的。主持人因其特殊的职业性质,实质上是担任着不同的角色而存在,因此,受众对主持人就有了角色期待。主持人所担任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三个:职业角色、社会角色、公众人物。职业角色是指作为主持人这样一个职业所担任的工作;社会角色这里是指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基本上与职业无关的社会角色,如朋友、老师、同学等等,主持人的特殊职业性质决定了他的社会角色是复杂的;所谓公众人物,应该是指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并被社会大多数人知晓和关注的人物。主持人在电视上出现,为大众所熟知,一定程度上也是公众人物,因此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的公众性。主持人集三种角色于一身,因此在其印象管理方面,就要考虑到角色因素的要求和标准。

另外,还要看到受众对主持人的个性期待。个性在这里不单单理解为独特性,也包括对这个职业所具有的普遍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在认识各种社会人群时,不是纯粹通过情境的信息整合来形成对一种对象的客观认识,而是运用许多既存分类概念,将对象先归于某一类别,然后形成对这一对象的认识。如人们认为男性应该是坚强的、豪放的;女性应该是温柔的、细心的。一提到教师,人们就会联想到教师的文质彬彬、学识渊博;一提到医生,人们就会联想到一身的严谨、一丝不苟、救死扶伤等。不同的职业在人们的思维里对其形象有一个持久的约定俗成的模式,当处于这一职业的人违背了人们对其职业的形象认知时,这个人就被人们看成是在这个行当中不合格的工作者,不具备这个工作的一般水准。对于主持人来说,从主持的初步发展至今,大众对这一职业人员的印象已有所成型和比较固定的认知。因此,主持人在塑造个人形象时要考虑到大众对主持人的刻板印象,从而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大众对主持人的心理期待。

上面提到的刻板印象,在大众心里,主持人已经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形象,分列出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较好或一般的外部条件。主持人在电视上出现,人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外貌。虽说不应以貌取人,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事物总会让人有亲近感。对于观众来说,也乐于看到漂亮的人。主持人容貌漂亮,是构成主持人魅力的一个方面,是做好主持人工作的有利条件,应该加以重视。主持人在镜头上出现时,必须在化妆、服装等外在修饰上符合节目要求的同时又要适合自己。不过也要走出一个误区,做主持人不等于“选美”。主持人的外貌以比较漂亮为宜,太花枝招展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造成对节目的干扰。

生活中人们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戴什么首饰无所谓,随其所好。然而主持人就不能完全以个人喜好来修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主持人一件衣服的款式或颜色,能反映出他们的某种意志和倾向,因而也是一种无形的传播信息。就现阶段我国百姓的思想、文化、艺术素质来看,如果你在人体修饰方面求奇求新,很难为多数人所接受,所以作为公众形象的主持人,修饰时必须顾及其职业的代表性。

第二,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既是基本条件,也是其突出魅力的主要手段。毫无疑问,一个长相悦目、声音动听但说话木讷、磕磕巴巴的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的。因此,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主持人而言就如同一个门槛,如果跨不过这道门槛则很难胜任主持人这份工作。

主持人主要靠说话来让受众了解节目,驾驭整个现场,同时也让受众形成对自己的语言印象。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不一样,除了节目本身的特点要求外,独具个性的口语表达会在受众心理形成一种特定符号,是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很多人喜欢崔永元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机智、幽默,其主持风格成为栏目收视率的保障,与栏目相得益彰。

第三,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主持人来说,在个人印象管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真诚、热情、富有同情心。

主持人在电视上出现,虽然不是个人性格完全真实的展现,但真诚是必须也是首要的要求。生活中人们都讨厌虚假的人,更何况电视上它会放大人的某些优点或缺点,观众不是傻子,你的感情投入是否真诚一看即知。

主持人要富有同情心,这与其公众身份有一定关系。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在大众眼中他们有能力去做一些公益事业,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自己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个人对传播内容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对受众的传播效果。

良好的道德品质还有很多,主持人的言行举止有时会对社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主持人对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管理就应格外注意,成为个人印象管理的一部分。

第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冷静、镇定、临阵不乱是优秀主持人不可或缺的能力。一些心理素质不太成熟的主持人身处强光照射下,面对黑压压的观众或进入直播,有时会出现“表情僵硬、言辞不畅”状况,严重甚至脑中一片空白,完全忘了该说什么。这样的主持人显然不能适应主持传播的需要,更无法让受众信赖和喜欢。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优秀的主持人很快就能让自己镇定下来,不慌不乱地进入传播状态,更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发挥。紧张和慌乱绝不是不可克服的,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多,紧张慌乱的情况在主持人身上会慢慢消退,这需要主持人有意去克服和锻炼,培养自己的控场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五,良好的文化修养。

主持人应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全面的知识储备。在主持人招致的非议和指责中,“没有文化,不知所云,一窍不通”等可能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主持人对所主持节目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观众心理上,希望主持人学识渊博、掌握材料全面,否则难以触及问题症结,收视兴趣会大大削弱。主持人能否常青在他(她)的节目中整体文化修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个人魅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持人的知识魅力文化修养。丰富的知识储备会让自己在节目中更自信,也更有发言权。如果主持人几天就被掏空了,剩下的只是不断地重复,那观众对主持人、对节目就会失去兴趣不再关注。

总而言之,主持人的印象管理始终应根据栏目性质、受众群特点等具体要求来支配自己的外形塑造、内在要求以及外在表现。只有提早做好自己的印象管理,才能让节目更符合受众的心理期待,节目也才能得到更大的完善和发展。

[1]高贵武.解析主持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286.

[2]李元授.主持人形象塑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493.

G2

A

1673-0046(2010)11-0159-02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我爱的职业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