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洁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北院图书馆,天津 300070
定题服务的显著特点是以“用”为导向,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用定题服务的思路进行馆藏建设,其馆藏结构应该是以“用”为骨架的体系。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建校时间不长,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级合并或成人教育转型而来,因此其图书馆“先天不足”,馆藏文献少,藏书类型单一陈旧,学科面狭窄,文献补充速度慢,生均文献量达不到国家高职院校评估指标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适应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单单追求藏书量是远远不够的。衡量一个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其馆藏文献的多寡,而是其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能力。
笔者所在单位,在承担高职教育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较多的企业培训任务,并有着深厚的培训背景和较丰富的培训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培训受众的需求也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发生变化,对培训市场的研究和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重点立项了一个培训市场定位及培训营销策略研究的科研课题。这项课题的立项是一项战略举措,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培训计划及培训课程开发等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以此项课题做为定题服务的对象,在资料服务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与设计:
首先,通过座谈、查阅材料等形式,重点了解和掌握了两方面情况:一是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借助条件、成果形式等;二是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研究经过的阶段、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参加人员、时间安排等。其次,在全面把握上述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明确该课题各个研究阶段对文献信息类别、内容、数量、时间方面的要求等。最后,根据课题的要求积极做好信息传递准备工作,为有效地开展定题服务奠定好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人员的服务半径也在不断扩大延伸,每位图书馆从业人员都承担着较多专业性的纷杂工作,所以设立专属的定题服务岗位是提高定题服务水准的必要措施。笔者从事的岗位就是信息资料服务,在确定好培训市场定位及培训营销策略研究课题这个服务对象后,便开始了科研课题的“一对一”服务,即一个课题一人负责定题服务,避免工作中的推诿及工作的不连续性。
在对课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中,一要经常与课题研究人员联系,虚心征求他们对定题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听取他们对所需信息在具体内容、传递方式、使用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二要利用网络、在库期刊、书籍及其他科学手段,搜集符合课题需要的信息,信息要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三要对准备传送的信息反复进行挑选、整理,以确保其具有可靠性、新颖性和适用性;四要从信息使用后的反馈情况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不断改进定题服务工作。
在深入了解课题负责人立项主旨的基础上,潜心研究课题组的实际需求,充分挖掘现有馆藏的潜在价值,真正让文献情报服务工作做在课题研究人员提出文献情报需求的前头,这种超前思维意识在情报定题服务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定题服务的过程中,文献资料的超前提供有助于课题研究人员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路。他们只有在大量占有情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相关学科领域中已有成果、现有状况和发展水平动态,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和认识,进而从较高的起点上来审视自己的研究课题,为选题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和方法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现有馆藏图书、期刊及网上搜索关于培训市场定位的文章和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筛选,进行分类、编辑,从文章中挑选可利用的章节形成二次文献后,以《信息资料参考》专刊的形式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信息资料。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让课题组成员先对课题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以了解现如今其他培训机构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
同时还邀请从事培训工作的骨干,把他们多年来的培训经验和感悟,以文字的形式刊登在《信息资料参考》上,让课题组成员直观地了解多年培训事业的历程、现状和优势劣势,从自身进行纵向比较,使课题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对科研课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找出适合的发展对策。
通过定题服务实践,发现要做到信息资料完全符合课题的需求,还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平常看起来图书资料很多,但是课题需要的资料却不多,由此看出图书馆馆藏在定题服务方面的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中具有普遍性,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我国的教育拨款体制,明显倾向于本科大学,对高职院校投入较少。高职院校经费的来源渠道也未实现多元化,还没能根本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入、学费和自筹资金来维持运转和发展,学生的学费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受经费的限制,有钱时就买书,没钱时就不买,因此图书馆难以形成稳定的馆藏建设规划。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级合并或成人教育转型而来,其馆藏文献类型单一、陈旧,藏书少、学科面狭窄,文献补充速度慢,生均文献量达不到国家高职院校评估指标的要求,更达不到《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的指标要求。为了保持馆藏量,馆藏只进不出,即使是内容完全过时、长期压架而无人问津的书籍也不剔除或下架。
一些生均图书不达标的学校,为了达到评估的要求,在短时间内突击购进大量图书。有的学校在评估前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购入几十万册图书,而我国每年出版的适合高等教育需要的图书品种不到4万种,这必然缺乏精挑细选或购进大量复本。还有的学校用几十万元经费购入十多万册书,而现在图书单价低于10元的几乎没有,结果是购入了大批特价书、降价书。在这些学校,虽然藏书的数量增加很快,但馆藏结构必然不合理,并不适合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需要,没有利用的价值,反而是一种资金的浪费。
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受“小而全”“大而全”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片面追求图书数量而忽视图书质量的倾向,没有高度重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在采购图书时对需求把握不准,也很少请各专业教师参与,因此缺乏针对性,所购图书大多为书商推销策略较成功的书,或者较为时髦和流行的书。
“藏”和“用”是体现图书馆价值的两个重要方面,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则是发挥图书馆作用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十分强调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不能“重藏轻用”,也不能像研究型高校那样“藏用并重”,而应该是“为用而藏”。
为了解决定题服务出现的种种窘境,更好地为教科研开展定题服务工作,建立以“用”为导向的图书馆馆藏结构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馆藏的迅速增长使图书馆在馆舍、经费、人员、技术等方面,都难以做到“大而全”、“小而全”和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图书馆更注重研究馆藏的目标、功能、结构和规划,以满足读者对特定知识的需求或为实现特定目标来选择和收集文献资料。因此,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并不是各类型资料的随意堆积,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
馆藏建设围绕课程建设进行,以课程为专题,形成馆藏结构骨架。每门课程的文献收藏量,应该能够支持教师、科研人员进行一定深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辅导,应该能够满足其对本学科专题文献的整体需求。图书馆要深入调查,掌握每门课程所需的文献资料,制定出采购计划,全面、系统、长期、稳定地收藏与各门课程相关的多载体文献资料。
建设专题资料库。从“读者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的被动服务模式,向“读者想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主动服务模式转变。也就是说,要使馆藏的专题图书形成一定规模,读者可以像汪洋里的一片小舟一样随意在书海里遨游,利用书海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汲取自己的所需。要不断地、有针对性地扩展馆藏文献,把图书的收藏利用,从过去的“片”,集中到“点”,把传统的为“藏”而用转化为为“用”而藏,从小主题出发,从实用性出发。不断扩展定题服务的专题藏书成果,逐渐形成专题信息资料库。
加强对本校信息资源的收藏。在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馆藏中,本校信息资源还是一个空白。可以将本校教师的论文电子化、网络化,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和学术优势的数据库。可以将每门课程的教案、幻灯片、复习资料、练习题等电子化,形成馆藏,既方便学生学习,又形成了特色馆藏。可以将学校OA网的内容纳入馆藏。OA网记载着校内发生的大事小情、政策制度、培训资讯、主题活动、校内新闻报道等等,这是由本校工作形成的信息资源。在以课题为导向的定题服务中,利用本校信息资源使课题更加突出学校特点、学校理念,也使本校的信息资源不止停留在网络上,可以“活”用到定题服务中去。
强调以“用”为导向,馆藏形式就不能像传统馆藏那样以纸质文献为主,而应该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及网上资源并重。建立复合型馆藏有利于图书馆整体工作上水平,并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复合型馆藏文献,应包括手写型、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与电子型、网络型等文献复合,实体文献与虚拟文献复合,传统书库与数据文献复合;在服务手段上,传统的馆内借阅服务与网络服务、在线服务复合,实地服务与网络服务复合。
传统的纸质文献虽然是图书馆馆藏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电子文献及网上的信息资源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大有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电子文献及网上信息资源有着查找方便、查阅快捷、可直接利用的优势,所以许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更青睐于使用电子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要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调整馆藏结构。特别是在图书馆馆舍较小、投入资金相对不足、制约着每年的购书量的情况下,更需要更加合理地运用经费,在保证纸质文献的基础上,不断收纳电子文献及网上的信息资源以补充馆藏。
网络上有着海量的免费电子信息资源,但网络信息资源学科纷杂、内容繁多、质量多层次,需要重组才能提供使用。重组网上免费资源,需要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需求有重点地将网上有价值、对读者适用的信息资源进行搜索、分析、评价、筛选、标引、组合、导航,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形成系列的专题文献资料,提供给读者使用。
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较多,各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大多数图书馆尚不具备为全院每个专业都配备“学科馆员”的能力,因此请专职教师兼“学科馆员”是一条可行的措施。教师对自己研究的学科很熟悉,可以考虑教师每隔几年就到图书馆做一个学期的师兼“学科馆员”,专门负责本学科的馆藏建设。在一定的经费额度内,师兼“学科馆员”可以决定采购什么纸质图书,决定采购什么电子图书,并指导有关人员收集整理网上资源。这样,利用专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形成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学科馆藏体系。
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可以到各系包括担任科研任务的教授那里做科研秘书、教学秘书,深入到教学一线,深入了解教学、科研对文献资料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资料。通过这种途径成长起来的学科馆员,是实用型的学科馆员,对建立以“用”为导向的馆藏结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肖秀阳.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7).
[2]樊红侠.如何激发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9).
[3]范明泉.试论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J].医学信息学,2007,(3).
[4]朱冰冰.试论面向社会的高校图书馆定题服务[J].图书情报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