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占平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 醴陵412200
浅谈釉下五彩瓷的继承与发展
朱占平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 醴陵412200
釉下彩是在未成瓷的生坯或素烧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透明釉入窑经1300℃以上高温烧成。因色彩在釉层下面,故曰釉下彩。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本文浅述的是“醴陵釉下五彩”,它因其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瓷质细腻,画面晶莹润泽而著称,因其色料与坯釉在高温下溶为一体,画面上有透明釉层覆盖,待 显得栩栩如生。且具有永不褪色之特点,名符其实的绿色健康陶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适用功能。
釉下五彩要继承与发展,就有必要弄清它的发展历史。下面我想从继承与发展方面来谈谈个人浅见。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种特别的陶瓷艺术,早在三国时代的吴国古墓中就出土了一件青釉下彩盘口壶。胎体上通体用毛笔绘褐黑色纹饰外罩青黄釉一次烧成。这件壶证明了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釉下彩瓷工艺,开创了釉下彩瓷的先河。
到了唐代,在前朝及外来文化的介入下又进一步发展了釉下彩瓷。它包括工艺上的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品种。这种做法最早见于六朝时期,但到了唐代更为奔放自然,更趋成熟。长沙铜官窑就是当时彩窑的烧制点之一。
铜官窑在四个方面有着重要的突破:
首先,更能体现出釉下彩的特点;其二,虽然色彩单调,但打破了釉下彩青白瓷的单一装饰色调,将更多的色彩纳入其中;其三,首次将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与制瓷技艺融为一体,提高了中国瓷器的欣赏价值,其文化内涵更明显;其四,为中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拓开了思路。
铜官窑是釉下彩瓷的一个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贡献在于: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瓷的新技术,以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原料,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虽然色彩单调,但已从单色向多彩发展;在纹饰上大量使用了花鸟、人物、文字等题材,以直接描绘的形式美化瓷器,特别是文字装饰在陶瓷史上尚属首次。故此,铜官窑的出现对后世陶瓷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影响。宋代著名的磁州窑和其他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彩饰都是在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前面谈到的只是简单的釉下彩,色彩不丰富也很单调。真正的釉下五彩是在长沙窑的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突破了唐代长沙窑创制的单调釉下彩瓷,从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釉下五彩最早是二十世纪初由著名人士熊希龄等人的倡导下创制的,也因他们的积极推广达到了空前的兴盛,虽然品种还不够多,但国产高温色彩的研制丰富了釉下彩绘的装饰效果,故称为釉下五彩瓷。它的装饰手法,在工艺、技法、材料的运用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特别是双勾汾水技法的创造使釉下五彩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由此在1909——1915年间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质地优良、润泽清雅、色彩丰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特别是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的获得使醴陵釉下五彩瓷从此蜚声海内外,它标志着釉下彩瓷的又一个辉煌。
釉下彩的第三个飞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古老的釉下五彩象枯木逢春获得了新生,停息二十多年后又迅速得到恢复发展。从生产工艺、制作规模、产品结构、装饰技法、色彩品种、工艺水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釉下五彩瓷精品也不断涌现,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的用瓷,标志着釉下五彩的技术标准、艺术水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工艺水平、装饰技巧、纹样构成及色彩的处理都在不断提高,由于色料品种的增多,丰富了装饰效果。与此同时各类陶瓷机械的推广应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在装饰设计上,彩绘设计人员不断探索,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艺术,创造好多形式不同、风格多样的釉下五彩瓷精品,无论陈设艺术瓷还是日用瓷,也无论数量、质量、科技含量、文化内涵及对外影响都远远超过了历史的任何时期,国家用瓷、国家领导人用瓷及出国礼品瓷的选用,也达到了空前,故有‘红色官窑’之称,从而使釉下五彩技术的发展达到了的又一高峰。
改革开放以来釉下五彩瓷又有了质的飞跃,民营经济的兴起给釉下五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艺技术、器物造型、装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的拓展都突破了以往,现在的色料几乎涵盖了所有色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釉下五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釉下五彩为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加速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增添了光彩。
釉下五彩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实际是一个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制方法到工艺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典型的“兰海棠”花面就是在继承传统和改良下创作而成的,至今仍是极具魅力的优秀作品。
我们今天谈继承更要用全新的眼光去看,不能只是模仿和克隆,要取其精华、神韵并结合现代社会审美情趣,运用先进工艺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意蕴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现代陶艺家在注重传统时更要有时代感,力求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效果相结合,例如佘华先生的“石榴瓶”就是在宋瓷的基础上,在纹样上进行大胆取舍并结合釉下五彩瓷质的特点,使作品更加神韵大气,更具欣赏价值。同样“敦煌人物瓶”造型富有传统文化气息,装饰技法采用开窗形式但更简练明快、纹样凝重端庄,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观邓文科大师的作品,更是古今贯通,运用釉下五彩技法将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于一体,色釉的运用又更增添了其艺术魅力,既有古风遗韵,更显时代特征,是继承和创新的典范。它使传统的艺术精华得到充分的发挥,展示了全新的精神风貌。
釉下五彩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纵向来看,尽管发展较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横向比较就与其他产区还存在不小差距,与其它艺术门类更是相差甚远,远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因此,创新必须加快速度,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以民族的语言诠释时尚与流行,用继承和发扬的方式来对待传统,设计来源于传统的积淀又超越历史的旧迹。
创新要有创造思维的指导,创造思维又是在创新中产生和发展的,创新是时代的潮流,是科学进步和发明的本质。创新的关键在于“异”,“异”就要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能突破条条框框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得不到大众的认同,那么其作品只能是孤芳自赏。因此陶艺家必须在新、奇、特、异、上寻找出路。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把陶艺作品作为现代艺术中独有的语言与媒体,带给人们无暇的精神享受,观念绝对不能停留在产品的设计上,当然我们的创新不是怪诞、荒谬、更不是赶时髦,必须具备新颖,有价值和可行性三个要素。
釉下五彩瓷除了有其它釉下彩的共同之处,由于使用的色料不同,装饰技法也不一样,有区别于其它彩瓷的鲜明特点。其一,无毒,耐酸碱,永不退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所决定。由于色料位于釉层下面,故色彩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其二,画面平滑光洁,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给人一种玉质的美感享受。其三,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这些都是釉下五彩瓷的独特特性,也是人们对它特别珍爱的主要因素。
造型
型是纹样和色彩的载体,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批经典造型,如梅瓶、玉壶春等。但是我们在继承传统的釉下五彩瓷器型的同时,还必须创制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新品种。纵观现在市场,造型单调、新器型不多;异型、镶器造型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都以能批量生产为目的。须知,陶瓷发展到当代已不再是实用品,它已从纯实用功能转向艺术品。人们的审美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陶瓷造型也不例外,必须跟上社会文明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步伐,推出造型新的精品。试想众多名画家的作品克隆一批会是什么结果?艺术作品越来越注重的是文化和独特的技巧,重复的造型只会限制釉下五彩瓷的发展。
色彩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无论在生理、心理上追求舒适营造美都离不开色彩。色彩是人类视觉中最响亮的语言符号,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型、纹样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信息语言,色彩相对于其他视觉元素更加直观和鲜明,并且富于情感,它直接左右着作品,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相对于形和纹样更显其重要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那么我们在釉下五彩瓷设计中怎样科学化、艺术化地运用色彩,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使作品更具情趣更富审美价值达到设计之目的呢?除了解釉下五彩色料的特性外,还必须掌握色彩理论及几种主要的配色关系,色彩的对比关系及诱目性,还有与造型的关系,关于釉下五彩的色彩处理笔者认为:
① 熟知基本色彩理论、掌握用色规律
色彩构成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用色规律,它是色彩学家把五颜六色进行科学的整合而得出的经验总结。展现作品的色彩魅力,首先要突出焦点色,对作品的主要部分进行重点配色,面积上宜小而清晰,对比强。与之相衬的色彩则宜单纯,这样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特异效果。主次分明,突出视觉中心。其次,体现色彩的平衡与稳定,根据色彩学理论正确配比,产生视觉心理的平衡,这种平衡只是感觉上的平衡,而不是等量的平均,这和中国画印章的处理有相同之处。再次,重视色调的选择及其新颖性。作品的主色调是设计者首要确定的问题,不同的色调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要有主调才显统一,这要与作品的主题相融合,同时还要考虑色彩搭配的新颖,色彩的分割比例也是获得形式美的法则。
②自然法则的和谐之美
严格的说自然美法则基本是传统的审美观。中国传统审美观非常崇尚自然,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尊重自然的重要表现。自然的形式,自然的色彩是最美的。如蝴蝶的色彩组合,树木花草的颜色等等有机构成无疑会给设计者灵感启发。因此,观察生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迪是陶艺家运用处理色彩的一个重要途径。
纹样构成
陶艺的装饰构成除型、色之外,还有一个纹样的构成,就釉下五彩而言,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模式,满地满花、边花、折枝、开窗等等模式,但形式不够多样,构图及纹饰的处理还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束缚。纹样如何以少胜多,丰富而不沉繁,主题突出是陶艺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多探讨的课题。总体看来现在作品纹样的处理传统痕迹太浓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少,画山水、动物、人物的均以临摹为主,缺少生活气息,带研究性的更少;花卉装饰千篇一律,构图雷同;图案更是寥寥可数。简而言之太偏重“量”,现在多数陶艺家仍然仅仅沿用“实用”装饰理念和传统陶瓷语言形式,缺乏对现代艺术的理解,缺少感受,观念仍然停留在产品的设计上,我们要继承传统但又要冲破禁锢,观念不断深化、提高,发挥想象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式方法、特色的陶艺语言去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精神或审美上的价值,运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创作出意味深长的艺术作品,真正把“工艺品”变为“艺术品”。
借鉴是学习,是学人家的理念及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其运用到釉下五彩瓷的设计上,吸取众家精华、营养。更要理解其神韵,如音乐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都可渗透于陶瓷艺术作品之中,同样,小品,漫画的夸张手法亦如此。成龙先生将影视剧中武打动作融入舞的形态,使观众不觉枯燥而更具观赏性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釉下五彩瓷不同于景泰蓝的堂皇,也区别于釉上彩的华丽,更不象钧瓷之绚彩,它给人以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润如玉的艺术效果,他是由于泥、釉、色及烧成工艺所致,更得益于釉下五彩的特殊制作技巧,每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色,釉下五彩的特色是什么?即是薄、雅、润、清澈、光洁。因此,扬其长,突出特色是釉下五彩发展至关紧要的问题。
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展示个性之魅力,平庸的作品是没有出路的,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向着追求个性的消费观念发展,如果我们的陶艺还是一步一趋地模仿跟风就会落伍。作品要在大胆求新求异、别出心裁外,还要竭力张扬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这样才能打破呆板沉闷的气氛,加速釉下五彩瓷的发展速度。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以及生活实践范围、思想与情感的社会化程度都对陶艺作品有其影响,如果我们知识浅薄,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那么其作品也只能是平淡无味,即使临摹也达不到原作的神韵,而只能是展现一种纯粹的无生命的形态而已。
艺术家的责任是什么?他的作品应具有某种思想情感,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激起人们情感上的波澜,进而得到教益和愉悦身心。由此可见,一件完美的陶瓷艺术作品它包含的内容极具丰富,它的社会功能是
如此的深远。陶艺家除掌握陶瓷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对设计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历史、文学、书画、书法及至文艺理论都应有一定的素养,致广大、尽精微、融古今以丰富我们的陶艺作品内涵。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任何艺术作品都不自然的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其创作会自觉不自觉地体现时代的审美需求,艺术家的创作都具有时代性、发展性。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釉下五彩才也已经从实用向着艺术的方向在快速转变。艺术瓷向着文化内涵,日用陶瓷朝艺术化是当今陶艺家要切实关注的问题。我们如何向人们传达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如何反映社会的主旋律,用精品陶瓷艺术品去创造宜人的环境,是陶艺家的光荣使命。
综上所述,釉下五彩瓷要发展,要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绽放异彩,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之精髓,博采众长,还要眼观世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更多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要摒弃目前的千人一面,循环往复的现象。 从而将釉下五彩瓷引领到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审美情境之中。
book=38,eboo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