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娜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53)
教师主体地位的引导作用
——浅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
张 娜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53)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与前途。随着当今社会的转型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教师,如何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合理引导学生学习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就成了当前教学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师;主体地位;引导作用
思想道德课教学的具体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社会认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教师是教学实践实施的主体,离开了教师和学生就不成其为学校。学校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地围绕并依靠教与学这对主体来展开。在教与学这对主体中,教师居主导地位,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高校职能的主要实现者,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维系学校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充分调动教师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作为一种高能量的智力资源,其开发潜力是巨大的。每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个学术集成。所以高校提倡学术自由,提倡教学科研相结合,确立教师主体地位,从而体现高校应有的独特的知识价值、学术价值、人才价值、社会价值的标准。现代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有一句至理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为教师毕竟是大学里最重要的资源,是实现大学理念的源泉。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学校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繁荣富强。他们求知心切,渴望成才,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这是广大青年学生的主流和本质。但也必须看到,在社会上“经商热”、“下海风”的影响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袭下,部分青年学生在认识或行动上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困惑或迷误。对于涉世未深、学识尚浅,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的青年学生来说,在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和五花八门的社会思潮的困扰下,产生某些迷误是不足为怪的。他们大多并非出于偏见,而是缘于无知。他们年轻,可塑性强,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地需要得到学校、师长的及时关心和正确引导。学校如果不能适时加以引导帮助,就会坐失人才培养的有利时机,影响人才的质量。
学校教育的实施原则和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是以身作则。人才的品德和智力的培养,要靠教育者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去影响和培育。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创造性价值,教师不仅应该自身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且要使自己的学生各有所长,同样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教师要以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参与,通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引导作用。学校能否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是否热爱教育事业,能否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否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这一切都直接地影响着人才的成长。思想道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思想性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人文性是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实践性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性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它将大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构的基础,追求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遵循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是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引导作用,不在于发表“个人高见”,而在于引导交流,促进有效沟通,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在交流互动中,不同角度的认识在碰撞,不同层次的体会在交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实践中的引导作用是协调(而不是调度)、参谋(而不是指挥)、教练(而不是裁判)、支持(而不是扶持)。学生探究能否成功,创新意识能否发挥,还与教师的主导、指导和引导作用有关。帮助(而不是包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教学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入门”也好,“升堂入室”也好,教师不是打开门让学生进来,而是把这门课的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有了钥匙,自己就能把门打开——积极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把着手教”,要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去摸索前进,不是“莫把金针度与人”,而是要把金针交给学生。从智育的角度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或学会怎样学习,比只教给他们某些知识更重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身整体素质修养,同时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事业,一个值得自己把智慧、情感和精力融入其中的生命过程,并且能用智慧送给学生一双搏击未来的翅膀,用爱心换来学生的一片真心,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本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定教,根据课堂上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让学生的智慧得以释放,我们的课堂就会因此变得灵动而鲜活,我们的学生就会因此变得智慧而美丽。
[1]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张春丽.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怎样的[J].中国教师,2008,(16).
[3]王金发.用心授课,探索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4]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仪宏斌
G432
A
1009-3192(2010)04-0120-02
2010-05-10
张娜,女,河南驻马店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