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浅析3G时代手机网络舆情的管理
王 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网络已成为公众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的场所,网络舆情给政府的决策和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的传播中,只有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才可以避免网络舆论发展的不可控制,避免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当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国进入了3G时代,手机网络为网络舆情提供了新的场所和平台,加强手机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舆情;3G;手机网络
十多年来,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经历了三代移动技术的换代发展:第一代的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使用蜂窝结构,频带可重复利用,实现移动环境下不间断通信;第二代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其最基本的技术特征,提供了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先进的漫游;第三代是当前正在全力投入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多媒体数据通信和利用手机高速上网,具有更高的带宽、更高的服务质量、更快的速度及低成本,即通常意义上的3G通信技术。3G通信技术可以使手机用户实现高速上网、上传下载视频、浏览手机网站和论坛、发表微博和图片,能够实现互联网的一般功能。因此,利用手机高速上网的功能,广大手机移动用户能够便捷地了解时事,随时随地发表评论和分享身边的新闻事件,是未来网络舆情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崭新领域。
2010年5月12日在陕西省南郑县山口镇发生了一起幼儿园砍伤事件,上午8时几名歹徒开着一辆面包车闯入一所民办幼儿园后挥刀乱砍,幼儿园老师的母亲当场被砍死,两名幼儿老师被砍成重伤,二十几个3~6岁的儿童被砍死或砍成重伤。在此事件发生不到20分钟后,笔者在手机门户网站3G网上,看到一篇手机用户的帖子:急报!急报!陕西南郑发生砍伤儿童事件,数人被砍死,现场一片混乱!署名是南郑市民。随后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点击率超过6万,回帖300多,其中不乏有对事件夸大其词的帖子。由此可见,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社会公众的参与之广、表达的随意性已现端倪,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利用手机网络制造舆情将成为网络舆情之后的又一热点。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移动业务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从此中国3G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中国手机用户进入3G时代。
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业务是移动通话,二代移动技术实现了数字通话、短信、彩信和移动上网,与前两代移动技术相比,3G技术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集手机电视、手机互联网(WAP网站)、手机播客、视频通话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结合了广电网、互联网、通信网这三大信息传播网络的功能,整合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使3G手机用户凭借手机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掌握信息、上传视频和发表言论。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有6亿4000万,其中3G手机用户已有1083万。三家移动业务运营商正在全国布局,大力推广3G手机业务,3G手机用户已成规模,随着未来几年技术的成熟和推广,3G手机用户数量将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这意味着手机用户有着比网民更大的规模。
舆情的生成和传播有一定的规律,其传播并产生影响也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渠道。3G时代的手机网络舆情将是广大手机用户依托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互联网网站、手机视频、手机微博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言论,分享身边的新闻事件。
1.手机互联网,即WAP网。WAP网(W 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无线应用协议的缩写,一种实现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结合的应用协议标准。WAP网与我们平常上网一样,只不过使用的终端是手机,浏览的也不是WWW网站,而是专门设计的、适合在手机上显示的WAP网站。用WAP手机上网,用户可以浏览新闻、在线聊天或登陆WAP论坛进行新闻浏览、发表即时评论,在WAP论坛发帖跟帖,也可以上传图片、视频,和网友分享身边的新闻趣事。WAP网有着电脑上网无法比拟的优势,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各种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服务。
2.手机播客。这是一个手机互联网的新生事物,是手机媒体与网络播客进行融合的产物,以3G手机为制作、接收和发布播客节目工具的传播方式。它可以利用手机的拍摄功能,拍下视频并通过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将视频上传到手机网站或者电脑互联网,供广大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网民观看。
3.手机微博。2006年埃文威廉姆斯创建了Twitter,之后席卷全球,这就是微博。微博,即微型博客,也称即时博客。手机用户在微博网站注册后,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微缩成几句话,或将图片、视频发到微博网页上,和所有的微博用户分享,从而也达到了即时通信的功能。由于微博可以使用手机并脱离了电脑,这使得微博与博客有着明显的区别。
1.传播的主体更加大众化。手机微博、手机博客、即时评论等3G时代发布信息工具的诞生,使每一个手机用户都可以接收和发送信息。与网络和其他媒体工具相比,3G时代的舆论发表工具更加方便和快捷,手机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介绍情况、发布第一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让每一名3G手机用户成为众多新闻事件的第一见证人和第一发布者。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卢比扬地铁站爆炸案中,许多地铁乘客在第一时间用手机拍摄下大爆炸的场景,并通过手机网络传到网上。在爆炸案发生后,广大乘客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
2.传播的受众更多。到目前为止,全球有手机用户22亿。2009年我国手机用户有6亿3000万,普及率达到52.5%,这就意味着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这个新闻会有6亿规模的潜在受众,并且可以预见将来规模会继续扩大,比当前3亿的网民更多。
3.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模糊化。3G通信技术增强了传播者与受众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的界限模糊化。在3G技术的基础上,3G用户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新闻信息、新闻图片、视频的上传、下载和浏览,由此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传播者与受众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关系,受众成为与传播者一样的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4.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快捷。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手机成为一个集拍照、录音、录像、上网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工具,手机用户利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分享身边的新闻事件,由此大大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使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便捷。
著名传播学家李普曼认为,舆论就是把分散的人捆绑在一起的力量,无论好坏吉凶,传播工具具有造就或摧毁政治秩序的力量。3G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同时也为舆情的管控带来巨大的影响,手机用户在发表言论和曝光新闻事件时,完全取决于手机用户的自发和自觉。舆情形成后,其不断传播的传播过程对舆情的管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提供了更加全面、及时、真实的报道。和网络舆情相比,手机舆情同样有民主和开放的特点。随着言论的开放,时事、新闻、焦点事件的真相、内幕的随时发布,公众关注的事情越来越透明,广大公众更能认识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同时,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的考虑会对事件格外地关注,手机舆情提供了相关信息,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
2.改变了信息占有的不对称。以往每当有焦点事件发生,政府作为媒体信息的主导者,占有大量信息,从而造成信息占有的不对称。但是在3G时代,这种政府主导的信息传播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每一名3G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将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发布出去,或者将自己知晓的内幕公布出来,从而大大增加了信息占有的人群,从根本上打破了政府信息垄断的局面。
3.成为民众表达民意的平台,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中国有手机用户6亿3000万,每一个手机用户都可以接收和定制自己喜欢的信息和服务,对自己关注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行使自己的言论权、批评权、监督权,对政府的决策施加自己的影响,利用3G通信技术表达出在现实社会没有机会表达的意见和想法,从而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1.负向舆论的影响较大。传统的媒体往往致力于引导正确舆论的形成,以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限制消极舆论的产生和传播。而3G通信技术所创造的平台,使广大公众的言论自主性大大提高,而公众往往更关注社会的阴暗面和突发性事件等方面,这就有可能导致负向舆论的广泛传播。
2.信息质量较低。公众言论自主性的空前提高,使人们一下子失去了太多的束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布信息,非理性化、情绪化的言论往往充斥手机网络。而当前对这一领域的监管几乎是空白,道德约束规范尚未建立。
3.公众隐私的空间大大压缩。因为手机使用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公众可以将身边的人和事随时随地地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传播到移动互联网或者www网站上。在国外著名视频网站上,手机拍摄的视频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其中关于隐私的视频大行其道,与明星的偶遇、隐私照片、性爱视频、打架视频等热点事件非常流行,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虽然当前我国手机视频网站还没有,但随着3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具有双重效应。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引导。只有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社会影响,抑制其负面社会影响,才能使舆论符合大多数公众的利益,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实行手机实名制,对手机号码和手机使用实施严格的等级制度,不仅可以将手机用户的信息及传播的信息记录在案,这样用户就不敢轻易传播非法言论和违法信息、制造虚假新闻,还可以对制造和传播违法言论和信息的手机用户追究法律责任,从而培养手机用户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以韩国手机实名制为例,实名制不仅能有效打击犯罪源头,同时还可以规范移动通信市场的经营。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多发,新闻事件遍布我们的周遭,危机不再是偶发的状况,而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因此,面对由此引发的舆情问题,各级政府面临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压力,再也无法垄断信息。政府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危机应对机制,在危机发生后,要通过广大媒体和网络,及时、准确、有效地发布危机信息,疏导由手机网络上传播的小道消息和不法言论造成的负面压力,正确地引导舆论,从而为处理危机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并借此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在公众中的权威。
互联网的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已经趋于完备,而手机网络舆情的预警还是一片空白。由于3G手机网络的发展还未成规模,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建立健全手机网络的预警机制,可以借鉴网络舆情预警的机制,构建手机网络舆情的预警指标体系,对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影响强度、满意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测,以此指引政府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手机网络上出现散布谣言、发布违法信息的违法犯罪现象,管理者和肇事者都应当承担相关责任。着眼于手机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必须强化手机主流网站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手机用户的法律意识。首先,手机网站的管理员必须依法办网,保证自己的网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和运行。其次,强化广大网民的法律意识。在普法教育中,要把网民依法上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广大手机用户克服网络言论无需负责的错误观念,树立起非法言论要受法律追究的观念。
[1]黄鸣刚.公共危机中网络舆论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仪宏斌
D631
A
1009-3192(2010)04-0111-03
2010-05-20
王博,男,山东聊城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8级行政管理专业公安情报分析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