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2010-08-15 00:42:55
文教资料 2010年17期
关键词:敬畏生命语文

钱 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实验学校,江苏 锡山 214100)

上个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一柄双刃剑。在获得更多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人也在追求生命存在意义的历程中越来越迷失了生命本身。尤其是近段时间,有关中小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这理应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自身的逻辑起点——人?教育应不应该有生命的意识?因此,“生命教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真正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其本质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这也是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并力行的。作为基础之基础的语文教育,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记录着生命的跃动,也极富弹性和张力。语文教育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体现着对生命的感受、情怀和创造力,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就使得语文教育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着重提出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具体说来,语文教育应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在语文教育中,我们要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通过语文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学生能肯定自己,承受困难,超越自我,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

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是神圣的,也是脆弱的。正是因为它的神圣和脆弱,我们才更应该加以珍视和眷恋。珍惜生命的更高追求就是要有责任心、爱心,让生命充实、充满生气。如《我与地坛》所传达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给读者的心灵以强烈的振颤。作家史铁生在21岁时双腿瘫痪,死亡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但是,作者用瘫痪的双腿支撑起人生灿烂的天空。他所依附的坚实的地坛,就是对生命执着的眷恋与追求。正如他所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双腿残废的史铁生尚能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重新唤起对生命的认识,四肢健全的我们,何愁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呢?

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生命的内涵不仅体现为认识和珍惜生命,而且体现在尊重和敬畏生命上,既要尊重和敬畏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和敬畏别人的生命。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呈现出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如《宽容序言》中勇敢的先驱者为了开辟美好的新天地,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回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人们。但无知的村民竟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他,并抛尸山脚。虽然村民们后来后悔莫及,为他树立起了丰碑,但为时已晚。惨痛的教训深刻地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尊重别人的思想,尊重别人的主张,而且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和敬畏生命”,不仅指尊重和敬畏人类生命,而且包括尊重和敬畏一切生命。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它们都具有生命的特质,都遵循着生命的规则。人只是这一切的一小部分。学习庄子《逍遥游》和陶渊明的诗文,要让学生理会道家的天人合一、亲和自然的思想感情,联系当今生态环境恶化,要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友善相处的生存意识。我们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凡事征询他们的意见,要让学生将这样的态度转而对待他人,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且被人尊重的。

三、欣赏生命,体验生命

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人自然会遇到许多艰辛、险阻、挫折和困顿。这和欢乐、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欣赏生命、体验生命。我们要在烦恼之中关照烦恼,在痛苦之中觉醒痛苦,在悲哀之中超越悲哀,在顿悟之中找到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使生命的过程始终保持着坚毅的心情、旷达的气度和庄严的胸襟。身处乱世的王羲之和陶渊明等人,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辞官归隐(《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元军的“悬赏缉拿”,毅然写下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壮志豪言(《扬子江》)。他们都把生命作为一个过程,他们欣赏生命、体验生命的举动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呢?《我的空中楼阁》、《故乡的榕树》、《人,又少了一个》等课文充满生命的真实、生命的性灵,作者正是在欣赏生命、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写出来的。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的是生命的精华,感受的应该是生命的鲜活与滋润。

生命视角中的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提升学生生命的品质,让学生捍卫生命的尊严,实现生命的价值。同时,语文教育自身也要珍惜、尊重学生的生命,对学生的生命要有一种敬畏之心,并遵循其生命成长的规律,提升学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不能成为戕害学生生命和阻碍学生生命成长和完善的工具。

关注生命,让语文重新回归到人,既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作出的心灵的选择,又是语文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语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可以说,语文就是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生。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语文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语文生命教育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也应把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让教师真正回归人,关注对他们的生命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满生命活力,才能用生命去感悟生命、撞击生命、激活生命,从而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人师表,并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敬畏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一些敬畏
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00
敬畏一粒米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06
敬畏先烈
红土地(2016年12期)2017-01-15 13:46:59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敬畏 果决 笃信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1:56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