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2010-08-15 00:42温玉琴刘志挺
文教资料 2010年16期
关键词:馆员素质技能

温玉琴 刘志挺

(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温玉琴 刘志挺

(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20世纪90年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管理模式首先在美国出现。在近20年中,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相继开展了信息共享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服务的现状,对信息共享服务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如何优化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素质要求人员优化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场所,不但承担着文献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工作,而且承担着为学校教学与研究提供文献的任务。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迅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从传统收藏模式向声像、电子、印刷等多介质并存的收藏模式发展;从借还书服务向借还书、信息咨询服务并存的服务模式发展。建立强调信息服务“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其中,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高校图书馆首先建立的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管理模式,就是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

目前,IC服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改革的新趋势,这使我国高校图书馆面临着高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紧缺与如何合理调配工作人员的问题。

1.国内外高校图书馆IC建设现状

1.1 国外大学图书馆IC现状

IC是基于图书馆服务与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包括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各种形式)、计算机技术、电子资源的整合,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1992年8月,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的信息管理模式,为信息共享空间的雏形[1]。它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以收集、组织、保存和存取为主的管理模式,开创了“以读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的典范。1993年,由Felsenstein首次提出IC的概念[2]。此后,欧美许多大学图书馆相继开展了IC服务。截至2004年12月10日,在开展IC服务的100所欧美高校图书馆中,美国高校占88%,加拿大高校占9%,澳大利亚和爱尔兰高校分别占3%和2%。目前,IC已成为许多欧美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吸引广大用户的主流的服务方式,成为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寻求信息技术问题答案,求教专家学者不可或缺的服务平台。

1.2 国内高校图书馆IC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IC服务出现的较晚,直至2005年,吴建中教授将信息共享空间概念介绍到国内才受到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的重视[3],并为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始应用到实践中,如2005年9月,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蒋震资讯坊”开始使用;2006年9月,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构建IC正式开放,等等;2007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IC开放等。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虽然还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IC,但在图书馆建设中都引入了IC理念[4]。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IC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图书馆以参考咨询、电子阅览室、馆藏资源等为基础独立建设IC,如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二是图书馆与校内其他相关部门联合构建IC,如岭南大学资讯坊由图书馆、学校信息技术服务中心(ITSC)和教学中心(TLC)合作建设。

2.IC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素质与技能要求

在我国,由于部分高校图书馆的IC为图书馆独立建设,以及受国内图书馆传统工作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侧重于从事收藏、整理、借还等方面的服务,馆员的素质不高,具备计算机知识、多媒体知识、专业技能的馆员较少,能够提供知识导航、各种不同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的馆员就更少了。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IC服务的步伐。

为了加速IC的建设,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与技能应有更高的要求:首先,馆员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馆员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职业荣誉感和献身精神,要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纠正“我是老师,学生有求于我”的心态。其次,馆员应具备一定的学科情报能力。IC环境下要求馆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及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并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情报分析及编译的专业情报技能。再次,馆员应具有很好的协作能力。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馆员很可能面对各种各样无法独立解决的难题,包括自己对所涉及的专业不熟悉、所在单位资源缺乏等问题,这就要求馆员与馆员之间、与其他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院校中各专业的教授专家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这样,在工作过程中才能取得各方支持,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空间。最后,馆员应具有很强的沟通互动能力。通过沟通,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通过沟通了解读者的需求。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往往不能一次就解决问题,因为在这过程中,读者的想法可能会细化,有所改变,甚至有时会产生与开始时截然相反的看法。因此,馆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并有及时与读者交换意见想法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读者交付的任务。

3.高校图书馆馆员优化

面对新的形势与要求,如何对图书馆馆员进行优化,成为许多高校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图书馆馆员进行优化。

3.1 提高旧馆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一般比较固定,有的馆员工作了十几年甚至数十年,部分馆员为非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员,受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影响较深,对IC不了解,不具备计算机技能、信息数据挖掘的能力。对于这部分人员,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并结合他们的情况,适当地安排不同的岗位。对于年纪较大、学习能力较差的馆员,可以将他们安排在专业性较低的岗位;对于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基础、学习能力较强的馆员可以加以塑造,让他们协助专业情报人员的IC服务工作,从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3.2 提高新馆员的应聘标准

由于对馆员的素质与技能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现有的馆员基础上,聘用新馆员时就需要提高应聘者的标准。除了对应聘者的思想品德进行严格考查之外,对于情报咨询人员应根据院校的院系、专业的设置选取具有一定相应学科知识基础的情报人员,这些人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一定的外语能力及一定的文献查找、整理、分析、编译能力;对于系统技术支持人员则应当重视计算机技能及数据挖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IC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并确保服务能够正常、持续地进行。

3.3 重视多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

构建好的IC,为读者提供满意的IC服务,这要求图书馆加强对多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现在的学科发展是多学科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面对读者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如果馆员的知识面较窄,将严重影响IC服务的满意度。这就要求馆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以完成读者交付的任务。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馆员的培训,特别是相关性较大的学科,应该为馆员提供学习、发展的空间,并鼓励支持馆员自主学习、专研相关学科知识,一方面拓展馆员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提高馆员的学习能力。

3.4 利用辅助性人员

由于我国的图书馆建设发展比较慢,想要选拔配备既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又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图书馆员,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如果是专门医药院校、音乐院校等,只需要选择数个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员即可;但如果是综合性大学则要招的馆员人数就十分可观,这样就会加剧图书馆原有经费不足的难题。因此,图书馆应善于发展、利用馆外人员,与校内的研究所,各学院,各学科的教授、学者、教师保持紧密的联系。遇到学术性的问题可以向之讨教,交换课题想法、研究思路等。另外,图书馆的发展必然使得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及技能不断提高,某些技术含量较低工作则可以交给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做;对于学科情报服务等则可以让研究生协助,既可以减轻情报人员的工作,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情报能力,并对自己的学科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4.结语

IC服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改革的新趋势,它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IC服务人才及其服务能力是建设IC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培养一批适合IC服务模式的高素质情报人才,并善于利用辅助性人员是各图书馆IC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1]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24-27.

[2]Anthony McCann.Enclosure without and within the informationcommons.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Law,2005,14(3):217-240.

[3]吴建中.开放获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4]吴惠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现状.情报资料工作,2009,(3):68-71.

猜你喜欢
馆员素质技能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秣马厉兵强技能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拼技能,享丰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