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桐清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江苏 徐州 221116)
示范院校职业文化的构建
——以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方桐清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江苏 徐州 221116)
示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高职教育的特性出发,突出职业属性和示范功能。职业文化建设是示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院校的文化基础,着重从营造职业意识氛围、建设仿真职业文化、凝炼职业文化要求、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职业文化的构建。
示范院校;校园文化;职业文化;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推行示范院校建设计划,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使之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1]。以此引领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形成,这是示范建设的本质。示范建设要求示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高职教育的特性出发,突出职业属性和示范功能,建设职业文化。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精心构建,形成了系统的、立体式职业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全国百所示范院校中排名第七[2]。
从有形视角来看,示范建设的核心体现在专业建设上,其重要抓手是重点专业建设,其主旨是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和其他专业的建设。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学管理,也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学生管理,还包括校园环境、后勤保障等。有形建设是物质形态的建设,是基础;无形建设是文化建设,是灵魂。有形建设若没有无形建设的引领,就可能会失去或偏离方向,改革、发展的任务就难以顺利完成。示范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各项建设活动都需要创新,走哪条路、向哪个方向走、以多大的步幅走,都需要一定的理念来指导,理念正确,改革就能成功或少走弯路,否则就可能迂回挫折甚至失败。可见,文化是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精神和内涵[3]。文化建设必须纳入示范建设之中,并且要以示范院校的标准和要求来推动文化建设。
高职教育是具有鲜明职业属性的高等教育,其职业属性集中体现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上。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必须自觉融入和充分体现“产业、行业与企业等要素”的职业属性[4]。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具有专业应用性、职业选定性、行业指向性的特征[5]。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就会促使高职学生作为“校园人”走出校门后能很快转换为“职业人”,以人才的职业性彰显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类型”特征。因此,示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以职业文化建设为重心,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三批进入国家示范立项建设的院校。在建设方案研讨阶段,学院就组织多轮教育思想大讨论,一方面学习国家对示范建设的政策文件,另一方面研究前两批进入示范立项建设院校的建设方案。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研究,学院得出的基本统一认识是,首批示范院校的探索与创新主要在理念层面;第二批示范院校则推进到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内涵建设等层面;第三批示范院校则在更深层次或更加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并应把文化建设与行业、企业因素相结合建设具有高职特色、行业特色的职业文化,以此拓展、丰富和提升示范建设的内涵。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职业文化建设作为示范建设的子项目——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学院建设方案的亮点之一。
1.营造职业意识氛围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必须经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及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营造良好的职业意识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职业意识、职业光荣感和使命感,对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提高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示范院校在注重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重视结合专业特色,通过营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建筑为主要特色的学校,为彰显建筑特色,营造浓厚的建筑文化,增强学生建筑职业意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鲁班式人才”的口号,并将口号醒目地悬挂在实训中心入口,使学生能经常受到技术精湛、高技能型的建筑职业目标的视觉冲击。经过试点后,学院又对专业进行了重新整合,将原有的8个系合并并划分为12个学院,将原有3个以建筑类命名的学院发展成现有的7个学院,充分彰显建筑特色。为进一步推进建筑文化,学院在道路命名、楼宇命名上也体现了建筑理念。在校园内道路旁精选了部分知名建筑企业进行实力介绍,在主干道旁设立灯箱张贴经典职业文化口号,在建筑技术中心安排专门空间进行古今中外知名建筑知识和建筑技术发展过程、具有代表性的工法的介绍,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立体的建筑文化熏陶,不断增强建筑职业意识。2009年正值30周年校庆,学院又借此机会成立校友会,加大与杰出校友的联系,通过融资、共建,多位杰出校友捐资800多万元建立了以校友名字或企业名称命名的办公楼、实训场地和奖学金,用校友的成功实例不断增强在校生的职业光荣感和职业发展预期。目前,学院正在酝酿成立徐州建筑文化研究所,牵头成立徐州建筑文化学会,以进一步推进职业文化建设走向科学化轨道。
2.建设仿真职业文化
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一般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特征。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之一,应突出“四性”[6],即真实性、解剖性、虚拟性、共享性,其核心是实现职业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其本质是在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仿真的职业文化。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建设的子项目——建筑技术中心建设过程中,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思路,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强化实训场所的企业气息,建立起仿真职业文化。一是引进3家建筑类企业进校园,2家企业捐资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企业投资超过90%,累计2 000万元),形成校内办厂、校企融合的新格局,使师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就能感受企业文化。二是设立企业奖学金,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来组织评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准企业人”。三是实训场所的工艺流程设计、设备摆放尽量按照真实的工程或工厂的要求来实施,使学生接受的是仿真职业文化的教育。四是建立仿真企业管理制度,按企业标准要求实训学生,如学生必须穿工作服和挂牌参加实训,做到人走场清、工具摆放整齐,教师要按工作标准或产品质量评价学生成绩等。五是按照真实企业环境布置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理念、工作要求、管理制度的悬挂形成仿真职业文化氛围。通过这样立体式的仿真职业文化影响,使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就经常受到企业文化的浸染和熏陶,逐渐形成对职业选定的认同,树立起职业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职业技能、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求知欲望,尤其是持续地在仿真职业文化氛围下,使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产品环境、设备环境、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及生活环境都有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走向社会后将大大缩短适应期,能很快融入企业文化环境,提高对职业坎坷、职业风险的抗争力。
3.凝炼职业文化要求
观念文化是文化生态的核心,是一种隐性文化,具有内在性、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上。示范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应积极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渗透到学院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使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使人才培养、学校管理、价值追求提升到文化层面。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示范建设的要求,对学院识别系统、精神文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凝炼,融进了职业文化的精华。一是通过全国征集、专家评选、专业谱曲、组织决定,完成了校歌的创作。校歌其中3句“戎装工帽写华章”、“筑万千广厦通渠桥梁”、“磐石金汤鲁班梦想”突出了建筑文化、高职院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学生每天起床信号结束后,学院广播播放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校歌。二是对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口号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校训“厚生尚能”、校风“求实创新”、教风“立德树人”、学风“立身笃行”,集中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价值追求。三是在校标中通过夸张、变化的艺术手法体现建筑职业特色,并在文化衫、信封、信纸、名片、纸杯等经常可视的文化载体中,将校标风格一致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以贯之、协调一致的文化影响。
4.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是职业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提升教师作为育人者的职业素养。目前,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双师型、双师素质的要求,对教师队伍提出了工程型教学团队的要求,可见,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职业素养应包括专业职业素养和个人职业素养。专业职业素养是指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教师职业素养是指能培养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教材编写和课程实施、教育方式及教学方法等高职教育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较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通过一言一行把较高品味的职业文化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真正具有高职特质的高技能型人才。专业职业素养和个人职业素养的养成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成,还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来推动。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学院已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涌现了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和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目前,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75%,正高职称教师30多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以下三项制度予以保证:一是培训制度。所有新进校教师(包括引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经过40学时岗前培训,并接受老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和公开说课,通过专家组的考核才能视为培训合格,只有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才能参评教师职称。对一些骨干教师,学院还轮流将其送到国外或校企合作企业做访问学者、挂职锻炼、专业交流。目前,学院已有近一半的教师和超过一半的管理干部到国外参加过各类培训。学院还与龙信集团、中南集团等多所知名建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不定期组织管理干部走进企业,感受职业文化,做到职业文化熏陶“全覆盖”。二是专业实践制度。所有教师5年内必须有累计1年以上的专业实践经历和量化的实践成果,实践成果要经过现场和学校人事部门的考核,只有通过这样的实践并通过考核才能评定较高一级的职称和走上较高等级的教师岗位。三是科研资助制度。除了纵横向科研经费外,每年设立100多万元专款,用于资助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引导教师走进企业,在科技服务中感悟职业文化。
[1]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11-14(1).
[2]麦可思(MYCOS).2009年度高职高专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EB/OL].(2009-06-03)[2010-05-15]. http://pic.learning.sohu.com/group-159952.shtml#m=b&g=159952&p=1222629.
[3]宋建军.办学特色——示范院校建设的根本任务[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24.
[4]马树超.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9-11.
[5]严俊杰,汤忠义,段慧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1):141-144.
[6]方桐清.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四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62-63.
[责任编辑:丁金昌]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Mode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Xuzho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FANG Tongqing
(Publicity Department, Xuzho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model colleges should star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e professional aspect and role model. The professional culture is the core of campus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it should puts emphasis on creating the professional atmosphere, stimulating the professional culture, condensing the professional culture requirements and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trades, regions and culture of different schools.
Mode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Professional cul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G40-55
A
1671-4326(2010)03-0032-03
2010-05-25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S3-34)
方桐清(1966—),男,安徽潜山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