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斌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以发表为中心”视域下的高职应用写作动机之激发与培养
杨益斌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以发表为中心视野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学生应用写作动机的激发与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做好引导体认应用写作的意义、培养职业化专业化感悟、培养读者意识和作品意识、提升指导与发表的层次、创设良好的高峰体验情境等五个方面工作,使学生应用写作动机内化成强大的内在需要和生命习惯,以解决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的动力性困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写作素质和语文素养。
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以发表为中心”写作动机动力性困难
本文所说“发表”为广义,即运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及其它形式向公众表达意见,包括在刊物上登载这类狭义的发表。“以发表为中心”视野下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以发表为枢纽,紧扣写作主体学生的写作内驱动力——发表欲,以从口头到书面、从音像到文字,从课堂到课外、从模拟仿真到实际项目的多层级发表活动贯穿始终,以发表学生的应用写作作品为契机,以激发、巩固、升华其创作欲、发表欲和创造性为抓手,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宗旨和依归,具有鲜明高等职业特征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要让写作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喜欢应用写作,多出好作品,多发表,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其应用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在持久有效地激发、扶持学生写作动机上多下功夫,使之内化成强大的内在需要和生命习惯。为此,教师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十多年应命而作、应试而作的经历,使高职学生形成了被动应付作文的习惯,也形成了没有比这更为糟糕的写作动机,这种动机外在于人的本性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积重难返,积淀而成“动力性困难”。这是当前高职学生作文的主要困难,其次才是动力性困难。所谓“动力性困难”即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自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1]唤起、维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无疑应成为写作教学极其重要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否则,离开了学生这个写作主体自身的积极性,培养其写作能力就无从谈起。而这正是高职应用写作教学问题主要症结之所在。
因此,教师应当反复强调应用写作的意义所在,务必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写作是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是另一种形态、另一种境界的生命。正如徐中玉先生所说:“我说各种文字都有应用的效果和作用,不过其间有点差别,应用的层次、领域、方式都不尽相同。如果循序而进,则日常的一般的应用文当在最先,这是许多人都要努力把握的,也最基础性,其次才是文艺创作、研究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性的科学研究著作。”[2]与文学创作等相比,应用写作有它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结合学生应用写作的实际成效,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应用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如通过一级到四级发表的多层级发表,户外媒体和实物媒体、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网络论坛等多载体发表,结合所教班级专业、有计划开展项目教学的项目式发表,学生全面参与甚至主持校园活动一系列应用写作的活动式发表,能够直接获得稿酬、设计费、制作费、读者好评等在内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赞许的获利性发表,诸如此类,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切身体悟应用写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又可刺激、扩大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巩固、升华学生的写作动机。
通过经常反复的教育引导,学生写作的观念能由“为他”转向“为己”,从“应付考试、教师之需”转向“应对工作、学习、生活之需”,使应用写作指向发表,指向自我实现。
如果说,作文应当是一种“生态农业”,那么,高职应用写作应当是一种更为经世致用的“生态农业”,尤其讲究与专业相对接,与职业相融合。高职应用写作教师不妨在处理程式化与个性化、职业化与生命化的关系中,着力涵养学生的应用写作的职业化专业化感悟。这种职业化专业化感悟源于应用写作与专业相对接、与职业相融合的实践,将原本容易两张皮的应用写作与专业学习、职业历练有机沟通,使应用写作扎根于专业学习、职业历练的肥沃土壤之中。
应用写作的程式化与文学创作、艺术设计个性化,显然有一定的矛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既要遵循应用写作基本的程式化要求,又要努力尝试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也就是平常所谓的“戴着镣铐跳舞”。像海报、企业广告、宣传片等应用写作,无论是校内活动还是校外项目,经历文案制作、版式设计或实际摄制等,几个回合下来,学生通常都能在实战中获得体悟,懂得如何协调应用写作的程式化与文学创作、艺术设计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如果教师再适当引导从理性上思考、总结,那么,这种职业化专业化的感悟就更加深刻。
应用写作的职业化与生命化的关系,也值得教师妥为引导。职业学习、专业历练,都是生命过程、生命体验的重要部分。应用写作与专业相对接、与职业相融合的实践,使其在一定时空中呈现出职业化与生命化融为一体的特性。不过在职业化专业化过程中,学生由于专业背景、人生阅历、所接任务项目难易度和深广度等的差异,可能造成职业化与生命化的冲突,会感受到一定的痛苦、焦灼、煎熬。这也需要教师通过专业背景方面的充电、提高,人情世情的揣度,加强任务项目团队的合作,等等,使之充分意识到,应用写作遇到的困难,是生命成长的必经阶段、生命经验中的一部分,也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是职业经验中的一分子。
有无读者意识和作品意识,往往影响应用写作的质量和效果。所谓读者意识是学生在应用写作过程中以假想的读者为阅读对象进行写作的自觉意识。[3]换言之,读者意识,就是为读者着想,为读者而作的思想。在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的读者意识很差,写作时“目中无人”。如潘新和教授所说:“绝大部分学生写作缺乏读者意识,学生写作时心中有读者的只占18.3%。”[4]过去高职学生应用写作往往只把教师作为唯一的读者,没有把文章给大家阅读的意识。而“读者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成熟的高级的写作能力”。[5]
如果从传播的角度看,应用写作是传播的基本方式、手段之一。应用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思想和情感。写什么,怎么写,首先应当从接受者的需要、流通的要求出发,否则写作的“经济效益”就不高。现代写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把注意力引向读者。[6]应用写作不能只管生产,而不管销售使用等经营工作。应用写作尤其要指导学生针对不同读者群、广泛未知的读者群等进行写作训练。
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既然以发表为中心,就应知道文章是写给广大读者阅读的,必须心存读者,为广大读者着想。只有尊重读者,才能赢得读者。没有读者的文章既不可能发挥作用,又没有价值,自然更谈不上发表了。“应用文的读者对象是特定的……远不像文学作品的读者对象那么广泛和不确定”。[7]而“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设置有三类“活动性项目”、“求职性项目”和“专业性项目”。活动性项目主要是指学生承揽的校园内外一些大型活动。求职性项目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校内外的一些单位、部门乃至个人的用人需求而开展的求职过程与行为。专业性项目主要是指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设计、生产、销售、咨询等专业任务。每一项目至少对接一个具体文种,每一个具体文种都有特定的读者。在真实的任务项目中,每一个具体文种的历练都指向真实的读者,多数情况下不止一个读者,而是人数众多的读者群。作品是要实际应用的,是需要真实、众多的读者评价检验的。学生在写作前,就要先预知其作品将面向特定的读者群,加强写作针对性,切实提高写作水平;否则,一旦客户不满意,后果是严重的。因而,不敢掉以轻心,全力以赴了。一旦树立了明确的读者意识,懂得写作是给大家看的,就是要用于交流的,是要接受大家检验的,拥有除老师、同学之外更多的读者,那么,学生应用写作就会更加用心,更容易激发责任感、紧迫感和写作热情。
所谓作品意识,是学生在应用写作过程中以创作艺术品的要求进行写作的自觉意识。树立了作品意识,学生就会将他所写的每一篇应用文都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精心雕琢,努力使之对社会发挥某种作用,而不仅仅是传统作文教学所称呼的“习作”、“作文”或“练习”。“从学生来看,习作除了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心理惰性外,还导致了‘读者意识’‘发表意识’的淡薄”。[8]教师以“作品”称呼学生所作应用文,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笔下的文字就是自己的创作成果,是自己思维的结晶,是应当得到尊重的。
同时,教师还应当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可发表作品的平台,没有这样的平台就无法帮助学生牢固确立作品意识。教师主要可以通过建立多层级发表机制,实现多载体发表、项目式发表、活动式发表、获利性发表,以及为学生编辑出版个人应用写作作品集等办法,培养其作品意识,更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读者意识”和“发表意识”。
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多层级、多载体、多项目、多活动、获利性的发表机制,为全体学生都提供了机会发表。越高层级和越多利益的发表,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刺激越大。因此,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使其发表能够不断迈上更高层次,获得更多利益。这里的所获之利,包括获得稿酬等物质利益和公众赞许等精神奖励。
教师要想让学生的文章达到更高层级的发表,就要注重提升指导。“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进行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理念,注重写作过程指导的全程性、及时性、切实性。全程性体现在注重写作过程的指导、交流、修改、讲评、发表,大体上涵盖了通常写作教学中教师的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作后指导,经历构思、谋篇、布局、起草、修改等写作全过程,将顾黄初先生所说的作文“半截子训练”转变到作文“全程训练”,使写作教学的程序与文章自然产生的程序相一致。[9]及时性体现在写作后,师生等读者都要及时对学生个人作品和全体学生写作情况作评价反馈。切实性体现在通过实践学习写作,学生在真实、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可以及时地得到师生等读者的帮助、反馈和指导,从而不断发现并纠正错误,从中学到新东西。高职应用写作完全能够通过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与大学生活紧密结合,与个人求职紧密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带着实在的任务、真实的项目,“真刀实枪”地写作,能够实现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无缝对接。
要想达到较高的发表层级,学生必须把眼光放远、拓宽,精益求精,把每一次应用写作当作不可重复的艺术品来进行创作。否则容易导致低水平重复,要么重复别人,要么重复自己,甚至囿于一己之私、单纯追求廉价的称赞或物质报酬,难以使作品上更高的台阶。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为名为利升华到为人生、为人类,使自己的作品更有人文关怀,更有社会价值。
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的意识和习惯,自觉追求每一篇作品的完美。可以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互评、互改、切磋交流,使学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必要时,教师也可亲自动手为学生润色,但是,还是要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主动修改。叶圣陶学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10]只有主动修改,学生才能构建起写作体验,才能写出更多的好文章,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获得更多的发表机会。一旦学生通过教师的提升指导,通过自己的不懈修改,其作品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在不同层级上得到发表(尤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在不同级别的任务项目中得到采纳、施行,学生应用写作的良性循环就不难形成了。
马斯洛发现,当人们获得成功之时,常会出现强烈的幸福感,虽然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也是转瞬即逝的,但这一刻人们往往处于最佳状态之下,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11]这启示我们,学生作品一旦得到发表,就能品尝到成功、快乐与幸福,获得高峰体验,并渴望经常获得这种体验,就会根据以往经验而使这种感受更多地发生。可以说,发表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好激励。
教师如何才能创设高峰体验情境,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激发写作的热情?
高职学生写作基础比较差,更需要阳光般的称赞来树立自信。教师在评价中,方式要多样,既可以是大段的富有激情的评语,又可以是简单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惊叹号、一条表示赞赏的波浪线。既要让学生知道哪里可取,哪里有特色,又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好,还有没有办法比这更好。有时可以因人而异,对写作后进或者一般的学生的文章,即使整篇文字十分平常,但偶有一两句精彩独到之处,也给予高分鼓励,并当众推荐、表扬。
激发高职学生应用写作动机的主要力量在教师。教师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一要创设发表氛围,激活发表欲望。除了充分用好一级到四级的发表机制外,对在学院及其以上层次报刊、任务项目发表的,要及时鼓励、表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坚定写作信念。二要示范引路,带领学生发表。我成立了个人的应用写作工作室,承担对外写作的任务项目。在应用写作教学初期,教师要通过真实的任务项目,手把手地带领学生进行应用写作的学习,以师为主完成并发表作品。然后逐步过渡到为学生提供报刊投稿信息和承揽学院内外有关专业项目任务的信息,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就可以以生为主,生生合作,集体或个人完成并发表作品。三要拓宽发表渠道,提高发表层次。鼓励学生与专业教师合作,参与他们主持或组织的真实的任务项目;支持学生在学院的校园活动等项目中,开展应用写作实践。利用兼任学院团委副书记的便利条件,每逢学院重大活动,我面向全院组织征集活动方案,招聘活动项目实施人,从活动策划、广告制作、通知安排、工作协调、具体实施、总结表彰等各方面全过程渗透应用写作,作文与做人融为一体,写作与专业相互促进。学生以集体或个人名义承揽、经营的活动方案等作品付诸实施,并且及时在学院醒目位置将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公之于众,学生倍受鼓舞,积极性高涨。其他竞争对象也在参与竞争中得到锻炼。
激发和培养高职学生应用写作动机的方法途径,不止这些,诸如利用高职学生普遍争强好胜和自我表现的心理,使之转化为应用写作的动力等,都值得探索研究。
近三年我致力于“以发表为中心”的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激发和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动机,使之内化成强大的内在需要和生命习惯,初步解决了高职学生应用写作的动力性困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基本写作素质和语文素养,基本达到了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预期效果。
[1][5]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7]徐中玉.应用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4]陈香瑶.“发表本位”动力学写作教学初探[D].北京: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6]孙沛然.现代经济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
[8]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9]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10]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1]林方.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