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显亮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湖北武汉 430050)
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比较晚,进几年虽有很多高校申报了不少和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的精品课程,但是这些精品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具体明确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尚不统一和规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主要有《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网络技术》、《物流系统工程》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二是课程部分章节与其他课程章节存在重复编排,例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容易与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产生重复。而教学内容上的重复讲授,将导致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不便于掌握较新的知识。三是现有的教材体系更新速度慢、理论知识落后于物流企业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差。
目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虽然在部分章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受困于缺乏物流企业第一线的数据资料,导致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课程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没有充分确立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导致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迅速,特别是Internet、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物流信息技术恰恰就是以Internet、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深化应用。例如与《物流信息系统》有关的企业局域网技术已经从“有线”转向“无线”,WEB技术更强调移动。但是,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却对当前的技术前沿涉及甚少,究其原因在于教材的编写周期相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而言实在是过于漫长,要想保持教材的前沿性和创新性需要在教材的使用和编写问题上找到新的出路。
实践教学设置应以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其责任是通过选定物流信息技术相关实验项目、物流案例或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物流信息技术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根据学生的表现因人施教,并对学生实践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生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理论学习与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当前传统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基本上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观物流企业或者在校内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基本上没有真正接触物流企业第一线的各项数据和具体的管理流程,完全达不到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综合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缺乏学科带头人,高学历的师资不足,教师水平差别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范围广,领域交叉性强,涉及了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条形码技术、POS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领域各个方面的知识,覆盖面广。虽然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具有物流师资格证书,但缺少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其教育背景也很难覆盖如此众多的课程,导致实际教学效果的下降。
《物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融合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管理学、物流设备等学科的知识,内容繁多,知识面很广。能否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成为该门课程教材优劣的关键之处。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教材都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不同的知识点,知识点互相独立,前后连贯性不强,条理不分明,结构不严谨,而且由于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学生普遍在高中接受的是文科教育,对于流程图,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内容完全没有概念,令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另一角度上讲,当前各高校使用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相关教材都存在着重“系统开发”,轻“系统使用”的情况,这种教材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大大打击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诸如RFID设备、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固定式条码扫描仪、立体自动化堆垛机等物流信息技术实训设备往往采购数量很少,很多时候学生只能看老师或者部分学生进行操作,对于一个院校动辄达到数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物流专业学生总人数而言,要想让每位同学在实习期间有充足的时间来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相关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折旧率高,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故障问题,与之对应的设备维修问题也是令各个高校颇感为难。很多时候刚刚用上一两年就要被淘汰,或者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时间进行维修保养,这对于办学经费并不宽裕,上课时间又有严格规定的高职高专院校而言是一笔非常沉重的负担,给教学管理造了巨大成本。
当前教材选编和教材建设的周期对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而言明显偏长,今后各院校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应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权,不应仅仅拘泥于出版市场的成熟教材,更应该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知识分享平台获取当前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最前沿的相关内容。鼓励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博客、播客以及各种专业论坛、搜索引擎文库等途径获得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同时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加大多媒体光盘内容的比例,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积极与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利用率较高的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企业经营活动第一线获得最新的物流信息系统案例。利用高校专业资源帮助企业修正实际使用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ERP(企业资源计划)仿真软件的使用,从而掌握企业信息化的理论、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及ERP系统的实施和维护。
针对学校实践教学设备使用效率总体不高,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应探索出一种提高学校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降低采购和维护保养成本的方法,使其既可以满足物流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同时又能满足物流企业一部分日常工作需要。例如租赁企业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习地点从学校向物流企业第一线倾斜。但如何鼓励物流企业帮助学校提供或者更新技术设备,以及降低物流企业接纳物流专业学生实习所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是摆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可能需要政府部门在税收等政策上对接收企业进行一部分补偿来提高物流企业的积极性。
建设一支具有物流一线企业供职经历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师资队伍,鼓励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着重培养高校教师在物流企业工作能力。加大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力度,积极引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1 刘 燕,邝颖杰.《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J].MO D E R N C OMP U T E R 2007(7)
2 王小丽.《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10)
3 宾 厚,邹 筱,肖 军.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物流教学,2007.9
4 宾 厚.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6(23)
5 麦婉菁.基于项目教学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