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英语记忆力方法探讨

2010-08-15 00:51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3期
关键词:时态记忆力记忆

肖 辉

(铁岭市卫生学校,辽宁 铁岭 112001)

提高学生英语记忆力方法探讨

肖 辉

(铁岭市卫生学校,辽宁 铁岭 112001)

英语;记忆力;启发式教学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记忆力是学习英语的棘手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记忆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进行了探索。

1 及时识记和保持是提高记忆力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有2种记忆方法和过程。先从记忆的概念谈起:“记”是指识记和保持,“忆”就是再认和再现。

识记,通常是一种反复感知过程,也就是要把感知过的事情记忆下来。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2种形式。有意识记就是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地记忆,无意识记就是不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地记忆[1]。

要想培养学生的有意识记能力,就得知道有意识记的具体内容。有意识记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并且经过一定意志努力,运用一定方法识记的过程。例如:熟记某一具体理化概念,背熟某一篇语文诗词、英语单词或英语语法里的时态、从句等。根据识记时采用的方法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又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对整个材料采取简单重复或背诵形式,依据事物的外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1]。例如:对英语某篇课文的分析,如写作时间、地点、人物、事例;对英语某一句型的分析,如句子的词序结构性、英语语法概念。意义识记则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基础上的识记。因此,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记忆效果好,不管是识记的数量、速度还是精确度方面都超过机械识记。例如:讲授英语语法时态——现在完成时,首先让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它的概念、时态构成及与其连用的时态,这样在教师讲授这一知识点时辅以生动的语言,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述,记忆效果良好。

记忆的第二个环节就是保持。所谓保持,就是将已识记过的材料在大脑中储存起来。再认和重现是对已经历事物的恢复过程。再次接触时,就会立刻辨认出来[1]。例如:在街上朋友相遇,谈到另一位朋友时,虽然他(她)当时不在场,但是还能回忆起那位朋友。

综上所述,识记和保持两者密不可分。识记是保持的前提,保持是巩固识记成果的重要手段,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必要条件。而再认和重现又是识记和保持的证明和结果,同时还能加强识记和保持。所以在学习任何一项内容时,都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及时识记、及时保持,是提高记忆力的前提。

2 明确记忆目的,努力提高学习自觉性

记忆的效果取决于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在同一课堂上,学生张某上课精神不集中,没有注意教师的讲授,而学生李某不但注意听讲,而且能够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经检查,张某的成绩不如李某,这充分表明,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决定了有无良好的记忆效果。实践证明,在明确记忆目的的同时,还要在提高记忆效果上进行科学研究,其步骤如下。

(1)必须提出记忆的具体目的和措施[1]。首先,英语记忆的内容包括单词、语法、句型,在此着重讨论记忆英语语法的效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法时,先让他们预习,以会用为目的。学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向学生提出:①了解这项语法的意义;②注意使用方法的区别;③明确个别动词、人称代词、副词或时间状语等的变化规律。反之,不做这些具体要求,只是枯燥无味地死抠书本,学生很可能无法再认和重现知识。其次,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不集中精神听讲的学生,教师要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严格要求。

(2)必须提出精确的记忆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在我校2006级英语强化1班和2班临时抽出20名学生参加记单词竞赛实验,任务都是记40个单词,对1班学生事先做了具体要求和指导,而对2班学生只提出了笼统的要求。抽查结果:1班及格率为92%,2班及格率为73%。由此可见,是否提出精确的记忆要求,决定着记忆效果的好坏。

(3)经常使用记忆内容,呈现记忆效果。记忆效果的显著与否,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常使用记忆内容,如单词、语法;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只有师生配合良好,效果才显著。

上述情况表明,仅要求学生笼统记忆一些单词和语法,不如向学生提出具体、精确、长久的识记要求的效果好。因此,要精确记忆,就要对识记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抓住最本质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一长期、反复的过程中,学生定会找出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并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所以识记的目的越具体、越明确,效果就越好,学生进步也就越快。

3 启发式教学是提高记忆力的必经之路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使其理解教材上的矛盾,从而活跃学生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理解教材内容,识记知识,同时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启发式教学实质可作如下理解:贯彻执行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脱离了这个实际,教师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是“启而不发”。启发的过程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1]。

(1)解决学习动机上的矛盾,活跃学生思维。有时学生无精打采,教师讲什么,充耳不闻,提问时也低头不语,这样会降低教师讲课的积极性。那么,怎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并且处于兴奋状态,做好精神高度集中、接受知识的准备呢?

教师除了注意讲解方式生动、活泼之外,还要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与其对学习某项知识的目的、兴趣等有关外,主要在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教师讲授的原理、论证、语法,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对学生有所启发,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并使其产生探索知识的愿望和动力。例如:在讲解现在完成时的have been和have gone的区别时,先介绍两者的区别,have been指某人去过某地,现在返回此地,have gone指某人已经离开此地,到目的地去了。然后向学生举几个学习和生活中的例子。

(2)解决旧知识与新问题的矛盾,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将旧的概念、原理、经验等加以改进、充实、扩展而完成的,旧知识和新问题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中要解决旧知识和新问题的矛盾,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现在进行时态的概念是表示当前某段时间内正在进行的动作,谓语动词构成是:be+动词的现在分词,连用的时间状语是now。

以上旧知识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如果将现在进行时态和过去进行时态进行对比,就发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知识的迁移作用。首先,要解决的矛盾就是2个时态的时间不同,一个是现在时态,一个是过去时态,谓语动词一部分不同(现在形式—过去形式),一部分相同(现在分词)。其次,时间状语完全不同。总结出2个时态的联系和区别,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就容易了。

综上所述,采用启发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英语记忆力,符合人类思维规律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普遍适用于各学科教学。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识记的目的,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提高记忆效果。另外,贯彻启发式教学,既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主要矛盾、难点、重点,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妥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伍棠棣,李伯黍,吴福远.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G421

B

1671-1246(2010)13-0056-02

猜你喜欢
时态记忆力记忆
你的记忆力好吗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非凡的记忆力等
“一找二看三注意”,妙解动词时态题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超强记忆力
现在进行时
测测你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