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太原旅游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0-08-15 00:50:45康玉庆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太原市太原旅游

康玉庆

(太原大学 旅游系,山西 太原 030009)

加强太原旅游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康玉庆

(太原大学 旅游系,山西 太原 030009)

具有50万年人类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太原,发展旅游文化的条件得天独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精神,丰富太原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文化主体建设,提升旅游者文化素质;加强旅游文化客体建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文化媒体建设,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

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介体文化;旅游开发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其中特别强调,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1]

所谓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旅游文化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太原市发展旅游文化的条件得天独厚。太原古称晋阳,亦称龙城,是一座具有50万年人类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悠久的历史为太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保留了众多的文物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太原的旅游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以2009年为例,全市旅游总收入195.22亿元,同比增长17.81%,但也应清醒认识到,由于太原市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投资相对不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低,特别是旅游文化含量欠缺,严重制约了该市旅游业的发展。今后太原的旅游发展要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真正使太原成为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加强旅游文化主体建设,提升旅游者文化素质

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负载者和传播者。旅游主体负载着旅游客源地的文化内涵,旅游者前往不同文化空间的旅游目的地旅行游览,在将客源地文化传播到异地的同时,也把旅游目的地文化带回到客源地环境中,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和审美观点。所以旅游主体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旅游的数量与质量。[2]

太原市加强旅游主体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本市市民的文化素质,激发其旅游动机,刺激旅游消费。继续开展“太原人游太原”活动,通过景区景点门票直接打折、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继续面向市民销售“旅游一卡通”,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面向市民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措施,可以大大地激发“太原人游太原”的积极性。

二是开发旅游产品要符合省内外游客的心理需求。山西六大旅游品牌即古建宗教、晋商民俗、寻根祭祖、太行山水、黄河风情和红色旅游在太原旅游圈内均有体现。[3]以晋商民俗为例,近年来我省我市迎合省内外游客心理,在开发旅游新产品,展现旅游促销新手段等方面都有成功案例。一部《乔家大院》电视剧,火爆了以祁县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文化旅游市场;一场《唱享山西》歌舞晚会,打响了山西民歌的品牌名声,填补了山西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娱乐要素的空白。这些成功的创意和策划,都是在深入挖掘国内外游客心理文化的前提下进行的。今后太原要继续深入开展高水平、深层次、多方位的旅游主体文化研究,开发更多更好的符合省内外游客心理需求的旅游产品。

三是要加强海外客源国文化研究。2009年太原市累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384.2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39%。其中:外国人占总花费的63.75%;香港同胞占总花费的23.83%;澳门同胞占总花费的2.79%;台湾同胞占总花费的9.63%。从统计数据分析,我市的主要入境游客中,欧洲国家游客占到入境游客总数的45. 6%,居各洲之首,其次为亚洲游客,占到入境游客总数的27%,美洲和大洋洲入境旅游者分别占到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3.39%和7.32%。我市接待的海外旅游者中,客源国排名依次为法国、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开展客源国旅游主体文化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旅游目的地文化,为出境游服务,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客源国旅游者的旅游心理、审美情趣、生活习惯、购买能力与特色等,为扩大太原市的客源市场提供参考,统筹太原旅游文化建设,实现太原吸引世界的目标定位。

四是倡导文明旅游,全面提升游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每位旅游者所向往的。旅游者的言行举止,是旅游环境中的一部分,旅游者不仅在旅行观光,而且也在向别人展示着自己。利用大幅广告牌明示“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在景区景点设置指示牌提醒游客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利用景观附属设施提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通过旅行社评比“旅游文明旅游团”;通过导游员、服务员的言传身范,揭示尊重他人权利、健康娱乐,倡导文明旅游,让心灵与美景呼应。[4]

二、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文化客体建设

旅游活动是旅游主体作用与旅游客体的行为过程。所谓旅游客体就是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客体文化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外在表现,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统,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娱乐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等。加强太原旅游客体文化建设,就是要深度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吸引力。

1.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太原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基础

太原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太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我们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旅游客体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太原市旅游客体文化建设就是要找出其文化独特性,即其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的唯一与第一,在特色上做文章。

太原是一座具有50万年人类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古城。新世纪初,文物工作者在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镇土堂村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共发现砍砸器、锯齿刀、刮削器、石片等石制品10余件和少量炭屑。这是太原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此次发现,把太原早期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进到公元50万年之前。

相传太原远古时期是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尧的早期都城。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实沈迁大夏,台骀治汾洮”的传说,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期太原地区的文明程度,光社文化、义井文化大量文物的出土,说明了太原5000年文明史不容置疑。

据《左传》等古籍记载,晋阳城创建于公元前497年,说明太原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诗经》有“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尚书》有“即修太原,至于岳阳”。说明“太原”之名,自先秦沿用到如今,是目前中国使用时间最长久的地名。

太原古代曾经九次为都,即春秋战国之际的赵国初都、十六国时期前秦末都、南北朝的北齐别都、唐代的北京北都、五代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陪都、李克用晋政权和刘崇北汉政权都城,在中国古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秦置太原郡,逮至西汉,晋阳为太原郡治所。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置并州,太原为并州政府所在地,直到宋金。元代开始实行行省制度以来,太原一直是山西的省会。明清太原为“晋商之都”,为山西人才和资源的荟萃之地,掌控着山西全省的民生指数与经济命脉。

古代太原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处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太原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量区、畜牧养马场和手工业基地,冶铜、冶铁自古有名。太原这种农牧结合、渔猎并举、工商相兼的古代经济优势,奠定了雄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为后世开发旅游文化创造了条件。

2.建立大太原旅游文化圈是太原旅游文化建设的目标

依托“太原经济圈”的有利条件,建立以太原市为中心、以榆次、平遥、太谷、祁县、交城、文水、忻府区为内圈,以介休、汾阳、孝义、阳泉、盂县、原平、定襄、五台为外圈的“大太原旅游经济圈”,使太原市成为带动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联结省内省外旅游活动的中心结点。

在“大太原旅游经济圈”中,以晋阳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吸引力,以四通八达的交通客运设施为保障体系,以太原旅游文化信息中心为服务平台,形成大太原旅游文化格局。而太原市则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旅游文化圈内连接各景区景点、周边旅游城市的纽带,发挥其中心结点的承接与辐射作用。

3.深度挖掘三晋文化和晋阳文化是太原旅游文化建设的重点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是尧、舜、禹的故乡,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南部的夏县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建都的地方。春秋时期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是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建都立业的。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山西境内各民族水乳交融、休戚与共,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三晋文化”。

公元前497年,晋国公卿赵简子筑城于晋水之北,由此开创了“晋阳文化”的辉煌。晋阳文化秉承了自先秦孔子以来的汉族文化,包容并吸取了西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元素,成为独具魅力的多元文化。2500多年来,晋阳曾是“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两大盛世的策源地。历史上“桐叶封弟”、“水灌晋阳”、“三家分晋”、“胡服骑射”、“龙潜晋阳”、“北朝霸府”、“李渊起兵”等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豫让刺赵”、“文帝尝药”“竹报平安”等典故也出自于此。

晋阳是“龙潜”(汉文帝刘恒)、“龙生”(汉景帝刘启)、“龙兴”(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之地,由于自古处于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汇之处,因而晋阳文化是我国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体现了民族和谐、诚实忠孝和勤劳智慧的精神。通过深度挖掘三晋文化和晋阳文化的文化内涵,可以了解旅游资源的历史背景,挖掘太原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展现太原旅游文化的魅力。

4.文化遗产保护是太原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太原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至今留存有众多古遗址、古墓葬、古代历史纪念建筑、石窟造像、石刻以及丰富的馆藏文物,成为晋阳历史文化底蕴的实物见证。同时也保留了诸多的口头传说故事、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民间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开发文化遗产,应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政府层面。政府要立法保护文化遗产和古城风貌,加大对文物保护范围内规划、开发的监控,积极支持企业和市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旅游文化;二是企业层面。文物保护部门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积极自觉地向旅游市场靠拢,开展考古旅游、文物复制、古玩市场等新型旅游业态,为旅游文化发展推波助澜;三是公众层面。市民和旅游者也要充当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开发者,尤其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开发方面更是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三、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加强旅游文化媒体建设

旅游媒体,又称旅游介体,是指为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各种旅游企业和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旅游媒体文化则是指各种旅游媒体在长期的旅游实践活动中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职业道德、服务档次、法律规范等方面的总和,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太原旅游媒体文化建设,要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倡导诚信服务、注重旅游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入手。

1.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建立旅游企业文化旗舰

目前太原市有旅行社210多家,占全省旅行社33%。其中,国内社190家,国际社20家,持证导游员3000多人。全市有旅游星级饭店77家(占全省25%)。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32家,二星级32家;旅游运输单位14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单位33家。可以说,不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饭店,其数量都不在少数,但其与旅游效益却并不成正比,究其原因,还要从旅游管理体制上考虑。因此,对目前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法规,健全旅游法规体系。出台《太原市旅游规划管理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太原市旅游管理条例》,详细制订《太原市旅游企业奖惩办法》,尽快推出“绿色旅行社、绿色餐饮酒店评定办法”。

(2)强化管理,加强监督惩罚力度。以太原市旅行社、旅游餐饮酒店为重点,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开展诚信服务教育活动;由太原旅游管理机构对全市各旅行社、旅游餐饮酒店进行监督考核;由广大旅游者对旅行社及导游员、旅游餐饮酒店及服务员等从业人员采取5分制等级评定。对于优质诚信的企业及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对于违背诚信服务的企业及个人,采取离岗学习、转岗下岗等方式进行惩罚教育。

(3)内外合力,打造旅游企业旗舰。一是要选择大型、规范、有作为的旅行社,加强旅游文化基础建设,强化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全面提高企业人员的旅游文化素养,创意旅游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文化凝聚力。二是要选择文明、健康、环保的旅游餐饮酒店,创新旅游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绿色酒店创建活动,不断举办酒店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规范服务行为,形成酒店服务中坚力量,聚合企业凝聚力,提升酒店服务的更高档次。

2.创新旅游促销手段,注重旅游文化普及教育

首先,深入挖掘“唐风晋韵·锦绣龙城”的文化底蕴,策划短小而有特色的太原旅游宣传片,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美好的自然生态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民情文化展示给国内外游客,树立太原的良好形象,选择有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台进行黄金时段播映。

其次,适时组织旅行社、景区景点、市内媒体等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市场进行主题鲜明的旅游宣传,从旅游院校、社会各界招纳旅游志愿者,分赴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旅游促销,以活跃周边旅游市场、扩大国内旅游市场、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第三,筹办具有山西太原地域特色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如举办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中国太原醋文化旅游节、清徐葡萄采摘节、太原民间曲艺节等,使太原面食、醋、葡萄、莲花落、背棍、社火等民俗风情成为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3.培养引进旅游文化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

首先要利用现有的高等院校培养大量的旅游文化人才。当前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各类中、高等院校都在创办旅游教育,仅太原市有旅游专业的院校就有20余家。教育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携手合作,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旅游专业建设适应性,为旅游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学校要鼓励教师采取顾问制、策划制、项目制等形式服务社会,从事旅游教育培训、旅游企业指导、旅游景区讲解等工作,从而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其次要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从培训旅游文化基础知识入手,对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安全防范、三晋文脉、晋阳文化等方面加强旅游文化培训,举办一年一次导游员大赛,建立导游员人才库和导游员诚信档案,全方位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逐步建立一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导游员队伍。

三是引进人才。太原乃至山西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人才相对匮乏,市委市政府要贯彻执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鼓励海内外学子回并创业。旅游企业要用开放的眼光,广阔的胸怀,接纳国内国外的优秀旅游人才,为他们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太原市的旅游文化建设才更有希望。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N].中国旅游报, 2009,12(4).

[2]赵荣光.中国旅游文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康玉庆.山西旅游导读[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

[4]艾斐.2009年太原市文化发展蓝皮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应晓黎]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Taiyuan Tourism Culture

KANGYu-qing
(Tourism Department of 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030009,China)

Taiyuan,the age-old historical-cultural town with 500,000-year human history,5000-year civilization history and 2,500-year town existence history,possesses advantaged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tourism culture.The spirit of《State Council’s Views on Quickening Tourism Development》should be carried out;tour culture connotation of Taiyuan be enriched; main-body construction of tour culture be reinforced;cultural qualities of tourists be upgraded;objective construction of tour culture be enhanced;tour resources be deeply exploited;medium construction of tour culture be intensified;tour enterprise reform be deepened.The idea of upgrad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permeates every link of eating,lodging,traveling,shopping and recreation,as well as the whol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main-body culture;objective culture;media culture;tourism development

F592

A

1671-5977(2010)02-0068-04

2010-05-31

康玉庆(1958-),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太原市太原旅游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太原清廉地图
支部建设(2021年18期)2021-08-20 10:10:30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山西林业(2021年2期)2021-07-21 07:29:34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除夜太原寒甚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山西电教(2017年3期)2017-10-19 03:39:16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