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内治法的研究进展

2010-08-15 00:42赵东张勃欣戴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7期
关键词:瘀血骨质疏松症脾胃

赵东 张勃欣 戴琪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严重的威胁着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syndrome,OP)是骨量减少伴有骨组织微结构破损所致的骨脆性增加,易发生微创性或无创性骨折的系统性骨胳疾病。临床症状多为腰部及四肢的疼痛、畸形、肌肉抽搐等。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经常被忽视为劳累或体力下降所致,少有系统诊治,致使老年人群骨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目前骨质疏松症尚无公认的根治方法,故防大于治。中医文献中虽无“骨质疏松症”病名,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应归属于“骨痿”、“腰痛”、“骨痹”、“虚劳”等范畴。文献经典中也有大量的相关记载。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依据古籍经典,结合临床实践,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法方药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则对近年来收录于CNKICHKD中,有关中医内治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

1 中医内治法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肾精亏虚,骨失填充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1]《内经》中的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人体生长发育到衰老的生理过程,也说明了肾精盛衰与人体骨质坚韧程度的密切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又“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髓强则骨强”[1]。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而腰痛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之一,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肾精亏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所在。

1.2 脾胃失调,生化无源 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腐熟,布散水谷精微达四肢百骸,故称“百骸之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1]。《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1]。”

脾胃后天之精可以补充肾脏先天之精,濡养筋骨。若脾胃失调,则精微不布,脉络无充,四肢不得濡养而骨质空虚;或气化失司,气不行血,血不化精,则新骨不生。《灵枢·决气篇》云:“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则骨属屈伸,泄泽不利……胫酸耳数鸣”[2]。表述了脾胃失司则牵连于骨的道理。

《素问·痿论篇》与《灵枢·根结篇》亦有治疗痿症,独取阳明的观点。可见,脾胃虚弱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也有相当的影响。

1.3 瘀血阻络,致痛不通 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即腰部及肢体的疼痛,且疼痛持久、痛定不移,正符合瘀血致痛的特点。《灵枢·本藏》有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2]清·唐容川认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障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3]。”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中,使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瘀血一旦形成,不但在局部产生疼痛症状,而且加重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筋脉骨骼俱失其养,进一步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

亦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瘀血为标[4]。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所以活血祛瘀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方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4 肝失疏泄,无以濡养 众所周知,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相连。《临证指南医案·瘘·邹滋九按》曰:“夫痿证之旨……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5]。”

肝脏与肾脏紧密的关系使得在肝脏出现病理变化时,必然殃及至肾脏,因此若肝失条达,阴虚内热,热动生风,筋脉抽搐,筋病及骨;若肝失疏泄,脉络凝塞,骨失所养,骨质不坚。

2 中医内治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针对上述4种常见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大致分为以下4种。临床应用则更为灵活,多以这4种辨证为主,结合患者自身体质及其他因素,变化量裁,具体应用。

2.1 肾精亏虚,故以益肾填精为法,强健腰膝 《难经·十四难》云:“五损损二骨,骨痪不能起于床……损其肾者,益其精[6]。”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中以选用益肾填精法的研究最多。或用成方酌情加减,或是自拟补肾强骨之剂,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卢巍等用自拟补肾健骨汤对80例45~70岁的老年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补肾健骨汤不但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小于雌激素类药物[7]。李陈凤应用右归饮对60例中老年患者进行了研究,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复查骨密度测定,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8]。周丽珍等观察了40例老年患者,应用通补强骨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骨密度及血骨改素显著增加[9]。类似的研究还有,昝强等人选用了强骨汤[10];孙湘用加味左归丸[11]等益肾填精之法,同样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淫羊藿、骨碎补、巴戟天、杜仲、补骨脂、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或主补肾阴、或主补肾阳、或阴阳双补,益精填髓。

2.2 脾胃失调,故以健脾和胃为法,以养先天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提到:“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以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太阴少阴,此阴盛阳虚之证[12]。”同时还提出了脾胃并重的治疗大法,成为了后世健脾益胃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依据。脾胃论治的方法重在健脾,或辅以益气,或兼以化湿。主要涉及的方药有 参苓白术散、八珍汤、四君子汤、温胆汤、二陈汤等,随证加减[13-16]。经临床研究证实,对以脾虚症状明显的骨质疏松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显著。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参、黄芪、升麻、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甘草等健脾和胃,益气化湿。

2.3 瘀血阻络,故以活血祛瘀为法,通调脉络 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同时又是病理产物,瘀阻经络,必然加重病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渐”[17]。以上可见,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加重因素[18]。各种导致瘀血的成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注重活血祛瘀,也应注意消除产生瘀血的机制。针对瘀血阻络,刘擎国用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了21例患者,有效率达76.19%[19]。罗世东等选用桃红四物汤为基处方对67例脊柱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20]。常用的方剂还包括桃红汤、身痛逐瘀汤等活血祛瘀的方剂[13、21]。主要的药物有桃仁、当归、三七、丹参、红花、赤芍等。

2.4 肝失疏泄,故以补肝养血为法,肝肾同补 《张氏医通 》有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22]由此可见,在补肾益精外,补益肝血同样对本病有重要的意义[23]。临床所用的治疗方法中,单独治肝的方药较少,多为上述3中治疗的同时酌情加减,故肝肾同补,疏肝健脾或是养血柔肝。代表的方剂有十全大补汤、参茸补血汤量裁等[24]。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即充分的考虑到骨质疏松症的共性-肾精亏虚,又照顾到了患者个体差异--阴虚,阳虚,脾虚,肝郁。临床实践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多的患者会是几种证型兼而有之,偏重不同。应用中医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已被大量的基础实验及临床实践证实,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骨折发生率。如能早期预防,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便能更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真正的节省社会医疗资源。

[1]何永,马君,何敬华.黄帝内经素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2,35,11,69,143.

[2]刘更生.灵枢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136,31,173.

[3]唐容川著.刘新点校.血证论.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91.

[4]邵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江苏中医药,2004,25(10):15-16.

[5]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7:525.

[6]牛兵占.难经译注.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4:56.

[7]卢巍,褚小刚,彭太平.补肾健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江西中医药,2004,35(259):27.

[8]李陈凤.右归饮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广西中医药,2003,26(5):28.

[9]周丽珍,马元.中医通补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4-7.

[10]昝强,朱超,屈强,等.强骨汤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56例.陕西中医,2006,27(8):957-8.

[11]孙湘.加味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观察.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5):36-7.

[12]文魁,丁国华.脾胃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

[13]王和群.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07,(3):2-3.

[14]鞠华,许秀芳,岳端亭.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治.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3):213-4.

[15]袁瑛,袁兵.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2):204-5.

[16]李畅居,辛俊平,邓淑铃.骨质疏松的中医药干预进展.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68-70.

[17]王清任著.周计春点校.医林改错.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53.

[18]赵治友,邬亚军.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思路与治法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75-6.

[19]刘擎国.益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1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5):63-4.

[20]罗世东,邓振中.中医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67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43-4.

[21]刘晋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消渴兼证“骨痿”及其中医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6,34(6):11-2.

[22]张璐著.张氏医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5.

[23]陈晚娇,张荣华,曾娟,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及治则探讨.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05-6.

[24]黄苏萍,肖林榕.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研究进展.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7-9.

猜你喜欢
瘀血骨质疏松症脾胃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