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波 石孟琼 三峡大学医学院(443002)
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贺海波 石孟琼 三峡大学医学院(443002)
高校青年教师承载着大学的未来和希望,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是培养大学创新人才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不二选择。本文分析了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给出了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知识结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的合并扩张,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使得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得到显著改善,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但是在真正利用好、培养好青年教师的后期建设,特别是在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出现了滞后,因此,如何正视当前青年教师后续培养严重滞后的现实,在坚持做好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和各种常规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提高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关系到一所高校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旨在立足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所面临现实问题的前提下,探讨如何健全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缺位 高校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但由于后期培养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素质较差,普遍存在科研能力偏弱,创新意识不强的倾向。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按部就班地开展实验研究,缺乏主观能动性。毕业进入高校后,面对全新的环境,一时难以确立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感到无所适从。
1.2 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不够合理 长期以来,高校引进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近亲繁殖”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新进教师是“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即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都是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更有甚者,上述各个学历阶段都是在同一个学校,甚至在同一个导师名下,最后留校工作。这种个人倾向明显的知识结构和狭隘的学缘结构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1]。
1.3 对外交流匮乏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往往看似一次简单的交流对话,常常可以成就一次机会,带来的却是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思想。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资历、经费或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很难享有这样的机会,长期下去,知识的落伍,观念的陈旧在所难免。
1.4 教学任务繁重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青年教师加入到高校的教学岗位,并成为了高校教学的主力。青年教师一方面要参加岗位培训和日常的各种常规培训,另一方面又得花大量的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这样一来,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无休止的培训极大地制约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很难抽得出时间静下心来关注学科前沿、从事科研,更不用说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自己的教学当中了。
1.5 科研上“无家可归” 目前,高校科研组织工作还很薄弱,很多科研人员各自为政,单干为主,缺乏合作精神,更谈不上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对于刚刚来校工作的青年教师,科研上“无家可归”,找不到队伍,只好自己孤军作战。这也造成了一种现象,很多毕业的研究生更愿意选择留在自己导师的身边,起码在科研条件上不需要他们操心。一旦选择离开,来到一个新环境完全是白手起家,小到一支试管,大到成百上千万的仪器都得靠自己去慢慢争取,去创造。
1.6 管理体制不完善 学校管理部门在培育创新人才上锦上添花的方式多,雪中送炭政策的少;为了能够短期内见到管理成效,其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往往集中在本单位的大专家和大学者身上,对于刚刚科研起步的青年教师,由于培养周期长,管理绩效难以立刻显现,而常常被管理部门所忽视。另一方面,许多高校都以量化指标规定了教师教学、科研等任务,并直接与教师的奖金、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挂钩,在这种考核机制下,青年教师为了“生计”,急功近利在所难免,其实际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令人堪忧。
2.1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培养科研创新意识 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青年教师要洁身自好,为人师表,要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搞科研、做学问要能耐受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更应注重德行修养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格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淡泊功名利禄。同时要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客观、全面认识自己能力和价值的基础上,把学术创新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要敢于打破陈旧的观念,树立信心,增强竞争意识;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使自身知识结构处于动态发展中,牢固树立科研先导、科研创新意识,努力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
2.2 推行交叉课程学习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以高层次的知识融合和多学科的技术汇聚为特征的时代,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将会更加广泛。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要运用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优势突出的有利条件,在校内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跨学科课程交叉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科思维,开阔研究视野,防止观念老化和知识技术趋于陈旧。浙江大学年率先在国内高校启动了“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多学科交叉和交流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推动不同学科间教师开展科研合作,提高协作攻关的能力,促进学术创新和交叉性研究成果的涌现[2];通过在中青年教师中推行交叉学习计划,对于开展学科间交流,拓宽学科交叉思维,促进学术创新,产生交叉成果,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创新型队伍,建设创新型大学有着重要意义。
2.3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 加速创新团队建设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高的土壤,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生力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高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搭建以交叉学科研究为重点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科研基础条件和科研资源的共享;通过创新团队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本单位大专家和大学者“传、帮、带”的作用,加速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3]。
2.4 转变人才管理模式 创造和谐科研环境 要营造创新环境,首先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勇于进取,敢于创新;要积极选派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出国研究学习,加强与国际同行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改善青年教师的学缘结构和融入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提供方便,确保他们从事的科研活动能顺利地开展,适当给予青年教师科研启动经费和科研预研经费,设法改善他们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为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个公正而又充满竞争的科研环境。为了更好地调动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制定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在工资、奖励等收益分配上要进一步向青年教师倾斜,从制度上鼓励激励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1] 刘继荣,杨潮.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16:115-118.
[2] 浙江大学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实施办法[EB/OL].http://www. cpazju.edu.cn/show.
[3] 闫健.高校青年教师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8,10(6):132-13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06
1672-2779(2010)-10-0007-02
201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