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2010-08-15 00:45:17白剑峰
中学生 2010年2期
关键词:造福人类诺贝尔诺贝尔奖

● 文/白剑峰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不少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准。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著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每迈出的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因而这种探索也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急功近利,作风浮躁,甚至欺骗造假。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繁华。唯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点 读

从诺贝尔奖中,我们有太多值得反思的东西。为此,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往往成了抨击的对象。其实,我们忽视了诺贝尔获奖者身上的精神品质,这就是除了执著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这正是我们的科学家所缺少的。文章以此为论点,从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谈起,以获奖者为实例,阐述了不同的人面对荣誉桂冠的不同态度——“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呼吁我们的科学家要有“诺贝尔精神”,“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发人深省。

猜你喜欢
造福人类诺贝尔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知多少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38
爱护自然,让环境更美好
阿克苏诺贝尔
中国外汇(2020年17期)2020-11-21 08:24:12
2019年诺贝尔颁奖
大众科学(2019年11期)2019-03-23 09:37:57
试述空调机房保养对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
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瓦特
诺贝尔奖的由来
传承建筑文化 造福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