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陈志佳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优化专业设置
黑龙江 陈志佳
专业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接口,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首要环节。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的产业结构比例为8:54:38,相对于十五期间,第二产业缩减了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增加了4个百分点,说明第三产业正在加速发展。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调整专业的设置,表面上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办学不相关,只是去找热门专业来开设,导致冷门专业萎缩甚至消失,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热门专业无论是否具备条件都盲目开设,导致的问题也很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不高,就业出现问题。本文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入手,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专业设置;区域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经济要发展,就要注重经济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而用知识和技术武装起来的劳动者,正是高等教育要培养教育的对象。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深入,其教育职能、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就要更加贴近社会,特别是区域社会经济,只有这样,其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合乎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不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规模及数量上的竞争,而在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竞争,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这就意味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因为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的素质要求和能力结构方面能够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对接,为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各种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综观世界,选取高校集中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高科技生产,是许多国家经济腾飞的制胜法宝,如美国的北三角科技园、法国的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日本的筑波科技园等,都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院校应该自觉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军力量,如围绕斯坦福大学为主要依托发展起来的硅谷则因大学和产业部门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使得教学、科研、生产协调发展。因此,作为一所区域内的高校,更需要运用高水平的应用研究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其在区域存在的价值。
高职院校应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规划,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链接。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应考虑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设立有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确保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一致,形成学校与企业间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开放性是当代国际经济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区域高职教育必然是具有开放性功能的教育。为此,必须改变区域高职教育封闭办学的现状。高职院校在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区域内高职院校的联系,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专业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如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为核心带动的波士顿——剑桥科学工业综合体;以哥伦比亚、纽约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为核心带动的纽约——新泽西科学工业综合体;以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为核心带动的旧金山——泊洛阿托工业综合体,闻名于世的”硅谷”就是这一科学工业综合体的产物。事实证明,大学城通过带动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从现实性来讲,经济结构直接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确立、调整与改革的方向。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对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很大,反过来说,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因此,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确立、调整与提升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大局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问题。综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就是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伴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科学技术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改革,不仅灵活地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紧紧地盯住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人才市场变化来设置专业,而且还对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具有积极的超前意识,十分重视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和设置专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1]王利民.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4,07.
[2]侯玉印.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3]徐鹏.建立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构思[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马岩,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单位:陈志佳,哈尔滨商业大学在职研究生,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