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徐树红 周琪 侯少博
发展哈尔滨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黑龙江 徐树红 周琪 侯少博
一是普职发展严重失衡,招生工作有难度。长期以来受固有的“重知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影响,高校扩招以及“普高热”,导致教育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职业教育几乎被边缘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不够,社会认可度不高,表现为职高招生困难,生源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尚需加强。
二是投入明显不足,办学条件较差。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用于职业教育的相对较少,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导致学校基础设施落后、教学仪器短缺、实训基地不足。
三是专业设置不尽科学,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专业设置失衡和重复现象非常普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应用、会计、旅游等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上,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第二产业重点专业严重缺乏,不仅加剧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严重失衡,而且造成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
四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专业教师或“双师”型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不足。
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帮助学生和家长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顾虑,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鉴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先导性,应对职业教育进行中长期统筹规划。系统分析“十二五”期间哈尔滨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需求,有预见性地设计、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实施有计划的人才储备策略,保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有效衔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将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现实作用。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职教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是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教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改革资金支持方式和投入导向,增加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的投入。发挥公共财政资金在校企结合制度建设上的引导作用,由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在有能力的行业企业购买实习岗位,对实习岗位建设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表彰,在技改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二是出台中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信贷政策,政府设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建立贷款偿还保障机制,引入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量化其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优先给予政府贴息的贷款支持。三是建立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提倡公办学校引入民办机制,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把发展职业教育由单纯的政府行为逐渐转变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是搞好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根据哈尔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走向和社会需求,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建设一批专业服务面广、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高的重点专业,设置并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中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发展培养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养殖业和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加强宏观调控,发挥专长,避免各职业学校专业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
二是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结合学校的自身性质和特点,分析专业岗位能力的特点,使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安排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使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生顶岗实习的适应期,实现学生出了校门进厂门、离开学校顶岗位的职业培养特色和目的。教学思想上,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明确岗位能力的目标;教学体系上,要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遵循技能体系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要突破单纯的认知学习,加强目标下的知识应用;教学评价上,要突破文化试卷的考试,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的做事能力。
三是调整办学模式。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由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技术指导,形成学校、企业双主体的办学模式,共同投入、共享资源与成果。
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仅要提升理论修养,还要培养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应为技术型和学科型并存的格局,偏重应用型。一是引进人才,招聘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改变师资缺乏的状况;制订和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聘用制度,采取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高学历人员应在了解当代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获得相应实践经验与较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后任教。二是加强对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着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开发,鼓励在企业中挂职锻炼,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增加职业教育与现实工作之间的联接程度。将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到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实践列为评职的重要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全面提高哈尔滨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实现学校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及社会需求接轨。
职业学校显著特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训基地建设落后是职业教育的致命“硬伤”。应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将综合性实训基地、区域性实训基地和专业性实训基地的规划落到实处。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广泛密切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验基地,探索实训基地“互惠、互利、双赢”的运行新机制和管理新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较集中的地区,紧密依托相关行业和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建一批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地区教学资源的共享,将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发挥其多功能作用。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精品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支持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紧密结合,具有地域辐射作用的数控技术、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生物制药等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出台政策,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对其闲置资源加大重组和资产变现力度。坚持“学校少而精,专业大而强”的原则,对办学规模小、条件差的学校进行整合。由财政会同教育、劳动部门将资源整合与中职示范学校建设统一打捆、予以一定贴息补助,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中等职业教育龙头。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与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路子。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之间、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等加强合作,鼓励和推进跨地区、跨省市联合办学,通过组建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组建职业教育园区,进一步整合优化、重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专业共享、教师共享、设施共享。
[1]王永春.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徐树红,哈尔滨商业大学2008级中职在读研究生;周 琪,哈尔滨四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侯少博,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