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

2010-08-15 00:51朱祥竟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检索观念图书

朱祥竟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曲阜 273165)

论高校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

朱祥竟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山东曲阜 273165)

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及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文献信息系统服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图书管理模式要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切实解决图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图书管理;模式;创新;高校①

早在1932年,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就把图书馆定义为“三位一体”。这三位者,一为书,包括图与书等一切文献记载;次为人,即阅览者;三为法,图书馆之一切设施及管理方法,也包括管理人才。三者结合,乃成图书馆。其中所谓的“法”即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软件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献信息快速增长,可谓浩如烟海、渺无边际。如此庞大的文献信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工高,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实现图书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与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今,图书管理方面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对图书管理的“软件”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

一、图书管理观念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前提。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观念上先转变,有了创新的意识,才会在实践中有所行动。这就要求我们转变长期以来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切实把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水平放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全局中认真对待并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因为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主要面向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服务性机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及时了解、掌握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管理观念的转变决定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也依据管理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管理观念是图书管理内容的核心。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图书管理观念有两方面的转变与创新。

(一)图书储藏资源观念的转变

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各领域的观念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电子书籍的飞速发展,使图书管理观念也随之转变。在新的背景下,图书储藏的概念不只是过去传统的书籍储藏,即只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纸张型的储藏,而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图书储藏的数量从有限扩大为无限,而图书储藏所占的实际空间却越来越小。藏书将包括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个部分,其中网上虚拟空间的储藏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图书管理工作也不仅仅是过去的以书本为单元,而是以信息为单元,图书馆就象一个信息集散地和加工厂,图书管理的优劣评价标准也将转变为网上获取资源的能力、开发信息的能力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如何把网上资源变为自己的“馆藏”资源,将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合而为一,可以使读者阅读图书不用非到图书馆去,将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便捷地获取全国各地的图书资源。

(二)图书管理观念的人本化转变

从目前图书管理的实际来看,图书管理过于注重管理的科学化,过多的强调制度的完善,强调定量与评价。一提起图书管理,一般都会认为那只是“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注重它的科学规范性,而忽视了它的人本性。在新的形势下,要求图书管理观念也要逐渐向人本化转变,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

首先应该树立人本观念,变刚性的制度管理为以人为本的弹性管理。人本管理强调管理要看重人、满足人的需要,重视被管理者“人的尊严”,为人提供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以提高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读者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而刚性的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它已不能适应图书管理中出现的越来越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这种管理观念可以使得比较压抑的环境变为互相尊重的环境,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营造一个互相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营造一个互相尊重且具有人文关怀的环境。

其次是将人本观念融入到图书管理的科学性中,将科学性与人本化整合统一。“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方式,要求图书管理员有更加主动的服务精神和更加热情的服务态度。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必须实现由“重藏轻用”的观念向“以用为主”的观念转变,真正实现藏书的价值。图书管理的科学性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如果不以科学为依据就会变得混乱,但刚性的科学管理中也要有人性化的存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求图书管理工作者要主动地去激发人性中善的一面。图书馆和读者实际上就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只有当读者受到足够的信任与尊重时,他们才会在高期望值下表现出值得信任和尊重的行为。

二、图书管理方法的创新

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力,发展人的个性,尤其是在呼唤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管理更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知识量、信息量的剧增,以及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旧的管理模式已显得相对单一,管理方法也过于简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一切使得图书管理的创新成为深化图书改革的内在需求。本文认为新的改革主要应该集中在图书检索、图书共享和图书流通等几个方面。

1.完善图书检索系统

图书检索系统是为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和教师学生提供检索图书的最重要、最便利的渠道。它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多个检索点,比如图书题名检索、著者检索、分类号检索、ISBN检索、出版社检索、复合检索、主题检索、读者检索等多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检索该馆是否收藏某种书,并能够显示一些该书的具体信息,诸如复本量的大小及每个复本收藏于图书馆的什么书库。再一个就是应该包括此书借还的信息,若此书已被其它读者借走,则要出示该书的读者信息及应还日期。

健全图书的目录体系,也是完善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中国古代小说集成等大型图书,但是这些图书往往只有一个总的目录,而没有具体的分目录,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该类图书的使用频率。健全图书的目录体系,还必须科学地组织图书排架和实施图书标签制,对图书进行精确的分类,精确的分类排架和系统醒目的图书标志能使目录体系更具严密的逻辑规范,可以更好地提高读者检索查阅的速度。另外,在原有目录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应依据专业设置及读者面广的特点,再增设或分设若干新的实用热点目录,可以利用图书卡片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信息,这样就可以给该课题研究者,做到新、快、准、全的保障定点服务。

2.扩大图书资源网络共享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文献的数量急剧增长,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高校图书资料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单一图书馆藏的书籍毕竟是有限的,而通过图书资源的共享,即实现不同馆藏之间的图书共享,则可以大大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首先,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内,比如学校内,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校园信息网络。即构建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各院系的资料室、档案室等为结点的计算机共享网络,建立校园中心数据库,使得在校园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文献的集中采购、统一分编、统一整理加工成为可能。

其次,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资源的共享。利用图书资料室的整体化优势,进行网络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和协调,使网络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促使网络信息资源成为图书资料管理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今图书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因为各图书馆之间的馆藏图书的书目与图书信息方面必定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可以扩大图书馆的信息量。此外,不同图书馆在图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也有不同,通过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亦可以相互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式。

3.拓宽图书流通渠道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传递文献信息,而图书馆藏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图书流通利用起来。因此,多方面提高图书流通量,拓宽图书的流通渠道是图书馆管理的中心任务。作为图书的管理者要充分明确这一任务,做好图书的流通工作。

掌握师生用书规律,为图书的合理流通做好相关工作。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正确地掌握此规律去开展工作定能收效良好,反之则事倍功半。高校师生的用书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专业之间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师生的兴趣爱好也会有不同的选择。掌握他们的用书规律,可以让图书的流通更加流畅。

虽然现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不进图书馆就能阅读到图书,但图书馆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技术的发展不仅不会阻碍图书的管理工作,相反,图书管理者可以利用新技术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校的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才能突显其功效,提高其管理效能。

[1]戴燕敏.图书管理现代化浅议[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

[2]潘寅生主编.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226.

[3]傅安平.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2,(1).

[4]王素琴.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之我见[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5).

[5]曾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

[6]邱越秀.施伦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与人文精神[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1).

[7]Rowland,R,KinnamanD.刘岩,洪志浩等译.Internet信息查询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8]孙志,贾晓斌.关于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冷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2,(4).

[9]张慧湘.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观念功能的突破与创新[J].图书馆论坛,2003,(3).

[10]李捷等.高校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责任编辑:李成文]

G251

A

1004-7077(2010)03-0090-03

2010-04-20

朱祥竟(1976-),女,山东微山人,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检索观念图书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健康观念治疗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