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总目录

2010-08-15 00:43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12期
关键词:党报浅谈报纸

2010年总目录

·编辑部吹风

改革,报业发展的推进器 本刊编辑部1·(1)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拉动能力本刊编辑部 2-3·(1)

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本刊编辑部4·(1)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本刊编辑部5·(1)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本刊编辑部6·(1)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进一步扩大开放 本刊编辑部7·(1)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本刊编辑部8·(1)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本刊编辑部9·(1)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刊编辑部10·(1)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二则 本刊编辑部11·(1)

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本刊编辑部12·(1)

·“‘苏州杯’报业改革发展”征文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构建 高 钢1·(7)

传统媒体固本 新兴媒体丰羽 多种经营扬帆 朱德华1·(10)

对市州级党报组建报业集团的思考 唐敦权1·(12)

地市级党报形态职能的变与不变 李 靖2-3·(7)

为推进沿海开发鼓与呼 贾 华2-3·(8)

突出重点 抢占高点 关注热点 挖掘亮点 于小龙2-3·(10)

金融危机下的地市报整合营销策略 朱本锐4·(7)

浅谈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 李泽泉 傅志群4·(9)

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发展大局 胡中正4·(11)

转型:新形势下地市党报的抉择 唐跃培5·(7)

肩负起新闻媒体的社会职责 李 勇5·(9)

打造党报市民记者品牌 刘 薇5·(11)

关于新兴媒体的理性观照 李鹏飞6·(7)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网络媒体营利模式 覃 进 向 芳6·(8)

新媒体浪潮下党报提质创新的路径 浦争鸣7·(7)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文化新闻创新方略 韩祖和 岳长新7·(9)

地市报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邢敦杰7·(11)

关于党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探讨 安丰广7·(12)

美国报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余晓雪8·(7)

体制改革,地市报广告经营突破性发展的利器 郭利克8·(9)

资源共享 整体经营 刘运承9·(7)

办好党报须把握的几个问题 苟举才9·(9)

全面提升报业持续生命力 刘道明10·(7)

关于地市党报在新形势下解决“人才荒”的思考 吕向阳10·(8)

对加快地方党报报业发展的思考 阎 仲10·(10)

媒体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宋小勇10·(11)

浅谈媒体公信力与公众信仰 陈 瑶10·(13)

打造区域品牌 实现多元发展 张宝富10·(14)

大媒体时代的地市党报发展关键词 黄伏坤10·(16)

多措并举 打造学习型采编队伍 刘正国11·(7)

试论城市转型中的媒体转型 刘亚峰11·(8)

地市党报破解新闻“四难”初探 刘道明11·(9)

媒体公信力下降成因及对策 刘林青 李 敏11·(11)

大融合与大产业 蒋经韬12·(7)

地方党报如何解放思想 胡振忠12·(9)

新时期民族地区地市党报提升竞争力探索 詹剑彬12·(10)

地市党报可持续发展探析范启麟 石飘芳 陈燕棠 王仰华12·(12)

·“‘十堰晚报杯’提升子报子刊竞争力”征文

提升晚报公信力的几点思考 张吉彬1·(14)

做靓品牌 做“金”策划 做优服务 朱红橙1·(16)

贴近民生:都市报的探索与实践 郑少龙1·(18)

让新闻策划增强报纸影响力 解 萍2-3·(12)

关注民生难点 破解就业课题 常永强2-3·(14)

都市类报纸“活水”机制的利与弊 韩庆寿2-3·(15)

关注民生新闻 正确引导热点 王文良4·(13)

地市晚报时政新闻的弱化与强化 苗宜春4·(14)

凸显晚报特色 创新科技报道 李 蔷4·(16)

一次新闻策划的成功尝试 齐英华5·(13)

“尺幅兴波映大海” 赵 冰5·(15)

做好民生新闻彰显服务宗旨 朱文军5·(16)

坚持策划立报 多推实用新闻 王文良6·(10)

晚报新闻短些,再短些 邓亚伟6·(12)

让晚报新闻更贴近群众 魏新伟7·(14)

都市类报纸评论的五大流弊与变革对策 余晓雪7·(15)

城市化给都市报带来的发展机遇 李红梅 杜水龙7·(17)

在创新中提升媒体慈善活动的美誉度 郑丽媛8·(12)

地市晚报广告经营创新探析 徐瑞平8·(14)

适应新变化 提高创新力 邱士冰9·(10)

地级城市办好晚报初探 姜媛媛9·(12)

实用信息与公益活动在晚报中的组合 娄彦峰9·(13)

存同求异 “变脸”不“变心” 王德求9·(15)

地方晚报何以办出特色多出精品 于晓霞9·(16)

做好晚报民生新闻 发挥媒体协调功能 王春平10·(17)

以“纵深”塑造“报魂” 胡其生 10·(19)

晚报经济报道须把握点和面的关系 张效景11·(13)

织好网 搭好桥 造好型 苏彤晖11·(14)

我们需要一双发现“大新闻”的慧眼 尹灿虹12·(14)

差异化竞争与特色化办报 佟茜洁 柯 黎12·(15)

试验新闻:把资讯的问号拉直 张 伟 王 彬12·(17)

·“‘青岛杯’典型报道论坛”征文

发挥优势 引导舆论 弘扬时代精神 丁文涛1·(20)

媒介生态环境下典型报道的突破 彭晓英 黄卫民2-3·(17)

从“老典型”身上挖掘新闻 郝文秀2-3·(18)

从王彦生的报道看党报的典型宣传 李文海 常生军4·(17)

关于人物专访的体会与思考 蔡幼芳4·(20)

“感动中国”对报纸典型报道的启示 傅长盛4·(21)

深度·广度·厚度 许 健 陈成光5·(18)

做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马康健5·(20)

以常人之情写不寻常之人 常 丹5·(21)

把本土的重大典型推向全国 贺 健6·(13)

试论典型报道的常态化 朱一卉6·(15)

突出烈士英雄本色 用足思想教育资源 裴永和7·(19)

媒体公益活动的策划路径 刘新颖8·(16)

艺术手法在社会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赵旭光 陈魏魏8·(17)

民生报道编采思路探索 毛金权9·(17)

动态策划的变与不变 王锦春9·(19)

“限价房”的媒介立场 吴森林9·(20)

新闻人物报道的尝试与探索 张福海10·(20)

这个策划为何如此轰动 施晓平10·(22)

追寻普发兴的脚步 杨加方11·(16)

精品:地市报腾飞的助推器 王安润11·(17)

“爱心奶奶”承载起媒体社会责任 谢 蕾 张廷豹12·(18)

同质新闻制胜的三大“利器” 殷国荣12·(20)

利用读者闲置资源 策划大型爱心活动 金 灿12·(22)

·本期特别视点

发挥自身优势,创造美好未来——2009年地市报业十大亮点回放本刊记者1·(23)

解读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模式 本刊记者 吕道宁2-3·(20)

探索省市报区域化合作之路 4

地市报业寻求突破的有效探索 来永生4·(23)

整合报业资源的战略合作 赵 维 孙 平4·(25)

报业区域化合作步伐应走“稳” 本刊记者 吕道宁4·(27)

进军文化大产业 实施报业转型大发展 许 峰 陈 闻5·(23)

地市报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尝试 温雅洁5·(26)

报业管理的实践与探索6

破解“两张皮”顽疾 胥延义 李 田6·(16)

地方党报内部管理的流程及实施 徐建国6·(18)

做优新闻 做宽领域 做细管理 做活人才 刘成武6·(19)

地市报业加强成本控制刍议 张爱民6·(20)

关于增强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黄维勤8·(11)

文化记者眼中的“泛世界杯” 黄俊生11·(21)

着力挖掘重大新闻事件的附加值 张福海12·(23)

·每月聚焦

挑战依然在机遇须把握——2010年寄语地市报同仁

做新闻宣传的主力军 做文化产业的生力军 刘文洪1·(42)

更好地服务地方中心工作 杜 虎1·(43)

迎接挑战 拥抱未来 谱写报业新篇章——与地市报同仁共勉

在全媒体环境下做好宣传与创新 郑剑锋2-3·(33)

多措并举迎接同质化挑战 武华峰2-3·(34)

做大做强子报 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地方都市类报纸专题之一

小文章做出大市场 薛 元5·(27)

围线“一个目标” 实现“两个提升” 詹 刚5·(28)

点亮一盏新闻的明灯 木 兵5·(29)

掌握都市话语权 打造城市强势媒体 熊焱高5·(30)

褒奖与鞭策 马顺德 5·(31)

打造陇东南地区的强势媒体 周集成5·(32)

记录昨天 服务今天 影响明天 郭新民5·(33)

地市报呼唤高素质复合型媒体管理人才——地方都市类报纸专题之二

做个学者型的新闻人 杨自强6·(22)

突出个性品质 打造特色品牌 解 萍6·(23)

十年“莲池”梦 一席肺腑言 夏红星6·(24)

坚持正确取向 实现有效引导 韩祖和 岳长新8·(22)

新时代呼唤大副刊 刘钦贤11·(59)

·特稿

本刊2009年度“泉州杯”、“金华杯”、“柳州杯”征文评选揭晓 5·(53)

携手共进 平稳过渡 加强联动 科学发展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大会在苏州举行 7·(21)

迎接挑战 加速发展——王贵海会长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大会上的报告7·(22)

创新工作 加快改革 共谋发展——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长邹家福在第六届理事大会上的工

作报告 7·(25)

关于选举推荐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大会常务理事的情况说明7·(28)

关于修改《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章程》的情况说明 7·(29)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单位名单 7·(30)

履行职责 不懈努力 不辱使命 刘文洪7·(31)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大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分工 7·(31)

·突发事件报告

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三字经”:快·真·情 陈冠军 杨 勋1·(28)

突发事件中地市级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刘锦萍6·(54)

地方党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引导作用 方 珍10·(84)

·学习与思考

民生问题报道的理性思考 洪华堂1·(30)

努力落实“三贴近”增强报纸引导能力 徐梦生1·(32)

把握重大新闻主题 彰显党报的影响力 张贵文2-3·(31)

创新求变 永葆主流 李全荣 王小刚4·(31)

“沉”下去才能“活”起来 易国飞 4·(33)

对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 胡建兵4·(3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新闻 刘长志5·(38)

创新是报纸生存与发展的推动器 洪华堂5·(40)

分清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 徐立忠5·(42)

坚持喉舌功能不动摇 王佩禹6·(32)

永远追求正的效率值 范明道6·(33)

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张文莉7·(61)

坚持“三贴近” 做好时政新闻 孙鹏飞8·(19)

民族团结教育在新闻宣传中的重要性认识 邱忠玉8·(20)

地市级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路径探讨 钱月婷9·(51)

地市级党报改进会议报道的思考 晁君杰10·(23)

新闻观“三题” 常 进10·(25)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报业跨越发展 龙德华10·(26)

地方党报民生新闻“出彩”途径探微 金月全11·(45)

试论穆青对新华社人才工作的论述 段学民12·(25)

·新媒体

新闻网站助推网络问政探究 陈 红1·(49)

网络草根评论的规避与完善浅析 王丽霞 王佳琦2-3·(42)

SNS的传播模式、特征及问题检视 燕 山2-3·(44)

坚持内容为王 提高信息质量 何万明2-3·(46)

对地市报“网中求生”的几点思考 张国群4·(43)

地市报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与原则 刘培现4·(45)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姜蕴华5·(58)

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张艳红6·(41)

网络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写作 黄遵峰6·(42)

网络新闻的宣传与管理问题研究 刘雪梅6·(44)

让网络新闻的“眼睛”亮起来 谈杨苏6·(45)

方寸之间大有可为 龚建国7·(39)

手机报的发展优势与前景分析 金 波7·(40)

地市报业的报网融合:进展、问题与对策 张 玲8·(24)

广告经营的妙手管家 柳 柏9·(22)

浅谈网络编辑须具备的素质 傅利昌9·(24)

报网互动 开启新闻新时空 吴明晖9·(25)

网络新闻媒体确立新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刘雪梅9·(27)

媒体在利用网络资源时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林喜才 苗向光10·(28)

论网络媒体的优越性 刘华志10·(29)

谈网络“把关人”政治敏感的培养 许 静10·(31)

报网互动 让报纸与网络共赢 曾琳琳10·(32)

新技术 新领域 新思维 新机制 李少森11·(23)

网络时代报纸的新闻自律 吴继硕12·(28)

·经验交流

策划:党报新闻宣传的生命线 赵天清1·(33)

初为记者二三事 陶长春 唐晓丹1·(35)

勇立潮头破浪行 重振雄风铸辉煌 孟正兴1·(37)

怎样开拓新闻源 张 拴1·(40)

创新做好新时期通联工作 滕 岩 韩玉江2-3·(27)

准备得细些,再细些 林阿玲2-3·(29)

给读者一个鲜活而完整的世界 刘永国4·(40)

搭建慈善平台 塑造报纸品牌 张 伟5·(34)

由报业经营向经营报业转变 龙雪一5·(35)

越是实用的 越是大众的 盘文波5·(37)

民生新闻不能排除“领导视角” 解世忠 程 栋6·(25)

一个地方媒体文娱新闻的十年自觉 王海歌6·(26)

试论新时期地市党报的策划与创新 杨鸿敏7·(32)

报纸版面创新的实践和思考 高卫兵7·(33)

做好民族地区报纸记者站工作的三个要点 龙德华8·(26)

打响地方劳务品牌 助推“回归工程”双赢 祝志刚8·(27)

报纸文字记者要在新闻摄影上下功夫 罗 础9·(31)

不断创新 提升地市党报影响力 刘顺兴10·(41)

孝感品牌经济发展的推手 刘雪原 祝志刚 张小兵10·(43)

互动为王 品牌当先 吴 弋 杨占厂 王夫成10·(44)

根植现实巧谋划 催开书香满南都 董志国10·(46)

让历史“活”起来 裴建素 10·(47)

把晚报文化新闻办出“本土味” 王 平11·(28)

创新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模式 张 伟 张元涛12·(26)

·传媒研究

试论报纸版面编排的变更 毕雪燕1·(46)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介的新特征 孟 一 李嘉佳1·(48)

亮好服务地方的王牌 牛志宏2-3·(37)

“散文化”新闻写作探析 谭洪根2-3·(39)

论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统一 沈 雪 沈清良4·(51)

纸质媒介当今经营走向 蔡丽卿4·(52)

全媒体趋势下都市报的版面策划路径 朱金海4·(54)

融合,地市传媒的科学选择 梁 娜5·(49)

新闻赢在——科学策划快速反应新闻追踪张帆6·(29)

力避空洞无物力求目光传神 杜满鑫 杜 森6·(31)

三思“可读性” 高 峰7·(35)

新闻评论的前世今生 薄文军7·(37)

实现报纸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于 贝 张晓华8·(29)

广告的文化含量分析 于 贝9·(28)

《泰晤士报》的变革及对我国报业的启示 李 丹9·(30)

打造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沈红娣10·(33)

浅谈地市党报的版面创意与策划 孙楚原10·(35)

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安国俊10·(37)

浅析新闻报道的角度与可读性 巩海江10·(38)

论新闻采访中的求异思维 周志伟10·(39)

大众传播对文学的影响 黄冰清11·(25)

亮出“观点”,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颜海燕11·(26)

“新闻线人”运作中的问题与思考 宋一平12·(30)

春江水暖鸭先知 雷安青 林新华12·(31)

·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故事

一路上与你同行 苟举才1·(58)

良师益友伴我行 张宝富2-3·(50)

老朋友·新朋友 谢 菁4·(42)

我与第四任会长贾汉 高志新5·(55)

相识·相知·相濡 李 涛6·(28)

·传媒经济

对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开发建立多元媒介的思考 敏贤昌1·(51)

关于报纸广告的三点浅论 田文赋2-3·(60)

浅析广告与广告策划 赵士全4·(36)

经营地市党报的几点思考 张俊军5·(45)

创建报业集团财务管理新体制浅谈 米焕蕊6·(61)

活动经营:媒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娄彦峰7·(42)

地市级媒体新闻网站经营管理探讨 柳 柏7·(44)

地市级党报广告经营策略探讨 张志良7·(46)

论报纸广告创新经营策略 戚团结8·(44)

多元经营是报业主业的延伸和扩充 李金宝8·(45)

拓展地市报广告要危中思变 徐如景8·(47)

民族地区报业印务发展前景探析 谭必文8·(48)

浅议报纸分类广告 张晓华9·(33)

中国国情与广告策划 王 辉9·(34)

报纸应对读者下降策略分析 孟繁杰10·(49)

借势发展 实现共赢 刘仁前10·(50)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朱 玲11·(57)

党报广告创新的突围路径 孙 伟12·(37)

·业务探讨

增强新闻报道活力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韩少伟1·(71)

地市党报引导舆论的作为空间 郭志丹1·(73)

关注人的成长,促进社会发展 郭若梅1·(75)

巧妙处理新闻撞车现象 胡殿文1·(76)

做好三篇文章提升党报新闻评论影响力 董巧霞1·(78)

让民生新闻动起来 杨玉霞1·(80)

出精品是提升影响力的根本 蔡幼芳2-3·(67)

让“老天爷 ”充满感情 陈明明2-3·(68)

谈会议报道的创新 程海莉 邱 芹2-3·(70)

同城报纸同质化“破茧”刍议 牟国志2-3·(71)

一问·二看·三试 徐立荣 2-3·(73)

党报战役性系列报道技巧谈 李建永2-3·(74)

深入挖掘新闻富矿 张福海2-3·(76)

用心捕捉新闻写作中的细节 李 蔷2-3·(77)

新闻的力量——用事实说话周岩2-3·(79)

提升新闻的可信度 杨 咏2-3·(80)

对地市党报深度报道的几点思考 吴晓玲4·(56)

地市党报言论贴近性探微 常 丹4·(58)

用民生新闻谱写社会“和谐之音” 邱 芹 程海莉4·(59)

跨省市采访的三个定位 谈 虹4·(61)

用心感悟 用心捕捉 用心表达 闫亚平4·(62)

新闻散文化的发展趋势与实践 陈丽贤4·(65)

媒体引导力:在逆境中占据新闻主流 王其伦4·(66)

“喜歌”不可乱唱 张德礼 4·(69)

叙事学视野中的党报都市新闻写作 罗鸣灶4·(71)

关于打造报纸名栏目的思考 王雪琴4·(73)

《义乌欢迎你》是这样“火”起来的 俞亚英4·(74)

好新闻藏在社区里 周 岩5·(64)

试析成熟期的新闻报道 陈永年5·(65)

地市党报新闻创新浅谈 刘 强5·(66)

做好主题性报道的几个要素 彭光熙5·(68)

谈编辑主体意识对报纸的影响 刘红霞5·(69)

完善职业素质 提高竞争能力 庞兰地5·(70)

党报正面报道“四忌” 孙 娜 朱维青5·(72)

刍议新闻娱乐化与媒体公信力 安国俊5·(73)

美化报纸版面的几点思考 易国飞6·(47)

审稿读报过程中的常见差错辨析 王珊宝6·(48)

贴近·出新·关联 郭若梅 6·(50)

新闻真实性与过程控制效应 李春霞6·(51)

新闻散文化的开掘与拓展 陈立梅6·(53)

记者提问是一门艺术 何万敏7·(47)

提升党报编辑的主体意识 王笑鸣7·(50)

新闻策划在报道中的实践 户向阳7·(51)

扬长避短 突出特色 杨 7·(52)

选好题·抓关键·精实施 王其伦 7·(53)

浅析“民生新闻热”的成因及其特点 朱 华7·(55)

做好晚报的深度报道 丁文成 王 云7·(56)

民生新闻与深度报道 金桂香8·(30)

民间文化打造副刊地域特色 倪蔚薇8·(32)

用人本理念引领新闻改革 彭雪英8·(33)

让版面“秀”起来 让标题“跳”起来 李 涵8·(35)

深采深挖 “借”中求“新” 张国群8·(36)

党报如何留住读者目光 刘宏辉8·(38)

对展示报纸版面个性的探索 王克平8·(39)

采写案件新闻须做到“三注重” 唐丽萍8·(40)

鲜活·健康·趣味 郑楚琪 8·(42)

党报评论的舆论引导力与平民视角 于祥华8·(43)

浅析降低报纸差错率 石银梅9·(36)

用好党报话语权 提高舆论引导力 邢敦杰9·(37)

强化社会新闻的理性特色 何 俊9·(39)

时刻关注民生 践行科学发展 张卫东9·(40)

编辑新华社电稿的几点体会 袁冬雪9·(42)

新闻舆论监督须依法合理公正 张 伟9·(43)

审美——新闻作品的追求王伟奇9·(44)

试论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 刘宏明10·(52)

提高民生新闻竞争力之我见 李会勇10·(53)

寻常小事细观摩 云蒸霞蔚新意多 闫 妍10·(54)

谈新闻媒体重大宣传报道的策划 王辛泉10·(56)

提高地市级党报的耐读性途径 李赵生10·(57)

浅谈改进党报会议报道 黄 妍10·(59)

找好故事 讲好故事 田秀忠10·(60)

党报时评的立场 何仁军10·(62)

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 王丽霞10·(63)

魔鬼细节,新闻竞争的秘诀 颜 庆10·(65)

增实力 添魅力 铸造媒体感召力 张志豪10·(66)

编辑须重视同音词差错 周 聪10·(68)

让“灵魂”活起来 余化学 11·(33)

关于党报新闻评论的几点思考 孙喜文11·(35)

浅谈新闻策划的错位现象 邓昌明11·(36)

开好“新闻早班车” 弹好版面七弦琴 张德鹤11·(38)

新闻采编环节防错探讨 胡小军11·(39)

关注民生 面向基层 正确引导 马康健11·(41)

浅论新闻策划的作用 李 萍11·(42)

能力的再创造——新闻编辑蔡丽卿11·(43)

浅谈报纸编辑的与时俱进 陈海英11·(44)

让旗帜扬起来 马康健12·(50)

坚守阵地 顺应时代 办出特色 李少森12·(51)

办好办活党报社会新闻版 熊克芳12·(52)

实用性·本土化·故事味 王 靖12·(53)

新闻标题也应讲个性 杜清华12·(55)

“活动办报”让孩子爱上你 王 梅12·(56)

传神而富有特色的“眼晴” 李硕洪12·(57)

速度·适度·深度·温度 王粤海12·(59)

·专版谈艺录

党报副刊的时代感与地域性 周红颖1·(68)

时事版巧设专栏浅议 任小春1·(69)

用新闻理念经营晚报专刊 李 颖2-3·(56)

担当主流责任 秉承创新理念 康 龙 鲁靓平2-3·(57)

办好地市报理论版初探 刘韶华2-3·(59)

加强报纸专版的服务性 于季男4·(76)

创新,让周刊更具生命力 张力云5·(50)

从晚报专刊工作看编读互动 何 芳5·(52)

专深美:提升党报影响力 王其伦6·(56)

注重策划 突出重点 客观公正 把握原则 温雅洁6·(58)

慧眼识新闻 妙手巧安排 孙 英6·(60)

网络时代报纸副刊攻略 黄俊生7·(58)

找准“落点” 发现“卖点” 葛希玲7·(59)

党报文学副刊如何与时俱进 韩美丽8·(50)

策划,给专刊、副刊插上新闻的翅膀 燕 玲8·(51)

教育周刊转变赢利模式探析 刘保军8·(53)

用文化报道的视角办好周末专刊 林 红8·(55)

关于周末版打造品牌的思考 蔡立鹏8·(57)

找准报纸理论宣传的关键点 安国俊9·(45)

浅论报纸文学副刊的编辑 马 芯9·(47)

在副刊本土化中注重“历史”与“草根” 陈旭照9·(48)

注重贴近性:近民利民 坚持导向性:做大做深 温培雅9·(49)

新闻与文学“并重”发展 吴 艺10·(69)

论副刊的审美 刘爱红10·(70)

服务大众 办好报纸健康版 关秋丽10·(72)

浅谈文艺副刊编排技巧 宋丹慧10·(74)

试论新时期党报副刊的三个特性 吴晓玲10·(75)

新闻化运作:副刊生存的支点 张 薇10·(77)

抓住重点 关注焦点 采撷亮点 凸显特点 张志豪11·(29)

浅谈周末版的创新 郭春启 刘 莉11·(31)

新时期报纸副刊生活版的潮流与特色 倪长录11·(32)

报纸副刊多元化发展探析 武珍珍12·(33)

办活本埠新闻版的技法刍议 朱 玲12·(34)

·社长总编风采

心血以寄取 执著永追求 张 莉2-3·(24)

·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需把握两种意识 林炎根1·(45)

新闻舆论监督中的尺度把握 李雪萍2-3·(35)

舆论监督的难点、成因及突破 梁 赞2-3·(36)

舆论监督的难点与突破点 刘韶华4·(48)

心有定数,走稳舆论监督的钢丝 李 蔷6·(66)

加强经济报道中的舆论监督 董 蕊7·(67)

做实做细地市党报舆论监督 杨 芳8·(71)

对地市媒体破解舆论监督难题的实践与思考 陈一沫 王 勇9·(63)

聚焦民生热点 解决百姓难题 娄旭明10·(96)

进行批评性报道应学会自我保护 于季男10·(97)

联合监督初探 朱绍玖10·(98)

提高新闻舆论监督成效浅谈 董建新10·(99)

创新舆论监督 引导社会舆论 何新红12·(40)

·经济报道大观

引农民入市 活农村经济 刘忠全1·(59)

财经新闻的故事化“软着陆” 吴俊琦2-3·(48)

传递信息·释疑解惑·跟踪监督 林阿玲4·(47)

对强化经济报道的几点思考 安丰广5·(56)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 刘 磊6·(35)

经济新闻的数字化生存 罗爱华6·(37)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经济报道的几点思考 陈玉泉 钟海华6·(38)

注重发挥经济报道的三种功能 游 涛6·(40)

浅谈经济新闻中数字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陶盛爱9·(52)

银行业品牌宣传实施策略 林建伟 李高产 刘 唯9·(54)

经济新闻“四性” 许素银 9·(55)

经济新闻中记者的角色转换 邱 芳9·(56)

经济报道的大趋势——注重分析性提升有用性赵恩10·(78)

正面鼓励不松劲 侧面加油不惜油 李章碧10·(80)

地市报经济报道之我见 王程 张春燕11·(61)

·专栏推介

问政对话的难度和对策——介绍《衡水日报》的“对话”专栏陈世钟1·(62)

转变角度谋划 助推品牌升级——“记者乡村行”与“江苏乡镇”栏目赏析王乃新1·(64)

打造品牌栏目 服务地方经济——试析《浙中新报》“市场防骗在线”栏目俞亚英2-3·(54)

政府与民众的“连心桥”——《中卫日报》“市长信箱”专栏简介保永琴冯博文4·(77)

紧扣民生之事 “芝麻”也能胜过“西瓜”——介绍《银川晚报》“一周一愿”栏目刘薇6·(69)

关注困难群体,增强党报与老百姓的关联度——介绍《平凉日报》专栏“百姓故事”李玉成7·(76)

用项目推动记者转变作风和文风——介绍《湄洲日报》专栏“在那不该遗忘的地方”黄伯希11·(53)

对办好副刊言论专栏的思考 张书萍11·(55)

·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有素养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赵 波1·(60)

思想政治工作是报业发展的生命线 黄 勇2-3·(51)

对树立新闻职业道德观的思考 李 菡4·(78)

新时期图书馆员素质浅谈 姜蕴华5·(60)

在灾后重建的主战场上锤炼队伍 李 涛5·(62)

用和谐理念创新报业思想政治工作 黄 勇6·(68)

浅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方法 孙建民9·(57)

浅谈企业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田克明9·(59)

为报纸宣传提供政治保证 金继成9·(60)

添力绿城大南阳 打造党报名品牌 王 笑10·(106)

浅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任相苏10·(107)

现代报纸专家型新闻采编队伍建设初探 钟永宏10·(109)

把职业道德内化为职业精神 孙文杰10·(110)

论新闻工作者全局观念的树立 廉士传11·(56)

·记者经纬

浅析新媒体融合下的地市报人才培养 吴 弋1·(53)

大策划背景下的采编角色重塑 张 晨 雷 鸣1·(54)

增强政治素质,做一个耳聪目明的新闻工作者 刘 阳1·(56)

论新闻工作者的人品与文品 张能梓4·(37)

增强党报编辑的责任意识 许素银4·(39)

谈记者的素质 贾远平5·(59)

党报记者服务公众利益探析 吴光玲6·(62)

新闻采写中求异思维的魅力与特点 牛瑞芳6·(63)

做社会法制建设的推动者 刘文利 胡世海7·(65)

浅谈媒体记者的“触角”与深入实际 葛希玲8·(59)

坚守道德标准 明确职业操守 张莹莹8·(60)

浅析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冯 卫9·(77)

做擅长“挖”新闻的“富”记者 王仙明 10·(81)

高风险社会新闻人须勇担责任 邢敦杰10·(82)

从高考报道存在的问题看记者专业素养的缺失 毛信意11·(49)

发现和把握身边的新闻资源 黄遵峰11·(50)

写活经济新闻体会谈 刘 黎12·(47)

记者磨练和提高新闻敏感的路径 王笑明12·(48)

·新农村报道

农村报道要做到“三化” 孙玮怿2-3·(26)

本真意识·求真精神·创新方式 王其伦5·(47)

坚持“三贴近” 服务好“三农” 石 崇8·(68)

新农村·新课题·新任务 刘 晖9·(72)

深入农民心 写好农家事 李中华10·(85)

刍议县级媒体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坚持“三贴近” 任 潇10·(86)

贴近·鲜活·创新 汪海清 10·(88)

突出重点 破解难点 体现特点 曾 鼎11·(19)

贴近就有细节 具体才会生动 范长敏 田云兵12·(41)

·美摄界面

新闻摄影:何时不再“摆拍” 吴刚强4·(49)

创新方法——做报纸版面的美容师薛小平江学科5·(76)

报纸对新闻图片的需求“五要” 罗大庆 樊连贵5·(78)

彩报印前图片处理之色彩模式的选择 甘长庚7·(62)

要“获取” 必先“觉察” 李 夏7·(64)

新闻漫画三大特性小议 梁 坦8·(62)

浅析报纸新闻图片编辑的作用 程守俊8·(64)

挖掘新闻图片背后的语言 刘 宇8·(65)

报纸版面设计谈 李 红8·(67)

让广告创意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孟繁杰9·(62)

浅议报纸广告专刊版面设计 陈 琼10·(91)

现代摄影器材对新闻摄影的影响 彭国平10·(92)

新闻摄影的价值标准 高晓天11·(47)

欲有所获,则有备而战 张 晶11·(48)

浅析报纸的包装与设计 马国红12·(43)

视觉创新才会有出路 文振效12·(44)

“图”从何来 林新华 12·(45)

对“图文并重”的几点认识 高晓天12·(46)

·群众办报

党报通联工作的突破与创新 程 文1·(61)

浅谈晚报新闻的平民化取向 韩元信2-3·(52)

地市党报贴近读者的思考 张景尚2-3·(53)

谈新形势下的党报群众通联工作 曲 昭7·(74)

阅评工作是保障报纸质量的关键 张 瑛8·(72)

·体育新闻

简谈世界杯报道的新闻策划 彭新华5·(75)

关于报纸体育版群众体育报道的思考 尤黎明6·(72)

细节描写为体育新闻增添亮点 牟晓阳10·(89)

谈体育报道中的民生时政报道观 牟晓阳 吕文正11·(52)

·要闻版探究

政治·信息·视觉 李赵生 兰 锋9·(66)

地市报要闻版须在“要”中求新 郭 敏10·(94)

·佳作回放

从小事件中“挖”出好新闻 余祖波1·(66)

做强主流新闻 服务目标读者 薛小平6·(79)

“平常事儿”中蕴藏着新闻价值 尤黎明8·(69)

视角·挖掘·深化 王 伟9·(68)

一组引起市委重视的好报道 申维亮9·(69)

版面策划,彰显报纸品位 忻志伟 周 骥9·(91)

民生报道的“三大攻略”——《为民生而谋》陈晓大10·(132)

书林独秀 新闻精品 陈燕棠11·(85)

文体写作学的最新成果 刘锡庆11·(87)

文明之风 文明之时 文明之声 李媛媛9·(93)

艾伦庄园楼王撼世亮相 宗文兵 宗 琴9·(94)

融化的冰川 孟宏霞 陈 静 李晓龙10·(133)

·难忘的采访经历

那次采访给我们启示颇多 丁宏声 李晓明 张子文1·(70)

在采访中学习可敬的采访对象 司玉明4·(80)

用脚“写”的新闻更好看 王 云9·(70)

·峥嵘岁月

打造品牌让无形资产超越价值 郑佳华2-3·(65)

·采编点击

强化编辑主动出击意识 提升党报的核心竞争力王 阳 沙 岩 4·(29)

破解新闻同质化“三法” 吴明晖5·(44)

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导向探微 徐翠品6·(74)

新闻图片编辑须兼备“文字头脑”与“图像头脑” 沙 岩6·(76)

会议报道的“硬伤”与诊疗 张希平6·(77)

舆论引导,让城市品牌走向世界 许 静7·(77)

新媒介环境下党报记者素质刍议 沈晓燕9·(78)

打造新闻标题“动感美” 王 翠 杜 烁9·(79)

浅议基层亮点新闻的捕捉 安 静9·(80)

异地采访中的“三贴近” 尹 平9·(81)

浅议新闻摄影的社会责任 史明阳10·(116)

非常时期的非常新闻 杨志有10·(117)

以创新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王丽霞10·(118)

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廉士传10·(120)

“危”中求“机”创新报道 张朝霞10·(121)

社区新闻故事化写作浅析 刘娟祝10·(122)

让民生报道从琐碎变厚重 周晓菲10·(124)

打造独特的报纸时评版 刘云鹏 贾 培10·(125)

构建网络问政长效机制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冯兴阁10·(127)

“另类”策划医疗广告的尝试 段光欣10·(128)

编辑手机报需要注意的事项 李增祥10·(130)

评论,地市党报新闻创新的重要途径 马天堂11·(62)

力求内容与形式最完美结合 甘 露11·(64)

区域性地方电视台改进电视会议报道的途径探讨 傅以卉11·(66)

做好做活经济报道的思考 刘金锋11·(67)

浅谈党报副刊策划与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 谢军仁11·(69)

形象化的评议 思想性的彰显 洪志雄11·(70)

做好服务类新闻 让党报更具看点 张 锟11·(72)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 魏青春11·(74)

浅谈提高地方党报的理论引导能力 田 巍11·(75)

深度报道的人文关怀 裴建素11·(77)

党报内参的“三个突出”与“四个重点” 尹 平11·(79)

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制作 马 婧12·(61)

搞活专题报道 激发创业激情 张新理12·(63)

让时事报道充满活力 黄 伟12·(64)

如何让新闻策划有新意 史利民12·(66)

做好党报民生新闻之我见 于双美12·(67)

改动标题要慎重 邵 杰12·(69)

坚持五统筹 扩大影响力 徐 鹏12·(70)

办好地方党报须重视的三个问题 张 帆12·(72)

·新闻与法

紧扣和谐 服务和谐 构建和谐 刘 阳2-3·(61)

论正面报道中虚假新闻的防范 张能梓2-3·(63)

网络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刍议 张文莉6·(71)

新闻采访的合法合规合情与和谐 魏克平7·(73)

略论新时斯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及应对之策 王 颖9·(65)

法制报道需要选好三个着力点 董巧霞10·(100)

从细节入手维护新闻真实 胡小军10·(102)

对法制节目媚俗化倾向的探索与思考 赵芒姝 曹薇薇12·(60)

·边缘链接

对三峡旅游宣传的几点建议 刘轩宇1·(81)

对图书馆实现服务模式转变的思考 庞兰地5·(80)

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五法” 苏同国 汪 涛6·(80)

浅谈对图书馆效益价值的正确认识 周 梅7·(68)

关于报纸采编管理的几点思考 能继力7·(70)

报业成本合理化控制之浅见 曾庆华7·(71)

报业集团员工绩效评估浅析 徐 钢8·(74)

正确认识图书馆的效益价值 周 梅8·(76)

科学制定成本管理策略 促进地市报业健康发展 米焕蕊8·(77)

加强报业财务风险管理 汪陨星8·(78)

报业内部财务控制初探 单改霞9·(83)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执行力建设的促进作用 赵庆永9·(84)

浅论报纸新闻图片档案的特殊意义和运作路径 吴 艳9·(86)

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若干问题 任相苏10·(114)

浅谈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现状及对策 陈桂菊12·(73)

·媒体新观察

三网融合的美丽与瑕疵 刘继林7·(78)

在适应中发展新型媒体 李章碧9·(88)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吴晓红9·(89)

谈地方新闻网站活动策划创新 陈 杨11·(80)

地市党报数字化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赵富杰11·(82)

边缘化的地市级都市报 廖义波12·(35)

·域外传媒

外国廉价报纸成功原因浅析 赵慧红12·(38)

·荧屏电波

立足出租车行业 做一名“编外的姐” 岳玉艳5·(79)

谈新形势下的电视法制节目 刘 竞6·(65)

打造“两网一报” 延伸服务平台 姚建玲 孔春燕7·(80)

从《实话实说》看地方台谈话类节目主持人 栗宇坤8·(80)

浅谈县级台怎样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余化学10·(103)

影像中的东方意象 宋怡如10·(104)

浅谈广播记者录音报道中的记者描述 金宝宣11·(60)

·随感录

党报副刊“四多”之我见 迟凤君 1·(82)

“电话采访”三观 马宏威1·(82)

谈青年记者的培养 王立雪1·(82)

记者就是记者 刘飞锋1·(82)

听不懂的广告 王立雪2-3·(82)

标题“克隆”何其多 吕世申 2-3·(82)

岂可轻言“再无” 孙建清 2-3·(82)

新闻标题不可庸俗 梁 牛2-3·(82)

春晚延时类的虚假新闻是可防止的 万阕歌4·(82)

农民不做秀,媒体枉捕风 薄文军4·(82)

新闻之“新”越全越好 朱海波 4·(82)

补补“常识”课 刘飞锋 4·(82)

“微博大义”是报网互动之桥 王旭东5·(82)

无聊的新闻关注点 杨光民5·(82)

刹一刹愈来愈长的署名风 孙建清5·(82)

莫使调研新闻模式化 张开源6·(82)

好典型是捧不出来的 李少国6·(82)

把“第一时间”当作具体时间 韩玉江6·(82)

走出正面宣传的误区 王劲秋6·(82)

浅议“后假新闻” 李立柱 7·(82)

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余宽平7·(82)

真实性不等于“有闻必录” 韩导勤8·(82)

弑童“热新闻”要“冷处理” 吴以梅 8·(82)

评论要言之有“情” 楚让蕊8·(82)

当好“上”“下”喉舌 把握正确导向 石 崇9·(74)

贴近性是地市级报纸发展的不竭动力 汲 杰9·(74)

试析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对当代记者的启示 袁 梅9·(75)

让年轻记者脱颖而出 张遂旺10·(111)

民生新闻切忌步入“引导误区” 张 伟10·(112)

略论记者笔下的见义勇为 杨志有10·(113)

做“一鱼多吃”的全媒体记者 张效景11·(83)

浅谈新闻记者的平民意识 郭春蕾11·(84)

让新闻“活”起来 李建成 12·(74)

对党报冲击力等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孙 平12·(75)

猜你喜欢
党报浅谈报纸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为诗浅谈
报纸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