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以宜春市经济发展为例

2010-08-15 00:50金文玲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宜春优势科学

金文玲

(中共宜春市委党校 江西 宜春 336000)

欠发达地区如何创建本土比较优势与后发强势,推进跨越式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重大课题。科学发展观强调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为欠发达地区尽快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必须下大力探索求解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本文结合宜春市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加快发展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跨越式发展核心所在

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系统,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稳步跨入小康。能否抓住科学发展的历史机遇,是欠发达地区能否跨越的关键。只有不失时机地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在更快更好地推进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于立足市情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完整的思想体系,对于我国任何地区的任何发展都是同一的要求,但对不同地区而言,实现这一要求的路径与方式无疑是具体的、个性的。不同的发展环境需要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任务需要不同的发展办法,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策略,因此必须立足本地的实际,找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而现实的实现形式。

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与见效,关键在于真正吃透本地区的特有情况,找准本地区的特殊矛盾,用足本地区的特别优势,顺应本地区的特定需要。宜春特殊的市情,决定了特殊的发展路子。只有通过因地制宜地创新、因时制宜地运作,科学发展观才能走出现实途径,结出惠民硕果。

(二)把“好”与“快”作为跨越发展的支撑点

科学发展观,本质上应该是和谐的发展观,简要的说,就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好”字在前“快”在其中,“快”以“好”为前提的发展。“好”的要求应该是:经济发展不以环境恶化为代价,不以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为代价、不以通货膨胀为代价,不以社会不和谐为代价。穷是落后地区最大的实际。落后地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因此,落后地区要真正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注重经济总量扩张,加快发展速度。只有把经济基础搞扎实了,规模搞大起来了,实现量的跨越,才有可能加快追赶先进地区发展步伐。但是,受“追赶”理念的驱使,落后地区往往容易患上发展“饥渴症”,存在着重速度而轻效益、重建设而轻管理、重增长而轻节能、重发展而轻环保的现象,最终“欲速则不达”。

推进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握和运用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态度行政,按客观的规律办事,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高,那么“好”与“快”就可以统一于现实的发展实践,使高速度与高质量、工业化与城市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统筹协调、相得益彰。

(三)依托和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

在欠发达地区,人们往往看不利条件多,看有利条件少,因而对发展的信心不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增强发展的信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形成竞争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做能够做好的产业、做能够做强的产业、做能够做大的产业,根据自身的条件,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潜在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现实优势。

依据比较优势原理,辩证看待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我们工作,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具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与周边地区,甚至外国进行互利贸易和交流,换回我们需要而又具劣势的东西和资金,然后抓住有利时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替代产业,实现比较优势的良好转换,避免走资源枯竭城市衰落的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要避免借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而影响发展速度和质量。这里需要特别强调说明,科学发展观离不开一个地方的比较优势和国情省情市情,任何脱离实际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四)把以人为本落在实处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充分汇集民智、聚集民力、凝集民心,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方能转化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学发展和非科学发展的根本不同,就是是否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认识发展问题和推动发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要坚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要更加注重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深入实际,体察民情,关心老百姓的意愿与疾苦,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全市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宜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宜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努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阶段性又好又快成果。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15亿元,较2003年增长1.4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2.85亿元,增长5.4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365.36 亿元,增长 3.24 倍;财政总收入达到 64.9 亿元,增长 2.15 倍。

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位置,从各项指标的绝对值比较分析,宜春市经济欠发达的特征十分明显。一是经济总量不足,人均水平较低。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8%,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处于第8位,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偏后位次;人均生产总值11336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76.7%,全国平均水平的4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4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92.8%,全国平均水平的75.7%;农民人均纯收入4683元,略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全市农业有特色但基地规模不大,有品牌但市场占有率不高,有龙头企业但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业基础还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现代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支柱不强,工业园区软硬件配套还不完善,集群优势还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发育程度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旅游产业和产品没有形成规模,旅游综合收入仅占生产总值的6%。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外贸出口总量小,对外依存度只有4%,还没有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良好格局。三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综合实力提升不快。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缺乏核心竞争力。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6%和5.9%,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宜春跨越式发展

从发展的阶段来分析,宜春经济目前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用科学的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跨越式发展上力争更大作为,是宜春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重大课题。以下笔者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三个方面思路。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新的优势

宜春历来是江西省的农业生产大市,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比较优越,生态环境好,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古称“农业上郡”,今谓“赣中粮仓”,农业经济基础比较扎实,在全省具有优势地位。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建设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农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困惑越来越多。农业产业产业链短、产业层次低,缺乏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当前,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宜春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融资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的农业开发资金、基地建设资金等支农资金要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和建设内容,重点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捆绑使用,避免分散投入。扶贫资金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中投入,重点安排。加大金融信贷投入力度。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投入的重点,给予资金倾斜,积极支持解决其技改贷款及农副产品收购流动资金贷款利率适当优惠。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其次要强力推进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化的联结机制。全面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村组干部、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技人员、机关干部发起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好市、县、乡三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体系。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引导专业合作社,通过为企业服务和为基地、农民服务,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再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要培育扶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要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规模扩张,进而形成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精深加工能力,充分发挥加工型骨干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开发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逐步实现农产品由鲜销向加工、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后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

(二)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培植新的增长点

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成功的工业化载体,它通过形成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正在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移植和仿效。当前,就宜春来讲,工业园区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载体,园区经济已经上升到宜春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其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极大。但目前看来,全市除部分园区规模效益较好外,大部分园区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形不成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主要体现在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缺乏以龙头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产业特色不够鲜明,产业关联度较低。特别是市本级经济开发区内同行业的企业不仅数量太小而且规模不大、实力差、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很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强比较优势研究是打造特色专业园的前提。宜春工业园区应加强县域比较优势研究,围绕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和产业,建设特色专业园,进而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区域品牌。目前,宜春工业园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医药、机械器材、纺织、竹木加工、水泥、化工、铜材钢材压延加工、塑料制品等行业,但产业分布较散,每个园区产业规模小而全,有的甚至是相互排斥的产业落在同一园内。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统一规划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注重与本地的特色经济相结合,着眼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眼于建设特色专业园区,着眼于引进植根性强、规模大的项目,以提高园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加快交通、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和物流、研发、人才、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同类产业向各特色专业化园集中,营造市场优势,为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打下基础。不断改善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园区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同时园区的发展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则是良好投资环境的有力保障。在对入园企业落实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客商自愿增资或推荐其他商家前来投资,达到企业招商,以商招商,办好一家、带来一批的效果。要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精简、效能”原则,因事设岗,因岗设人,把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诚信服务的管理人员选进园区,做到政务“提速”,政策“透明”。着力在全市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对全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质量,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宜春城区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整体实力仍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4%,还低于部分低收入国家的45%,更低于同期全国33%的平均水平。存在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高素质服务业人才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

一是把宜春中心城区旅游发展作为一个大项目来做。围绕打造月亮之都、禅宗之地、宜居之城旅游品牌特色,抓好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并推介月亮文化、禅宗圣地、古色人文、红色故土、绿色山水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一批A级景区、星级酒店、品牌旅游产品,力求在打响旅游品牌、加快旅游设施及要素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拓展一年一度的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的节庆载体,坚持不懈地打造好这一节日,使之成为“城市的名牌、开放的窗口、招商的平台、市民的节日”。二是改造提升商业餐饮服务业。在积极引进著名商业品牌和大型商业企业以及促进步行街繁荣的同时,着力打造家居装饰、地方特产、名品服饰、书画古玩、家用电器等一批专业街道。打造地方美食品牌,挖掘、创新特色名莱、风味小吃,培育一批餐饮名店、大店。积极扶持发展体验农家风情的餐饮、休闲网点。大力推广直销、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提升商贸业品位和竞争实力。三是拓展文娱体育医疗健康产业。依托宜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才优势,发展一批有创意、有辐射力的文化企业,拓展文艺人才培训和书画、摄影等文化产品展销市场,规划发展图书专业市场或专业街等。着力引进大型娱乐城、影视城。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优势,做大以体育赛事、竞技表演、健身培训为重点的体育产业。四是发展信息和中介服务业。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重点提升电信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增值服务及互联网应用水平,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公众信息网、社区信息网、城市一卡通、城市公共无线局域网的建设和应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大力培育和引进市场中介组织和各类综合性、专业性信息咨询机构,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用评估、广告传媒、法律服务、研究开发、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技术交易、经济代理、职业介绍、财务顾问、会计审计等服务体系。五是促进金融保险业有序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到中心城设立分支机,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组建。加快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创新,开发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加快发展信用机构,尤其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的融资担保。鼓励保险业面向生产经营、物流配送、事故灾难等拓展新险种。

猜你喜欢
宜春优势科学
四月轻语
矮的优势
点击科学
宜春两条高速公路2019年底前将开工建设
科学大爆炸
宜春
画与话
科学拔牙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