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良(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四川马边614600)
民族地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思考
左文良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四川马边614600)
民族地区一定要针对和克服自身的弱势,发挥好资源优势,民族区域自治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对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优势,加快自身发展,坚定地走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努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
民族地区特色优势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远、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经济社会事业欠发达,但往往又是水能、矿产等资源富集的地方。多年来,由于受观念、资金、人才、交通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整个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顺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发展的步伐。
(一)充分利用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农业和工业经济发展
1.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民族地区大部分县域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总体上呈现农业生产水平低、抗灾能力差、产品单一、效益低下的特点。但因发展总体滞后,森林植被和荒山草坡资源丰富,雨量充足,气候湿润,物种独特,农产品生产历史悠久,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大。因此,一要争取和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针对农业生产水平低,持续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特点,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根本上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达到既能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好环境,又能从中解决退耕后农民生存发展的目的,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赢。二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农业特色优势,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管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要坚定地走出一条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的特色之路。三要突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走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同时,以抓工业的理念来管理农业,变土地为第一车间,变农民为工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四要搞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产品的增值和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最终要靠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有助于最大地发挥农业科技效能。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每户家庭有一个明白人,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促进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2.走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民族地区水能、矿产、森林等资源丰富,必须结合本地资源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上大做文章,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一是在新建工业项目的论证和选择上,要具有科学发展的眼光,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环保影响度。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处于急待发展振兴的阶段。有时就可能忽略了对项目的科学考察和论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将一些早已被淘汰的项目引入民族地区,一时轰轰烈烈,却严重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因此民族地区必须用超前思维和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冷静对待、科学考察外来的投资和项目。既扎实抓好投资促进保增长,又要坚决杜绝高污染企业的进入,防止一时具有经济效益而长远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上马。二是在工艺技术、信息手段等方面的采用上,要具备超前意识,注重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民族地区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就在于信息不畅通,工艺技术陈旧。要坚持改造传统工业,努力选用同类产品中最先进的设备技术,采用最前沿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来装备企业,增强企业的科技含量。三是在对企业的管理上,要树立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使企业与市场渠道畅通,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益竞争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加强对企业的管理非常关键。民族地区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努力向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大胆引进管理人才为己所用。
(二)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贫困地区扶持政策,争取更大支持,推动更快发展
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离不开国家和东部地区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多年来,中央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倾情关注,实施了西部大开放战略,不断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各种支持补贴资金;中央各部委定点联系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协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扶持、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等都给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因此,作为民族地区的地方党委政府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摒弃一切不利于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不断加大开明开放和改革创新的力度,用足用活国家的扶贫政策,用好用实中央各类扶贫和专项资金,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
民族地区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创造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一是下大力气抓好民族教育,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落实中央确定的政策措施,用好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优质学校建设工程、民族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重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在城乡推广使用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竞争能力。二是强力推进人居、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卫生条件。搞好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所有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院(站、所)建设,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三是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努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不断改变其落后的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分享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文明的成果。
(四)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民族区域自治优势,加大发展力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灵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可以得到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和帮助,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生态环境等方面得到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财政支付以及其他多种方式的资金扶持。民族地区一定要用足、用好、用活民族区域自治法,使其真正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优势。比如,作为彝族自治县的马边通过修改《自治条例》制定《马边彝族自治县水资源管理条例》,通过争取上级税费留存政策为县财政增加收入几百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远山区、草原和荒漠地带。脆弱的生态和有限的环境容量,受到人类活动的严峻考验。大量事实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些好转,但总体上趋于恶化。主要面临几个方面的考验:一是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大量退耕后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后续支柱产业跟不上,若国家补贴停止后,很可能会发生砍树还耕的严重现象,造成新一轮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过度放牧和少数民族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大量破坏植被,造成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三是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出现了破坏资源和滥采乱挖现象,大范围地损坏了植被和环境。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无法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民族地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做好做实国家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充分切合本地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后续支柱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坚决禁止各种破坏自然、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抓紧解决严重威胁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发展不平衡,人们生存环境差,群众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封闭,加上各民族杂居,各种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相互碰撞。因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更加频繁。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家支”活动,矿山开采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冲突,工业项目建设征地和城市改造搬迁补偿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偷盗、抢劫、贩毒等刑事案件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社会不稳定,人民群众生活在不安全的氛围中,常怀戒备之心,无法安居乐业。当地党委、政府忙于解决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分散了抓发展的精力。所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黑除霸和信访工作,保持社会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前提。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社区组织、以及各种调解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协调化解矛盾的作用;二要不断加强对政法部门的管理,提高警务人员和司法干部的素质,真正发挥其打击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中流砥柱作用;三要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好综治队、联防队和群众治安自治组织的有效作用;四要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畅通群众利益的诉求渠道,开展干部下访活动,把矛盾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使群众满意。
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一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化的使少数民族同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其安居乐业;二要大力抓好民族教育、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其自觉维护团结;三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干部群众遵纪守法,增强国家意识,在弘扬以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相处,共同为民族地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奋斗。
编辑:杜小三
F127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1.27
1009-6922(2010)01-86-03
2010-03-11
左文良,男,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