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2010-08-15 00:44:26段丽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普通高中职业

段丽萍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景洪 666100)

西双版纳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段丽萍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景洪 666100)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尤其是欠发达的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是“科教兴州”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各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振兴西双版纳经济,必先振兴教育。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西双版纳民族教育的相应措施。

西双版纳;科教兴州;民族教育;面临的挑战;发展对策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要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可见,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尤其是欠发达的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是“科教兴州”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各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振兴西双版纳经济,必先振兴民族教育。

一、西双版纳州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双版纳州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种新情况和矛盾不断凸现,需要予以重视并解决。

1、“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辍学率高

由于文化相对落后,西双版纳州的教育积淀不深,教育意识不强,学习氛围不浓。一些山区乡镇民族村寨的群众,受语言障碍的制约和传统偏见习俗的影响,难以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与用脱离实际,学生缺乏生活技能,毕业后就业量低,群众看不到读书和拥有知识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导致“读书无用”思想的滋长,于是,就出现了不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而部分学生也对读书缺乏积极性。由于农村初中贫困学生多,每天的到校率低,间歇性辍学率高,许多学生的学习质量达不到国家课程的标准和要求。目前,全州幼儿教育普及率达到68.8%,在全省8个边疆州市中处于第一位,九年义务教育也基本普及,但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34.03%,在8个边疆州市中排在第8位,仍然是基础教育的“瓶颈”。

2、教育结构失衡,城区教育资源紧缺

根据西双版纳州的产业结构和义务教育提供的生源情况,全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当是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受思想观念、经费投入和职业教育自身质量的影响,西双版纳州的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最薄弱的环节,按属地学校测算,普通高中在校生与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在校生之比仅有1:0.57,在边疆8个州市中处在第6位,结构极不合理。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全州一市两县城区的建设发展很快,人口增加迅速,然而,学校布局多年不变,绝大多数学校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班额一增再增,有些学校的平均班额接近60人,给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不少农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城镇学校就读,加重了城市学校的负担,已经到了城市学生“入学难”的程度。

3、教师素质总体偏低,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从统计数据看,全州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在边疆8个州市中都处在第一的位置。但是,从一些专家调研的情况看,我州中小学教师普遍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相差甚远,还有不少教师难以达到“教正确,讲明白”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在高中教师中,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拔高使用的,他们的学历大多是通过“函授”、“开放教育”、“三沟通”等途径取得的,知识功底不扎实,指导高考的能力不够。6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大约占高中教师的50%左右,由于教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教师总体素质不高,加上学生的语言障碍、间歇性辍学面大(上不足学时)、学习不刻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西双版纳州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以2008年的高考为例,西双版纳州高考上线率达到49.85%,比2007年提高9.67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4、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多年来,西双版纳州地方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确保了教师工资的发放,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很少,建设和“两免一补”资金主要靠中央和省级资金,许多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如数到位,危房未能及时排除,造成学校负债多,危房面积大,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文体设施配套率不高。特别是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相比,需要更多的支撑条件,但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实训基地匮乏,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具体来讲,2005年——2007年,全州开始出现教育总支出大于总投入,2005年超支462万元;2006年超支3624万元;2007年超支4532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2005年仅为240万元,占总投入的7‰;2006年为4330万元,占总投入的10%;2007年为1575万元,占总投入的3%。教育投入的滞后性日趋严重,特别是基础设施的低投入,对我州民族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加快西双版纳州教育发展的对策

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实现西双版纳州科教兴州的战略,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要继续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的步伐,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起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骨干,以各种短期培训为网络,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努力提高学前儿童的受教育率;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农村地区,要依托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大力发展学前班教育,使广大农村儿童普遍受到一年的学前教育。积极鼓励发展民办幼儿园,努力扩大学前教育的资源总量。

2、创新教育的体制机制,不断强化素质教育

根据西双版纳州目前的具体情况,重视学校办学特色。在普教中渗透职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视学生特长的发展,通过音乐、美术、外语、体育等学科,多渠道培养人才。要改革高中学籍管理办法,建立有利于高中学生合理流动、规范管理的办法。允许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学生在一定阶段跨校流动,允许实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双重学籍,试行高中阶段学生的“多证制”。职业高中学生参加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合格者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普通高中学生参加一年左右的职业教育或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专业合格者发给职业高中毕业证或职业资格证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事业留人,以情感留人,以合理的收入留人。要放宽引入选聘新教师的“门槛”,把好教师入口关,杜绝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同时,应适当放宽学校教师的编制,为教师的科研和业务指导创造条件。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参观、进修的机会,缩短青年教师成长的周期,使教师的师德修养、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育水平。

4、加大投入力度,维护教育公平的原则

各级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完善教学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支持、关心民办学校的工作,帮助民办学校解决具体困难,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改革中,要维护教育公正和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要制定政策,建立贫困学生,特别是民族贫困学生救助的长效机制,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对口支援、社会参与、勤工俭学、“减助补扶”多种形式结合的贫困生救助措施,解决上学难、上不起学、不愿上学的问题,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歧视差生或是变通逼迫差生转学的现象,确保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和权益不受侵害。

责任编辑:刘建文

C750

A

1671-2994(2010)02-0067-02

2009-11-20

段丽萍(1971- ),女,云南景洪人,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教研室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马列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普通高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1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云南档案(2019年10期)2019-11-05 07:44:38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46
西双版纳州HIV/AIDS 患者病因病机临床调查分析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普通高中教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