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平
其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与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脏器发育还不完全,但婴幼儿不安全用药现象目前依然存在,以下是个人对婴幼儿常见用药安全性的一些体会。
1.1 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 d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3]。
1.2 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婴幼儿会呈现出醉酒样[1]。
1.3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 d。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
1.4 红霉素毒性低,可用。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
1.5 氯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应慎用。
1.6 磺胺素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应慎用[2]。
2.1 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喷托维林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2.2 儿童哮喘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安全性和方便性[3]。
2.3 乳酶生不能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可引起腹泻。
2.4 泻药与止泻药,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必须每天排便,一旦幼儿一天内未排便,便给孩子使用泻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缓泻药依赖性。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洛哌丁胺(易蒙停)1岁以下婴儿应禁用。严重脱水的婴幼儿不宜使用。蒙脱石散剂:疗效好,可用。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影响吸收,婴幼儿如长期腹泻或腹胀禁用。妈咪爱:疗效确切,可用[4]。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身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的要素。一些家长和部分医生过分的强调,把此类药当作“营养药”长期给小儿服用,比如锌、钙、维生素AD等。维生素类药物虽毒性小,出现反应缓慢,但长期盲目使用也会产生人体内维生素不平衡,影响机体正常功能,造成维生素在体内蓄积过多而中毒。
维生素A长期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婴幼儿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停药1~2周可消失。维生素D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维生素C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和肾、膀胱结石易于形成。
婴幼儿合理安全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为基础的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物。应做到:获得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作用;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最经济的药物利用。
一般来说,经消化道给药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以减少因注射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为提高患儿依从性,可选择一些添有果味的颗粒剂,部分药物有栓剂的可使用栓剂,并选择半衰期长的药物,尽量延长给药时间,减少给药次数[4]。只能口服的药物对昏迷患儿可用胃管鼻饲法灌入。急救药物需要注射给药,有些药物局部肌注可引起坏死(如氯化钙),须静脉给药,而小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速度滴注,不可过快过急。含漱、吸入等给药方法只用于能合作的大孩子,而灌肠法常用于镇静催眠药,如安定、水合氯醛等。婴幼儿皮肤角化层薄,皮肤用药极易吸收,甚至中毒,故应慎用[3]。
综上所述,为了婴幼儿的健康,无论是在为其选药用药上,都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婴幼儿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可靠的药物。
[1]金智敏.健康宣教对减少儿童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干预的探讨.浙江临床医学,2008,10(5):625.
[2]李瑶瑶.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6-7.
[3]杨美恩.浅探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实用新医学,2007,8(6):571-572.
[4]钱漪,沈时霖.儿科临床药物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