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张树
腹部外伤其致伤因素复杂,病情较重且常合并其他器官的损伤[1],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急救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故使得临床上对腹部外伤的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本组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479例腹部外伤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腹部外伤患者479例,其中男297例,女182例,年龄最小11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43.7±8.9)岁。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膜刺激、昏迷及休克,其中入院休克者53例,昏迷者32例。
1.2 致伤原因 车祸伤102例,刀刺伤76例,挤压伤93例,坠落伤88例,打击伤83例,其他伤37例。
1.3 腹内情况 脾破裂189例,肝破裂76例,后腹膜血肿65例,小肠破裂43例,大肠破裂32例,胃破裂21例,肾破裂19例,胰腺损伤17例,膀胱损伤8例,网膜及系膜损伤5倒,十二指肠破裂4例。合并损伤共257例,占53.7%,其中膈肌破裂83例,脑损伤78例,肋骨折27例,骨盆骨折25例,子宫损伤14例,肺损伤13例,腰椎骨折12例,支气管断裂5例。
2.1 早期处理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X线检查,部分病例给予腹部B超、腹部CT及腹部穿刺等辅助检查;及时建立多条输液通道,利于抢救复苏与术中观察;及时给予乙基淀粉[2]、血浆及林格氏液的输入;若出血量多者给予血液补充;保持呼吸道通畅与供养充足,必要给予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合并伤对症处理。
2.2 治疗方法 479例均根据脏器损伤性质与程度给予止血、对损伤脏器的切除或修补等手术治疗,其中边抗休克边开腹手术53例,脾、肝、后腹腹血肿、小肠、大肠、胃、肾、胰腺、膀胱、十二指肠、网膜及系膜行部分切除术或修补术。
479例腹部外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435例,占90.8%;死亡21例,占4.4%。死亡原因:失血过多死亡3例,感染性休克死亡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6例,合并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死亡5例,
4.1 早期诊断对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一般根据以下条件对患者病情给予诊断:①外伤史,致伤的原因、时间及部位;②腹部受伤皮肤的瘀斑及受损情况;③受伤后血压、脉搏的变化。若表现平稳,则可给予详细检查。若出现血压下降[3],脉搏加快等变化,则立即给予输液、输血及查询重点部位,若确定为腹内大出血则需给予对应处理,若输液、输血后,仍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则需给予剖腹探查。④腹部X线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腹部穿刺若有胃肠内容物或腹内不凝血,则表示空腔脏器穿孔或腹腔内出血。腹部B超可能发现腹腔实质性脏器是否破裂及腹腔积液[4]。对病情稳定者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相应的检查来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确认,而对病情不稳定者,则应避免反复搬动患者身体或为了确诊而遗失最佳手术治疗时间。
4.2 治疗方式 腹部外伤患者多为创伤性严重的患者,常伴有休克、昏迷等临床症状出现,故需给予改善微循环、抗休克、处理内出血等处理,若病情较严重者,则需行急症手术治疗。对腹部开放性损伤者需给予剖腹探查,行腹腔冲洗引流术。对小肠破裂者,可给予肠切除+肠吻合术或修补术,一般破裂>1/3周径采用前者手术治疗,反之采用后者进行治疗。对脾破裂患者,一般给予手术治疗,若其包膜下破裂,可给予保守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一般于7 d内可康复,少数因大出血需给予紧急手术;若单纯性脾破裂,需注意出血的回收,尤其是血源不足的基层医院。对后腹膜血肿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对肝破裂者需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输液及输血时血压的变化来确定是否给予手术治疗。
4.3 手术要点 剖腹后将积血迅速清除,若有粘连者,需用剪刀将其分离,用纱布填压脾窝,将脾韧带进行结扎,并处理脾门。给予急症脾切除操作时动作需快、准、狠,切勿因慌乱使得周围器官受到误伤。以先急后缓的原则仔细观察腹腔是否有其他脏器同时损伤。术毕后需在相应损伤部位或脾窝放置胶管进行引流,且良好的引流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般在缝合后,创面会有胆漏或渗血的出现,故可给予腹腔引流管来进行引流,同时期还可引流渗血、渗液与胆汁,并能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继续出血,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
[1]郝江,雷鸣,张音,等.多发创伤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4):229-230.
[2]张永伟.腹部脏器损伤伴四肢骨折的抢救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0-91.
[3]陆卫中.腹部脏器损伤的超声诊断.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2):107.
[4]鲁辉.熊裕雄,张勇.外伤性肝破裂治疗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