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山 李宏伟 申勇萌 刘旭 潘鹏宗 范丰勤 吕凯
1.1 材料收集 经治食管癌患者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25~80岁,平均55.2岁;卡氏评分(KPS)≥70分;均有病理证实为食管癌,其中鳞癌87例,鳞腺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按UICC1997年分期Ⅲ期(T3、T4)和局部复发的食管癌,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40例。A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期增敏化疗;B组给予普通放疗加化疗,化疗尽量安排同期进行,以利对比。治疗靶区剂量设计72~86 Gy,增敏化疗方案均为5-Fu+DDP[1,2]。
1.2 治疗方法
1.2.1 定位 在 CT下扫描,层厚 5 mm,一般扫描40~50层。
1.2.2 靶区勾画 ①临床靶体积GTV在GTV基础上外扩1 cm②PTV较大时,射野数减少(4个左右);PTV较小时,射野5~7个;③剂量和方法:A组:3~5次/周,剂量<16 Gy/周,总剂量达70~80 Gy,分15~25次完成;④B组常规照射60~70 Gy/30~35 f/(6~7周)。
1.3 评价标准及统计 方法 近期疗效按治疗后半年内CT/MRI影像学检查肿瘤大小变化与治疗前对比,统计方法:总缓解率(CR+PR),生存率用χ2检验。放射急性和后期并发症用(PTOG/EPERTC)早、晚期放射反应标准评价。其发生率的比较用χ2检验[2]。靶区适形度比较,用SAS 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结果行t检验。
2.1 食管癌放化疗疗效比较全部病例随访2年,失访者4例按死亡计,其中治疗组(A组)近期有效率为96%,对照组(B组)近期有效率为90.7%。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2%、37.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0%、47.5%,(P <0.05)。
2.2 不良反应 B与A组常见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I度食管放应:A与B组分别是4%和57.5%;II度食管反应:A组明显低于B组,分别是2%和27.5%。说明适形放疗对正常食管有较好的保护,减轻了放疗反应。I度骨髓抑制;A组32%,B组65%;II度骨髓抑制A和B组分别是16%和65%,A组明显低于B组。说明适形放疗对骨髓照射体积大大减少,全身骨髓抑制反应明显减轻。I度放射性肺炎:A与B组分别是14%和37.5%;II度放射性肺炎:分别是A组2%和B组5%,说明适形放疗能很好保护肺组织,减少放射性肺炎发生。I度胃肠道反应的发生A和B组分别是10%和20%:II度胃肠道反应,A与B组分别是2%和25%。
2.3 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靶区剂量的比较 在评价适形放疗计划时,要求A组95%CTV体积能达到处方剂量,当B组给予同样剂量时,仅56.6%(36% ~85%)CTV体积达到此剂量,比A组低38.4%。2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处方剂量为60 Gy时,A组要求95%的CTV达此剂量,而B组95%的CTV只能达到47GY。
2.4 肿瘤靶区适形度比较 当A组不勾画肿瘤引流区时,由于脊柱生理弯曲因素的关系,B组与A组相比,95%CTV体积所受剂量差值约10%,但是达到处方剂量的体积差值却达38%,说明A组靶区适形度比B组有明显优势。
食管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通过放、化疗结合或同步结合治疗显示能增加肿瘤局部控制效果,但二者结合相互作用将加重肺损伤。随着放疗技术发展,三维适形治疗将会作为食管癌放疗的一种常规方式。5-Fu+DDP方案是治疗食管癌常用的一线方案,对食管癌有较高的治愈率。我们对90例局部晚期、局部复发食管癌采用A组与B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组在有效率方面高与B组,毒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疗的主要优势表现在:①放射治疗主要作用于G2、M、G期的癌细胞,对s期作用弱,而化疗可以作用于各期癌细胞,2者可以互补;②化疗后肿瘤缩小,局部血供改善,乏氧细胞减少,放射敏感性增加;③化疗后肿瘤缩小,可使放射治疗的靶区缩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放疗并发症减少;④有些化疗药物,特别是铂类有放疗增敏作用。铂类可以阻断放疗致肿瘤细胞D.A双链断裂的修复。
[1]王晓丽.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分析.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5,4(1):12.
[2]张建字.放射治疗食管癌配合化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