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花
疼痛是骨折患者的常见问题,是共有首发症状,是一种警戒信号。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保护作用,但强烈而持久的疼痛,又会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骨折患者多合并出血及其他脏器损伤,对于痛疼的护理,减轻疼痛,减少机体生理紊乱更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因此,对疼痛必须了解原因、部位,明确诊断,恰当处理,以解除患者痛苦。我们通过近年来加强对骨折患者临床观察总结,对疼痛的因素及疼痛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现报告如下。
自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抽取48例,年龄18~65岁,平均38岁,其中男29例,女19例;四肢骨折37例,脊椎骨折11例。
骨折病员多见于意外创伤,引起肌肉、肌腱与关节的深部疼痛,主要是异常活动刺激骨膜及周围组织神经末梢所致,同时,挫伤、肿胀及血管损伤引起肌肉缺血亦是造成疼痛的只主要原因,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呻吟、出汗,面部肌肉紧张,不能移动肢体,对于周围环境注意力下降等特点。
骨折患者入院就诊,均为急诊入院,多为突然暴力受伤,呈急性病容,表情痛苦、诉伤部疼痛,活动时可加重,但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和性质在不同人身上反映各异,疼痛与患者性格、性别、年龄、疼痛阈值以及文化背景、社会层次、过去对疼痛的体验等因素有关,患者年龄越小,对疼痛的耐受力越差,男性较女性耐受力差,性格外向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患者,更容易表达对疼痛的主观感受。
对骨折疼痛进行观察,应先了解疼痛的部位及程度,未整复固定患者局部剧烈疼痛,无放射,成持续性,伤肢制动可缓解,对于已手法复位外固定的患者,如疼痛剧烈应充分考虑合并其他损伤可能,如血管损伤,以及外固定过紧,引起肌肉缺血及骨折移位,所以对疼痛的观察评估,可以帮助临床治疗。
5.1 疼痛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师应以良好的作风,和蔼、亲切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损伤性骨折患者入院时,精神上没有准备,心理负担重,往往有紧张恐惧心理,常常担心伤肢能否完全恢复,担心残废,丧失劳动能力,心情十分紧张,治疗中惧怕疼痛,不愿合作。护师应加强心理护理,让患者理解疼痛是必然的,帮助患者了解治疗方式,大概所需时间,治疗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积极加以安慰、疏导,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减轻疼痛使患者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还可采取听觉、视觉、语调了解他们的家族,护师用安慰体贴的语言了解他们的家族,工作情况,爱好,亲切的抚摸等方法,从而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使患者精神放松,分散注意力,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减轻疼痛,克服消极情况。
5.2 药物的选择 对于一般性疼痛可采用口服去痛片,肌注强痛定以达到止痛的目的,对于创伤较重的患者可强痛定、杜冷丁、吗啡、罗痛定肌肉注射,有阵痛、抗痉挛的作用。
5.3 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 积极乐观的氛围对患者的治疗,耐受疼痛都有好处,可允许患者的亲人在身边陪护,随时倾听患者的主诉,安慰体贴患者。
5.4 康复护理 应用国际上最新的磁刺激技术-骨创伤治疗仪,治疗开始时间一般宜在术后24~48 h,但可以根据创伤程度、出血可能性的酌情延缓1~2 d。骨创伤治疗仪能改善微循环,增加骨膜血流,激活骨和软骨组织,促进骨痂生成,加速骨愈合。
通过以上耐心、细致的工作,熟练的操作技术,并辅助以药物等治疗方法,是可以将疼痛减少至最低程度,护师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能够使患者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对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