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英 刘艳霞
部队干休所门诊部的服务对象是老干部,他们都是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的、阅历深、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且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老干部。离退休老干部文化素质高,修养好,对护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成为现代医学护理的一门重要课题[1]。护士不但要掌握他们的生理、病理、心理等医学知识,还要有针对性地掌握离休老干部的特点,改善其不良情绪,真正做到让离休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顺利过渡到宽松、休闲的离退休生活中,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安享晚年。
老干部离退休后由于职业生涯发生很大变化,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无规律、懈怠的离退休生活,加之随着离退休后社交范围缩小,人际关系发生了改变,这种应激因素对身心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干部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如果这些老干部个体缺乏应变能力,生活过于单调,行为过于刻板,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观念偏差,进而出现焦虑、忧郁、失落、孤独、怨恨、愤怒等不健康情绪和心态。由此引发出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2]。
2 心理疾病的特征
2.1 乐观型 很多老干部对生活要求不高,认为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者常乐。这种老年人心态虽然乐观,但也往往造成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依从性差等问题。有的人甚至对吃什么药,打什么针从不计较,甚至认为多活几年,少活几年都不在乎。
2.2 疑虑型 很多老干部遇事特别敏感,每听到别人议论工作时,常常烦躁不安、敏感,怀疑是影射或有意批评自己;容易怀疑别人对自己是否另眼看待.喜欢把每位医生的诊断、用药、技术水平以及谈话内容进行比较,一旦发现不一致,忧心忡忡。对护士冷淡、对医生开药不放心,常怀疑给自己的药是否对症,产生焦虑心理,影响睡眠和情绪,从而加重病情。
2.3 领导型 很多老干部在位时处于领导地位,享受优厚的待遇。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喜欢周围的人都尊敬他,恭敬他,依从他。这些老干部大部分都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经常回忆自己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并以之为自豪。由于长时间养成的领导作风,让别人办事、与别人谈话,包括对家人、医生或护士常以领导口气或命令式出现。离退休后多感到不习惯,加之多种原因,在对老干部的态度上形成一定反差,使他们感到心理不平衡。
2.4 孤独型 因有些老干部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家的特点,特别是老年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2]。这些老干部因病需经常住院治疗,而子女又因工作忙,不能经常陪伴.甚至长时间不去探视,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从而产生失落感、寂寞孤独感,如性情孤僻、忧郁、甚至感到自己有被遗弃的感觉。
2.5 疗养型 他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对社会上不该发生的事情尽力适应,与周围人和睦相处,遇事不争,也不惹麻烦。自己看书,听音乐,练气功,练剑,打太极拳等,寻找长寿的生括方式,对医生用药很细心,爱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并找医护人员进行保健咨询,主动配合治疗。
要做好干休所护理工作,最基本的思想前提是端正服务态度,树立服务意识,建立服务思想,充分认识到干休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一切工作都要以“为老干部服务”为中心来展开。干休所门诊部的宗旨就是无偿地负责老干部的防病、治病和保健。为此必须做到爱岗敬业,时刻以老干部的利益为最高准则。所以,对老干部以上的心理障碍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3.1 加深理解与给予尊重 要关心理解老干部患者。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疾病类型、气质性格、社会角色和社会经历等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的心理护理。在我门诊部的护士们都能尊重老干部患者的性格和地位,离退休老干部更喜欢我们称呼他们原有的职务,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和被尊重感。因此,对他们给予适当的称呼,用其离退休前的职位称呼,认真听取他们的述说及要求,使他们感觉到被重视、被尊重。对首次来门诊就诊的老干部,在不知原有职务的情况下,称呼“首长,您好”,并主动搀扶入座。在知道姓名时,称呼“某老”;知道以往职务时,最好以职务称呼。通过护士真诚亲切的问候,与他们建立了互相信任的第一印象。
3.2 加强必要的语言沟通 工作热心、耐心,护士在工作中要有适当的言谈。对老干部提出的各种问题要热心地回答,语言文明,掌握分寸。多问候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多交往,与其他人一起聊天,相互交流体会,一起欣赏音乐、看电视、散步等[3]。同时与家属沟通,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3.3 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 我干休所的老干部绝大多数都患有2种以上疾病。且疾病类型多,这就需要护士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水平。要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牢记并熟练运用《老年急重症抢救预案》,具备用使用心电监护仪、ECG、吸痰器、洗胃机等仪器的技能,夯实为老干部服务的业务基础。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本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努力拓展视野,使得为老干部服务的本领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从而能在对老干部的护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的知识,以便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心细眼快、举止稳健、动作熟练、操作轻柔,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老干部在心理上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老干部希望对自己的病情多一些了解,我们就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向他们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这是做好干休所护理工作的根本所在。
干休所的护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常规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交学、伦理学尤其是老年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并根据老干部的不同特点在护理实践中不断转换思维方式、扩大护理范围和场所,护士不仅是床边护理、还应是心理咨询者、健康教育者等多方位角色。这是搞好干休所整体护理的重中之重。
3.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病的离退休老干部特别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护士与他们接触最多,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要具备爱心、耐心、热心和恒心。做到脑勤、眼勤、手勤、腿勤、嘴勤来提高与他们沟通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与他们有效合作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充分地体验到温馨的护理氛围。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以热情关怀的态度与他们进行交谈。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面带笑容,态度温和谦虚,谈吐文雅有度,音调、语速因人而异,如:对听力下降的患者,音调应稍高;对理解能力差的患者,语速要放慢。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体谅他们的心情,并予以鼓励和安慰,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心理上的失落感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4]。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保持心情愉快。
3.5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顾。在对那种性格偏激、固执、从医行为较差的老干部,我们采取团体咨询的方法,与其家属一起讨论解决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康复问题。要帮助老干部主动去接触新的环境,建立新的人群关系,并从这种新的人群关系上寻找新的乐趣,丰富生活、焕发精神、陶冶情操。让他们感觉到一种新型的家庭环境。
3.6 健康教育处方 与老干部一起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并对每位离退休老干部进行计划实施及效果评估,适时调整。帮助老干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根据每个人的爱好,制定相应的起居、饮食、运动计划送给他们。鼓励他们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优美的音乐艺术,赏玩一些花、草、工艺品或字画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世界问题,我国也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国[5]。在针对这种保障对象群体老龄化的环境中,我们干休所护理人员更应了解并掌握新趋势下护理工作的特点,做好老干部的卫生保健及护理工作。尽最大可能地降低老干部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的晚年更加健康、幸福、长寿。这是提高老干部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干部生活质量的最好方式之一。
[1]杨卫平.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9:1287.
[2]孙建萍.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护士进修杂志,2002,17(7):487.
[3]张丽敏.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00,19(S):113.
[4]王艳侠,石彩娟.老年病人心理护理50例报告.陕西医学杂志.2002,31(3):253.
[5]赵婉利.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