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荷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医院,江苏响水 224600)
脑卒中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脑卒中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
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床边加床栏,以防坠床,协助患者翻身,床铺要平坦、整洁,以防发生压疮。如阳虚、寒证患者可将温度调制稍高,而湿度可偏低,阳亢、热证患者,则需将温度调低,湿度调高,且光线要暗点。注意休息,卧床时体位上注意中经络者平卧,中脏腑者头高位,减少或避免搬动,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注意翻身时同时拍背,检查皮肤情况,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用金银花、甘草水漱口,生姜水擦洗全身,可达到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密切观察病情,对阳闭证者,考虑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灸人中、丰隆、涌泉、内关、风池、照海等穴位,对于脱证者可针灸神阙、关元、气海穴。仔细观察面色、二便、皮肤、舌象、脉象等变化,观察患者病情顺逆,神志昏迷转清醒者为顺,手足由冷转温者为顺,反之均为逆。脉来沉迟,代脉如出现于阳闭者,则可能暴亡。
中医学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正常的精神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的生理反应。但是,强烈或长期的七情刺激,就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或者加重。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思悲忧恐,五志化五脏,五志过极损伤五脏……”说明情志的变化与脏腑气机功能有密切关系,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脑卒中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而易产生抑郁 、自卑 、烦躁 、依赖性等,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所以医护人员应本着细心、贴心、交心、耐心的原则,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善于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志活动,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加以安慰、解释和开导,以消除其不良情志因素,帮助其克服情志问题,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并促使大多数患者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能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证以周到的服务和温馨的态度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让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保证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脑卒中的治疗除一般的药物治疗外,饮食调护也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黄帝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认为合理选择饮食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脑卒中以内伤积损为主,饮食不节、嗜酒肥甘,因此要戒烟限酒,注意节制饮食,饥饱失宜等易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诱发脑卒中。中医学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对病情轻者,嘱其以卫生、新鲜的清淡素食为主,避免动物脂肪及鸡、牛、羊等肉类[1],阴虚者可多食绿豆、小米等,阳虚者宜食麦面,胡萝卜,并做到少食多餐的原则,忌辛辣。饮食不宜过饱,宜少量多餐,饮食过饱易致食滞,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再者要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腑气不通,影响气机升降,而不利于患者康复。
有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切忌瘫侧的肢体受压,病情稳定(一般脑梗死发病1周后、脑出血发病3周后),即抓紧早期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失用性挛缩。先做被动运动,方法是一手握住患者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肢体远端,缓慢地活动关节,达关节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疼痛时为止。每天3~4次,每次时间由短到长。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指导进行主动运动,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纽扣、用匙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针灸、理疗。
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气血。使语言不利或偏瘫者逐渐恢复语言和肢体自主运动能力。按摩康复: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沟通内外,联络脏腑,贯穿上下的通道,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按摩时可以两手按在两脚涌泉穴上,随呼气之势引肾气上行,同时脾肝两经之气随之上升,经三阴由腿内侧上人腹胸直抵俞府、期门、大包、章门各穴。吸气时,转入背后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肝胆脾胃各俞穴之上。下行历京门、环跳、风市、膝阳关各穴入足三阳之井穴至阴、足窍阴、历兑。上下往返至少做8次,8次为1个阶段。一般早晨、午饭后各做64次,晚上可做2个64次[2]。脑卒中后按摩可以达到舒经活络,活血行气的目的[3]。同时患者康复出院后做好出院指导,告知其注意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注意起居时间规律性,定期复查,必要时做适当的体育锻炼等[4-6]。
笔者体会到,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成功的心理护理是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期护理的基础,辨证施护的饮食护理是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期护理的关键,应用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熏洗等方法的功能锻炼是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对重症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是康复期护理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
[1]欧惠娟,尤丽芳,庄小珍,等.脑中风患者的高压氧治疗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8-19.
[2]王丛杰,刘丽,葛薇.41例脑卒中昏迷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97,99.
[3]王会,樊凤莲.脑卒中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47-148.
[4]赵素荣,许九军.脑卒中的中西医综合性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14.
[5]曾丽,贾秀萍,马淙,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6-7,18.
[6]曾萍.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康复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