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亚祥
上海市果品公司顺应改革开放形势,1985年率先把计划经济年代的5个批发站改建成9个水果批发交易市场。改革第一年,公司就实现了扭亏为赢。从此,上海果品行业计划经济体制彻底被打破,水果批发经营全面放开,集体与民营经济共同参与。截至2009年底,全上海共有各类水果批发交易市场140多家,并涌现出了配送连着大卖场、网上订购送到家等多渠道经营形式,上海果品市场供应状况大为改观,一年四季瓜果不断。
近年来,上海市场年水果销售额以5%左右的幅度增长。其中,曹杨路区域水果集散中心为全市最大的果品交易市场,年水果销售额占全市30%左右的份额,约15亿元;新崛起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2008年水果销售额近14.8亿元;中山西路地区水果销售额近5亿元;萎缩了的十六铺地区年水果销售额也不少于2亿元;而吴泾地区集结了水果配送和进口水果集散中心,年水果销售额估计有8亿元;再加上其他地区零星的水果销售,估计全市年水果批发成交额在50亿元左右。而超市、大卖场这一块水果销售也在不断做大,年销售额达150亿元。这几年,上海市场水果销量稳中有升,全市年水果销售量维持在150万~160万t之间,占全市农产品年供应量1/6强。其中,进口水果销量占全市水果年销量近10%的份额。
经营企业及个体不断增多,市场货源日渐丰富 1985年以前,上海果品市场由上海市果品公司独家经营,实行的基本上是统购统销单一经营模式。因市场货源短缺,加之经营上的局限性,果品公司长期处于经营亏损状态,长年靠国家财政补贴。改革开放后,上海果品市场从原有的专业公司的5个批发站发展到专业公司的9个批发市场和社会各行各业开设的10多个批发市场,并有272家农贸市场加盟到水果经营行列,个体商贩队伍也从1984年的593户扩大到1985年的6101户,至1987年上升到了7930户,目前全市经营水果的个体商户已达上万户。改革以来,上海果品市场流通渠道逐步畅通,货源供应日益丰富,市场品种增多,果品质量提高。资料显示,1984年上海市场水果社会流量仅为26.86万t;市场经营放开后的1985年,水果经营量就达到了 29.33万t,同比增长 9.19%;1986年社会流量为42.44万t,又比1985年增长44.6%;1987年社会流量为49.27万t,又比1986年增长16.1%,比1984年增长了83.4%;2008年全市仅批发成交的水果数量就已突破150万t,2009年更是高达160万t。目前,上海市场上的水果批零经营已是淡季不淡、旺季不乱的喜人景象。
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市场运作能力明显增强 按照“市场经营放开,多渠道参与竞争”的发展思路,上海果品市场供应在满足市民消费需求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参与水果经营的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果品经营全面放开后,见效最快、获利最大的是上海市果品公司。1985年,也就是改革第一年,该公司就获得了578.2万元的赢利,与改革前的1982—1984年3年时间里国家财政补贴2206万元相比,形成了极大反差。之后,该公司每年都有不小的赢利。同期,诸多社会团体和民营企业竞相参与水果经营,上海泽伦果品有限公司、上海果王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新奇果贸易公司、上海华渊果品有限公司、上海海盛果品有限公司、上海叶臣实业公司、上海鸿亚果业有限公司等有一定规模、年赢利近千万或超过千万元的企业不断涌现。
开放型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供求体系日趋完善 果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市场价格调节机制逐步形成。特别是上海市果品公司提出的“你多我藏,你少我放,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高我平”的20字经营方针,在市场放开之初起到了显著的供应调节作用,实现了水果等鲜活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提高了流通效率和市场供应的抗风险能力,初步确立起了现代企业的基本框架,市场供求体系日趋完善。目前,上海市场水果经营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产供销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配送与连锁经营网络,加快了上海果品市场的国际化步伐,上海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看好的、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如上海果品配送有限公司所经营的商品,基本上囊括了能进口的、国家允许进口的所有水果,品种齐、质量优。而许多国外客商入沪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果品配送有限公司,看中的是该公司所拥有的600家左右的超市、大卖场门店等合作伙伴。发展潜力看好的上海果品市场同样也吸引了国内许多水果经营商,纷纷入沪开场经营,有的商户甚至开起了连锁店,如林连、美而连、都市果园、鸿亚等都是外地来沪的果业从业人员开设的连锁店,加起来有近100家门店。
果品经营调整步伐加快,从业人员经营水平提高 近年来,上海市场果品经营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尤其是进口水果这一块已经实现了果品经营结构调整的常态化,业态结构、布局结构得到了升级优化。通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配送经营,全市果品经营集约化水平和果品企业组织化水平迅速提高,目前,全市超市、大卖场等连锁商业网点经营水果的达98%以上,水果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水果批发、配送企业也逐渐突破了单一的经营模式,有的是批发兼零售,更有的把水果经营和蔬菜、粮油联系在一起,甚至搭上南北货商品。如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做大做强水果批发业务后,接着又整合了其他主副食品的市场销售,猪肉、冰鲜、粮油、南北货等做一样兴一样,在提升整个农副产品经营档次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上海人的果盘子、米袋子,并培育出了一大批农副产品经营顶尖人才。
批发市场布局渐趋合理,购物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上海果品市场已基本上形成了五大水果集散中心,即曹杨路地区水果集散中心(包括山华、三友、宏益、利民、北海果行等)、浦东北蔡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区域水果集散中心、中山西路与宜山路地区水果集散中心(包括中山西路果品批发市场、上海果品配送中心)、十六铺地区水果集散中心(含关桥、南浦等批发市场)以及吴泾地区水果集散中心(包括上海龙吴果品有限公司内的10多家果品配送企业和位于都会路上的美慧园果品销售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正在扩建中的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刚刚建成的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于2009年12月底开张营业的浦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都将以后来者居上的发展速度来提升水果经营档次。因此,依目前的发展态势,将来的上海水果市场必将形成以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为主导的四大水果集散中心,即南有浦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有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东有位于浦东沪南公路上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西有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而居于市中心的一些小型水果集散中心也将在短期内逐步转型升级,以更加便民利民的发展理念来提升经营服务功能,并经过不断发展和调整改造,形成未来的市级水果中心批发市场。
贮藏保鲜及经营设施不断完善,商品供应与经营更趋灵活 近年来,上海市果品经营企业全力提高果品贮藏技术水平,信息技术、冷链贮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新技术成果在水果经营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全市用于贮藏水果的冷藏库库容达8万t多,利用率在75%以上。除此之外,外地的一些气调贮藏库在储存当地水果的同时,也面向上海为上海果品经营企业提供服务,使上海市场的水果供应有了保障。全市500多家大中型商场建立了 MIS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近千家连锁超市、大卖场、便利店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管理,为水果贮藏保鲜与购销提供了方便。上海市果品有限公司、上海美慧园果品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新奇果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泽伦果品有限公司、上海华渊果品有限公司等单位都有自己的冷藏库,水果上市时“吃进”,淡季时“吐出”,这样,既保证了经营上的灵活性,也使果品质量与安全有了保障。过去是一把算盘一台磅秤开市场,如今果品经营硬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型批发市场除了有较为宽敞明亮的经营场地之外,电子秤计量、电脑结算等现代技术应用非常普遍。上海山华果品市场经营设施实施升级换代后,销售稳步提升,来场交易的上线客户大增,市场几乎趋于饱和状态;而每天前来“吃”批发的下线客户(小商贩)也是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有些新建成的大型市场还配备了足够的停车场地,并设有招待所、食堂等,为来往客户提供生活服务,让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更为令人放心的是,一些大型批发市场还实施了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制度,对所有进场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如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果品配送有限公司和上海山华果品市场等,都先后添置了专门用于检测水果农药残留量的设备。在果品经营放开、企业自主经营权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一些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走出去建立了跨省市联合体,把大量的外地优质水果引进上海市场,丰富了上海市民的果盘子。目前许多上海果品经营企业都已同产地建立了产销关系,如上海市果品有限公司在山东、福建等地建立了苹果、芦柑供销基地,上海钊新贸易有限公司在江西建立了脐橙产销基地,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江苏、新疆等地建立了西瓜、阿克苏苹果产销基地等。
经营体制落后 在当前的市场经营活动中,仍有一大批水果批发企业受经济实力及经营理念等方面的约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批发功能逐渐削弱,流通效率日趋低下,陷入经营困境已是迟早的事。因此,无论是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政府调控市场的宏观规划,都迫切需要有一定资质的果品资深企业参与,实现从传统批发业向现代批发业的转变,以适应日趋多变的市场竞争。多年的实践表明,沪上非专业的水果批发市场无不沿用果品公司原有的一套经营办法,甚至是照搬照抄,这样做在短时期内可以说是能够为这些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大量水果批发市场的兴起,能赢利的已不多见。这除了市场水果销售总量有限,众多批发企业挤占市场份额导致利益分散外,还在于传统的水果批发市场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根据现代商业营销概念,批发环节是商业运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流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批发企业来讲,零售业兴旺,货卖得出、走得快,批发业务就会跟着旺起来,批零双方都能赚钱;同样,批发业萎缩,零售业也会一蹶不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批发企业囿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做不大”现象随处可见,后又经资产重组、兼并等,计划经济年代所具有的优势早已荡然无存。像上海市果品有限公司这样一个有着几十年水果经营资质的老企业,受市政建设的影响,现有的场地已无法满足日常经营需要,人才流失严重。而许多非国有水果批发企业有些是从原国有主渠道转制而来,有些是由几个人出资或个人独资组建而成,未经过专业培训,又是家族式的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不规范,严重削弱了上海果品批发商业所特有的“大批量、低成本”优势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常造成流通不畅,资金周转缓慢,流通费用上升,流通效率低下。
批发商业规模过小 目前上海有相当多的水果批发企业并不是专职于水果批发,而是实行所谓的批零兼营,虽然这样做可提高某些企业一时的经营利润,但由于注意力分散,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无功而返。批零分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批发商的存在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改善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供求。目前上海水果批发市场大小不一,信誉有好有坏,除了进出口贸易与超市配送交易中有小部分规模较大的批发企业以外,很多批发市场基本没有大批发商,且绝大多数批发商营业面积不足100m2,相当多的市场均是由一些小商贩在撑市面,从而出现了批发商“小、散、差、乱”的局面,极大地损害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批发业形象。同时,过小的经营规模也使得这些批发企业经营成本高而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影响了批发功能的发挥,反过来又制约了批发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营进口水果业务的企业,小作坊式小打小闹,只能让外来经销商退避三舍,进而移居广东一带,给申城水果经营蒙上一层阴影。所谓的批发,标的是很明确的,以量大而享受批发价。批发业是流通网络的节点和枢纽,对果品生产和流通的组织作用无可替代,批发过程本身就体现了高度的市场化、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批发业的功能已经呈现出多元趋势,大都趋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上海也曾有一些企业立足于打造水果批发经营“航空母舰”,并在企业内设立邮局、银行、招待所、停车场等,同国际接轨,但终因成本太高,得不到相关部门支持,而“搁浅”。
不规范交易现象突出 批发商业发展的滞后,给那些无孔不入的“奸商”们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往返于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之间,避开批发商直接交易,造成多头插手、百家经商的局面,偶然性、随意性交易活动蔓延,给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混乱。尤其是水果产销链,一些中间商蹿来蹿去,把大量的批发交易通过各种无证批发商或采用“飞过海”的方式进行,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有时还会让上线客户陷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窘境。许多人正是利用果品市场物流、信息流不畅等因素,依靠随意性很强的不规范交易来获取利益。更有甚者,利用“马路批发市场”在制度、管理上的不健全,大量造假、售假,极大地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营秩序,对消费者的利益和上海果品流通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沪上各大超市、卖场一般都有自己的采购机构,就连刚刚涉足连锁经营的水果连锁店也有专业的采购团队。而原本专职的批发商在生意日渐萎缩的情况下,不得已也搞起了水果零售。如此错位经营,必然会进一步导致现代化专职批发商的缺乏,大量非专职批发交易的发生,降低流通效率,增加流通成本。
全面提升新鲜瓜果质量,扩大花色品种种植比例 我国是个水果生产大国,水果年产量一直保持在7000万t左右 (不含西甜瓜),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4%强。可这7000万t的水果,只有70%左右进入鲜销市场,其余只能用作加工等。为此,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对不达标的水果生产进行干预,有条件的地方应组建优化水果品质专业队伍,从生态环境、施用肥料、喷洒药剂等方面,按照绿色无污染果品生产要求对生产者进行统一指导,责任到人,最好实行农场化管理,提升水果品质。对上市销售的果品,要像对待工业产品那样严格把关。同时,发挥我国地大物博的优势,组织科研攻关,在有利于反季节栽培的地区扩大引种,从而扭转淡季时市场供应短缺、旺季烂市的不利局面。就上海水果经营企业而言,应主动走出去,在外地建立自己的货源基地,分门别类组织生产,按需调拨。
贮藏保鲜保供应,加工增值促销售 无论从保证果品质量不受影响考虑,还是从确保市场供应出发,商业部门应会同生产单位结成广泛共识,以设施优势,把采摘下来的水果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冷链运输、贮藏,依靠科技实施运销全程保鲜。特别是对一些营养价值高、保健作用突出、市场需求大的水果,应适当延长保鲜时间,以确保市场常年有供应。面对越来越大的鲜销压力,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组织及外来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投资、创业,一方面可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农民多生产适合加工产品的原料,加快鲜果的多渠道分流,缓解鲜销压力。当然,要使水果销售保持长年不衰的态势,还应做到新奇品种 “国外没有中国有,国外有的中国优”,特别要有计划地研发鲜食加工兼用型水果品种,并形成生产、加工、贮藏、冷链、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模式经营,满足市场需求。
打造品牌保重点,留住回头客提升销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讲究品牌消费,一旦认准了某个品牌,就会坚定不移地消费下去。因此,针对目前国内市场出现的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却拥有诸多品牌的现象,经营企业应会同果品生产基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营销办法,突出重点,整合品牌,一个地区或一个县、同一品种确立一个水果品牌,集中优势资源,统一包装,做大做强。沪郊水果生产基地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应把品牌建设同商务旅游结合起来,让沪郊名特优新水果拉近上海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距离,吸引更多的回头客来沪参观考察。
有计划、有目标地发展电子商务批发 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传统流通业快速腾飞的翅膀,可以在网上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实现网上采购与网上结算,通过物流系统送达千家万户。电子商务有BtoB(BusinesstoBusiness, 即企业—企业)、BtoC(BusinesstoConsumer,即企业—消费者)、CtoC(Consumerto Consumer,即消费者—消费者)等多种形式,但以BtoB的批发网上交易量为最大。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国际贸易额的1/3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我国包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就可以有效地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随着上海市场水果交易同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电子商务在水果批发交易中的作用和地位必将会越来越突出。不过,由于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银行网上结算系统还处于探索阶段,物流配送水平远远滞后于电子商务交易需求,因此,目前在我国商品批发的网上交易还不普遍,总规模还不大。总体来看,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水果批发交易是我国果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前景。
积极发展社区便利店,方便市民购买 在不久的将来,许多市民不出小区就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水果,或者坐在家中体验到送货上门的服务,这应是果品经营与物流配送业发展的一大目标。目前,各种零售业态纷纷引进连锁经营,这为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上海果品配送有限公司是目前沪上信誉良好、进货渠道广的果品主经销商,拥有的物流优势是许多零售企业无法企及的,公司可以对现有仓库、网点、设施、设备加以改造,逐渐发展成为集仓储、包装、加工、分货、配送、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化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接受市民电话及网上订货,也可为其他连锁企业、超市提供高效率、少批量、多品种的商品配送服务,帮助零售企业实现“零库存”。
积极争取政府在果品经营中的扶持、监管作用 政府在对果品市场的管理上要做到放而不乱,除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外,应在市场布局、硬件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筹建国家级上海果品中心市场。对上海现有的水果批发市场进行重新布局,实行优胜劣汰,将功能差、效益低、管理混乱的市场与企业淘汰出局。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交通流量、环境卫生、区域定位等方面需要统筹兼顾,开辟国产水果与进口水果专营区,以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新建成的水果批发市场要在电子化交易、结算一条龙服务等方面应有所体现,邮局、银行、旅馆、饭店等驻地营业,尽可能为来场交易的客商提供方便。与此同时,交易市场内还应附设停车场、货运车租赁点、物品装卸场所等。目前,地处浦东的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沪北的江杨农产品批发中心已经具备了现代化市场特征,而新建的西郊国际、南浦农副产品等批发市场也可以强化这方面的功能。二是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为确保从事水果营销的专业人员更好地服务大众,应明确由上海果品行业协会会同上海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对从事水果批发、零售的从业人员实行全员岗位培训,合格者发证,经营时须持证挂牌上岗,以提升大都市水果营销人员素质,以此规范水果经营活动。三是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无论是从事水果批发还是批零兼营,都必须做到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及卫生许可“三证”齐全,实行亮证经营;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应会同上海果品行业协会,加强市场检查力度,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坚持明码实价经营;对经营进口水果的,还必须出示由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制、市果品行业协会统一印制的商品确认单;国产水果按箱出售的,要标明产地、品名、规格(等级)、毛重和净重等内容。四是链接媒体,建设水果供求信息网络。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主动协调主流媒体,腾出一定的版面刊登申城水果等农副产品价格行情、产销动态等,这样既可吸引外来货源有序入沪销售,又可为本地市民进行选择性消费提供参考。另外,从提升上海在国内外果品市场的形象出发,政府还应支持果品协会举办具有较大影响的果品论坛等活动,办好《上海果品信息》内部资料及上海果品网站。五是统一水果零售网点标志。申城水果零售点已在全市全面铺开,但缺乏合理布局和统一标记,容易造成密集地区和稀疏地区价格悬殊,进而诱发不理智的经营与消费行为,这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沪市果品价格及销售情况,更难区分谁是有证经营谁是无证经营。因此,有关协会应会同政府部门对全市所有水果零售门店来一次拉网式清查,明确开设水果零售店的间隔距离,并按照外树形象的要求,统一制作门牌标志。六是建立健全社区会务配送网络。为了更方便地为社区、会务、单位餐厅等提供保质保量的果品,杜绝外来无证摊贩及马路游动摊贩推销劣质果品,政府应把建立健全社区、会务水果配送网络作为解决“4050”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扶持相关企业做好这一工作,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新建小区,都应有水果配送直销店,接受市民电话订购,实行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