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农牧厅
青海省果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2000 m的黄河、湟水温暖灌区,生产苹果、梨、核桃、杏、桃、李和樱桃等水果。2007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到0.48万hm2,年产各类果品1454万kg。其中,苹果面积0.2万hm2,总产量546万kg。水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青海省果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2000 m的民和、乐都、循化、化隆、贵德和尖扎等县的黄河、湟水温暖灌区。2007年,青海省水果种植面积达到0.48万 hm2,年产各类果品 1454万kg。其中,苹果面积0.2万 hm2,总产量546万kg;梨面积706.67 hm2,总产量 358 万 kg;核桃1333.34 hm2, 产量15万kg(幼树面积占 90%);杏、桃、李、樱桃、油桃和葡萄等杂果面积761.34 hm2,产量 535 万 kg。 苹果品种以红星、红元帅和金帅为主,梨品种以早酥梨、酥梅梨和软儿梨为主,杏品种以大接杏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消费者对果品的新需求,以薄皮核桃、大果樱桃、温室油桃、葡萄及草莓等特色果品得到较快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生产情况 青海省东部具有悠久的杂果栽培历史。“乐都的沙果比西宁的鸡蛋大”。这是乐都沙果的真实写照,足以说明沙果在乐都生长良好,果个大,色泽鲜红,肉质细嫩,风味甘甜。花檎晶莹剔透,酸甜适中;贵德的长把梨、大接杏、苞谷杏以及化隆的酥梅梨都在省内闻名一时,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追求“三红”及红富士的经济价值,人们大量种植 “三红”苹果,忽视了对当地优质杂果的开发与发展,而青海省河湟谷地长期以来群众有种植薄皮核桃、花椒、小杂果的传统。1998年,循化县积石镇下石头坡村村民韩忠华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引进优质核桃品种试种成功,第2年建立了全县第一个百亩(2000株)核桃园区,2007年收入达30万元,每667 m2收入6000元以上,是小麦收入的20~30倍。随着循化县引进薄皮核桃苗木种植的成功,在黄河谷地优质薄皮核桃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全省优质薄皮核桃已发展到2513.34 hm2。优质薄皮核桃品种以辽河系列、晋龙、中玲5号和香玲等优质品种为主。同时,随着青海省设施农业的发展,大果樱桃、温室油桃、葡萄及草莓等特色果品发展很快,面积逐年扩大。柴达木盆地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原因适合种植沙棘和枸杞。目前,青海省枸杞人工种植面积达3580 hm2。
市场营销情况 青海杂果受产品品种、面积和产量限制,主要是产地内销,果品刚成熟就一销而空。而西宁市的各大农贸市场上供应的杂果90%以上来自甘肃、陕西、山西和山东等省。由于没有规模,青海省杂果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但是,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特色果品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青海省果品的自给率水平不高,自给率不足7%,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突出,为青海特色果品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生产及品种布局 目前,青海省杂果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小而全、小而散”的分散生产格局比较明显,但主导性生产格局也逐步形成。乐都以早酥梨为主的生产基地已逐步形成;贵德形成了以早酥梨、大接杏、梨枣为主的生产基地;尖扎建立了百里万亩果树林带更新改造;化隆杂果生产高接换种基地已初具规模。在品种布局上,初步形成了杏品种以大接杏、凯特杏、新世纪、金太阳和红丰杏为主,梨品种以早酥梨、酥梅梨、长把梨、软儿梨、冬果梨、酚酪梨、水晶梨、秋红梨和红巴梨为主,李品种以黑宝石、红宝石、布朗、大石早生和大石中生为主,桃品种以安农水蜜和曙光为主,葡萄品种以京秀、京亚、晚红、红提和黑提为主,枣品种以当地小枣、梨枣和台湾大枣为主;同时,发展薄皮核桃、大果樱桃、温室油桃、葡萄及草莓、枸杞等多种优良品种。
青海省湟水和黄河流域光热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是青海省果品发展的核心区域。为了做大做强该区域的特色果品,培育和壮大特色水果产业,打造高原水果品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青海省政府提出加快“两水”流域特色果品发展的思路。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省果品面积达到1万hm2,改造老果园0.27万hm2,总产量达到2100万kg。其中,薄皮核桃面积达到 0.67万 hm2。
发展重点 重点培育和发展薄皮核桃和传统特色小杂果生产,加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推广早、中、晚熟品种配套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快低产果园改造,建立优质核桃和地方小杂果生产基地,提高均衡上市能力。
区域布局 薄皮核桃生产基地主要在贵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和乐都等地,桃、杏、樱桃、沙果生产基地主要在民和、乐都、化隆、循化、贵德和尖扎等地,长把梨、黄果梨生产基地主要在同仁和贵德等地。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发展特色果品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特色果品作为实现农业新突破的重大举措,列入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行“一把手”工程,精心组织,集中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把特色农业工作列入考核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中,层层分解任务,明确目标,硬化措施,强力推动,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真抓实干,抓出成效。
完善政策,创新发展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和完善加快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订政策性补贴办法,鼓励和吸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投资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探索经营机制,通过采取以村为单位租赁耕地,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引进企业统一租赁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探索农民用土地参股的形式,把零散的耕地集中起来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积极为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大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覆盖面和险种,减少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风险。
强化基地建设,实行无公害生产技术 坚持“标准化、无害化、优质化”的原则,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通过采取“十户联保”的方式,互相监督、诚信种植、实行联保,严格执行无公害果品生产标准,科学合理使用投入品,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的使用,提高果品质量,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和州(地、市、县)配套,引导农民投资、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补助、贴息、引资、自筹等多种方法,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有条件的州(地、市、县)区增加特色水果产业的配套资金,确保特色水果产业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