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健君
(浙江省宁海县林特技术推广总站 315600)
猕猴桃是我国名特优水果之一,该水果肉细汁多,甜酸可口,风味浓郁,营养极其丰富,含糖分、矿物质、Vc及17种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广受消费者喜爱,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需要这种保健型水果。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猕猴桃果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该果品的生产,加上猕猴桃具有投产早、产量高、盛果期长等优点,因此,不少山区农村把猕猴桃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浙江省宁海县,自2007年以来,积极开发红阳猕猴桃基地,至今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该县政府把猕猴桃作为特色果业加以扶持,以更好地促进该水果生产发展。
宁海地处浙东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热较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猕猴桃种植发展。1990年代初期,该县曾规模性种植过以“海沃特”为主栽品种的美味猕猴桃,种植面积数百亩,但由于当时市场没有形成,未能有持续发展。2002年,宁海县从四川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通过山区试种,取得成功,由于该品种果大味甜市价高,示范效应较快呈现,2007年以来,全县各地先后引种发展,目前全县有13个镇(乡)栽种该品种,累计面积133hm2多,其中一市镇66.7hm2。目前全县猕猴桃投产面积较小,仅40hm2多,产量数十吨,但果品价格高,红阳猕猴桃产地价普遍在20元/kg以上,供不应求,使该县猕猴桃发展处于上升态势。
当前,该县猕猴桃生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品种单一,栽培品种主要就是“红阳”,缺乏品种搭配,容易出现产期集中、产品积压等问题;二是发展比较散乱,各地都种一点,成规模的不多;三是栽培技术水平尚不高;四是产品市场出路不明,等等。
2.1 良好的生态条件 该县年均温16.2℃,年降雨量1500mm,山地土壤多为砂壤土,空气质量良,种植地域多为低海拔(500m以下)山地及平原地,适宜猕猴桃栽种。
2.2 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 该县猕猴桃发展区域主要在西部山区及环三门湾地域,区域内外交通便捷,北往甬杭,西去台温,对果品流通十分有利。
2.3 较好的生产技术基础 该县水果种植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加上之前种植过猕猴桃,已有一定生产基础,不少农户求教于专家行家并自我摸索,初步掌握了猕猴桃栽培技术。
2.4 优良的市场条件 该县现有大型果品市场1个,多个水果店、超市,加上猕猴桃贮运性能好,具备中长途运输条件,产品可销往宁波、杭州等大中城市,市场空间很大。
猕猴桃作为宁海潜力型特色水果,目前规模虽然不大,但其生产者积极性之高,市场销售状况之好,使该水果发展前景让人充满期待。对此,该县政府将正确把握发展尺度,对广大农户正确引导,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建立高标准优质示范园,推广标准化技术,使之尽快形成特色果业,为农业“双增”发挥作用。
3.1 搞好规划 该县猕猴桃种植发展主要在两个区域,一是西部山区,包括桑州、岔路、黄坛、深圳等,该区域山地资源丰富,林相良好,海拔不高(600m以下),环境相对阴湿,非常适宜猕猴桃栽种;二是环三门湾区域,包括一市、越溪、力洋等地,以低山缓坡及山脚平原地种植为主,交通发达,水源充足,建园便利。规划上要考虑自然、人文、投资等多种因素,目标明确,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3.2 稳步发展 从该县水果生产实际出发,目前猕猴桃宜定位在特色小水果,规模不宜过大,一是种植该树种投资较大,一般完成建园每667m2投资7000元左右,二是生产技术尚未成熟,在品质优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尚有问题,三是市场尚未形成,过快过大发展有风险,因此,该县近期宜发展333hm2左右。
3.3 搞好品种搭配,建立优质基地 在现有以“红阳”为当家品种的基础上,搭配一些优良品种,如“徐香”、“华特”等,这些都是我省适栽良种,“徐香”品质优良,成熟期在9月份,为早熟品种,“华特”果大质优,成熟期在11月份,“红阳”品质优秀,成熟期在9~10月份,这3个品种的搭配,在产期上是非常合理的,在规模上,“红阳”可占80%,其他品种占20%左右。在基地营建上,建立3.3~6.7hm2为单个基地是比较合适的,基地建设要求应高一些,基础设施要跟上,品种纯正,园地环境良好,且交通便捷。
3.4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主要在种子种苗、品质提升、病虫防控及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科技合作和技术研发,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域(山地或平原)要探索优质标准化栽培规范,并尽快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3.5 产业扶持,促其可持续发展 该县政府在财政上加大投入,扶持猕猴桃新基地营建、基础设施配套及市场品牌等方面,以促进猕猴桃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