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读书人

2010-08-15 00:49宋增建
政工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犹太民族头衔崇尚

●宋增建

做读书人

●宋增建

上海大学教授、社会学家邓伟志,拥有教授、博导、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头衔。然而,面对记者采访,学识渊博的邓教授风趣而又幽默地说:“我这个人是属‘书’的,几十年来一直在同书打交道,除了生病,有几天医生不准看书外,天天都在看书。爱书、读书、教书、写书,终生埋在书堆里。书是我的镰刀、斧头;书是我的游戏机。自己有许多头衔,什么家什么长的,不过名片上从来都印三个字,那就是‘读书人’。”

“读书人”这是多么简单的称呼,又是多么神圣的头衔。纵观古今中外,可以说爱书、读书、读好书、争做读书之人,是一个民族振兴发展,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与前提。

犹太民族历史上涌现出了那么多让人高山仰止的伟人,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永远的巨人:贝多芬、马克思、弗罗伊德、爱因斯坦、萨特、茨威格……还有许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从这样一个“小民族”里何以产生出如此“不成比例”的众多人杰?不能不叫人们惊奇和感叹!这与犹太民族崇尚读书密不可分。据说,每个犹太家庭,小孩刚懂一点事,母亲就会在圣经的扉页上涂上蜜糖,让孩子去亲吻。用意不言而喻,从小就让孩子认识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毫无例外地被要求回答母亲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家里的房子有一天失火或财产被劫,那么你在逃命时将会带走什么东西?倘若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者钻石,母亲会马上耐心地启发道:“孩子,有这样一种宝贝,一没有形状,二不见颜色,三无什么气味,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还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会严肃地说:“记住!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是记载充满智慧的书籍。”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便是攻击犹太人的书。他们坚定地认为书籍代表了人类最宝贵的智慧,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绝对不可亵渎。正是如此,他们崇尚知识,敬仰智慧,国家的教师和学者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这就是为什么犹太民族人杰辈出的答案所在吧。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尽管这些说法有失偏颇,但它告诉人们书中有蜜、书能酿蜜的道理,鼓励号召要崇尚读书、敬仰智慧这一点是绝对没有错的。孔子就主张“博学”、“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由于勤读博学,孔子成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成了“万世师表”。可以说,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或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者,无不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

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更是嗜书成癖,读书是他一生最大的快事。正如他自己曾说过的那样,“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一日不吃,觉可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书,与他终生相伴;读书,几乎占据了他工作以外的全部业余时间。1976年9月8日,毛泽东陷入昏迷状态,医生一直在竭力抢救。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他还是要书看。一次醒来时,他说要一本书,但语音微弱模糊,当秘书弄明白他的意思,递上日本首相三木的书时,他点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态。由于他的手已抖得托不住那本很轻的书,只好让护士为他托住,他看了几分钟就昏迷过去了。这是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也是最后一次读书,次日他便与世长辞了。毛泽东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读书不止”,达到了读书是生命第一需要的崇高境界。

然而,社会进入到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科技时代,倡导多读书并不都为人们所理解。有人讥讽这是迂腐行为,说什么“不读书照样当官,没文化反而挣钱”,甚至有些人对老师让学生多读书也认为是不合时宜。我以为,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无知的人,一个不读书的国家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只会成为堕落之邦。我们的社会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对读书保持浓厚的兴趣。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或者起码可以说是不健全的。

(本文作者:南昌警备区政治委员)

责任编辑:韦国良

猜你喜欢
犹太民族头衔崇尚
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制止餐饮浪费 崇尚勤俭节约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破除教师头衔功利化倾向需“名”“利”分开
废除多余头衔
崇尚奋斗
有教授头衔的长征老战士成仿吾
犹太文学中的“施勒密尔”形象与中国“阿Q”式人物之比较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