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军 何志福
民主评议党员是贯彻党管党员原则的有效举措,落实这一制度对于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调研发现,当前基层党支部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程序不规范、组织不严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要使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挥应有作用,应注意克服和纠正四种倾向:
一、克服和纠正“重评轻教”的倾向,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经常性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党员素质,进而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但一些单位对这一主旨认识不到位,尤其对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有的只评不议,有的以讲评代替教育,影响了民主评议党员的效果。因此,必须突出思想教育这个重要环节,把民主评议党员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上。
(一)加强思想引导。针对少数党员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识不清、热情不高等实际,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支部工作条例》等文件,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高度,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评议。
(二)突出党性教育。着眼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对党员系统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宗旨和党的纪律教育,特别是突出抓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内容的教育,真正使民主评议党员的过程成为进行党性教育和加强党性锻炼的过程。
(三)搞好帮助引导。随着评议工作的展开,在涌现出优秀党员的同时,必然涉及到部分党员的缺点和不足,对评议反映问题较多、排名相对靠后的党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对问题较多或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党员,要指定专人负责,真心实意地交流思想,满腔热情地进行帮助,增强其改正错误的勇气。
二、克服和纠正“重兵轻官”的倾向,始终把评议工作的重点放在干部党员上。一些单位评议党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评战士党员多,评干部党员少;评基层党员多,评机关党员少;评一般干部党员多,评领导干部党员少。干部党员是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和主导因素,只有把干部党员管住建好,才能建设一支真正过硬的党员队伍。因此,必须突出抓好评议干部党员这个重点。
(一)端正思想认识。教育干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员牢固树立平等观念,切实摆正自己位置,正确处理好组织评议与接受评议的关系,自觉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民主评议。
(二)强化原则空气。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自觉克服私心杂念,以对同志、对部队建设和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解剖自己,评议干部,批评错误。
(三)区分评议重点。与战士党员相比,干部党员应以学习创新、谋划决策、教育管理、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作风、品德修养等方面为评议重点。支部书记既是评议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在评议中要坚持做到“三个带头”,即带头学习文件、端正评议态度,带头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带头接受监督、努力边评边改,切实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参与民主评议。
三、克服和纠正“重标轻本”的倾向,切实提高民主评议的质量。当前,一些单位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于形式、不够深入,有的认为是“单纯任务”,组织得不够严肃,只是轻描淡写地自我鉴定,不触及实质问题;有的民主评议重有形、轻无形,只评议工作情况,不评议党性觉悟,等等。工作中应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一)明确评议内容。要始终把思想、工作、作风和模范作用等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党员队伍建设实际,将上级有关原则要求具体化,使之便于对照检查、便于分类列项、便于把握落实。
(二)突出重点问题。要以《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为标准,坚持把注重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点,教育党员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进一步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三)掌握科学方法。要本着“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采取党员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党内评议与党外评议相结合、小组评议与支部考察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组织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拓宽评议渠道,扩大参与范围,深入广泛地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四、克服和纠正“重情轻法”的倾向,准确把握评议的政策界限。有的党支部在民主评议党员的过程中,只搞口头评议,不按有关规定对党员进行分类评定;有的原则观念不强,仅凭个人好恶或得票多少评定档次;有的当“好好先生”,只评功摆好,不评过失错误,等等。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要强化各级组织者的政策意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组织评议。
(一)细化评定档次。改变以往民主评议党员只注重评“两头”的习惯做法,把党员评定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基本不合格、不合格五个档次,进一步突显“优秀”和“后进”个人,增强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紧迫感。
(二)坚持实事求是。对评议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依据政策规定认真解决。特别是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一定要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客观公正地作出评定,既不降低标准,也不硬性凑数,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
(三)讲究处置方法。对大家一致认可的优秀党员,要采取事迹报告、表彰奖励等措施,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对基本不合格和不合格党员的处置,要坚持把思想认识与政治立场问题、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问题、一般性问题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偶发性问题与一贯性问题区别开来,确保评议结果客观、准确、公正,切实通过评议评出压力、评出干劲、评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