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供应链探析

2010-08-15 00:43胡代松陈晓成
国防 2010年5期
关键词:动员战争供应链

■ 胡代松 陈晓成 曾 宇 廖 伟

所谓国防动员供应链,是指围绕动员需求,将一切可动员的社会资源中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和服务流等链接成一个集成化的整体网链。动员供应链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的产物,是一个以动员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上的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军民和平战间的同步与协调运行为前提的利益共同体。

一、动员供应链的目标

动员供应链是为了保障战争的需要,对一切可用于战争的资源所进行的高效动员。动员供应链的主要目标是:平时能保持灵活的供应能力,满足非预期动员需求;战时能快速对战争动员需求作出反应。具体可归纳为“整合、构建、协作、优化”八个字。整合——是指利用经济全球一体化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整合全球动员资源,构建一个跨地区、跨国界、跨职能和跨行业的全球一体化动员供应链,这是动员供应链对动员资源范围的要求。构建——是指将各种分散的动员对象的名称、用途、产地、数量、质量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建立起巨大的网络信息动员综合数据库。协作——是指打破各动员对象行业、地域界限,充分发挥诸如物流、资金流、知识流、信息流和服务流等动员对象专业化的优势,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实现动员供应链的共享。优化——是指改变过去单向性、封闭性的“纵向一体化”动员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动员供应链的网络技术,实现动员信息、资金及物资流通的开放性和双向性,进而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二、动员供应链的意义

第一,动员供应链是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领域被具体专业、方向所替代。正是基于此,具有竞争实力的经济体组建了战略联盟,通过整合、共享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利益,创造比单个企业更容易获得的成本领先优势,从而出现了一条条产业供应链。以社会资源为重点对象的国防动员,必须遵循社会分工的客观规律,适应产业供应链经济基础的要求,构建动员供应链,以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动员的需要。

第二,动员供应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实践活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必然带来国防动员革命性的深刻变革,其中传统的规模型动员模式,将被由供应链衔接的效益型、精确型动员模式替代。由于这种动员模式供求成员间的信息高度共享和紧密合作关系,价值活动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协调能力更强,能及时满足动员需求方需要、缩短响应时间,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当然,动员供应链对市场也有反作用。动员需求会拉动市场供应,从而开拓新的市场、发现潜在的市场、繁荣市场经济。

第三,动员供应链是动员能力的重要标志。动员能力是动员主体在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中所具有的力量。建立在经济供应链基础上的动员供应链,能充分利用经济供应链上的组织力、信息力、流通力等优势,形成行业或系统的垂直动员供应链;能通过经济供应链跨行业、跨领域的横向链接,形成行业领域间的动员供应链。如组建武器装备动员供应链,可以调动全社会的现有能力,充分利用各节点军工和非军工企业的核心能力,迅速攻克科研难关,高效生产、快速流通,有效满足军事需求。随着全球一体化供应链的发展,必将形成跨职能、跨地区和跨商业合作伙伴更具整合、优化和协作特点的动员供应链。这较之传统的动员方式,规模更大、动员速度更高、动员效益更好,动员能力也将得到很大提高。

第四,动员供应链是精确动员的重要举措。精确动员要求动员需求与供应两大系统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动员时机、种类、数量、质量、保障地点的准确化。产业、商业供应链上拥有巨大的人才、技术、装备、资金和物流等资源,拥有分布全球的丰富的终端末梢,哪个地方有什么商品、哪里需要什么商品,需要多少商品、什么时候需要商品,都能通过供应链及时反应、及时配置。动员供应链就是将各动员对象这些链节,通过供应网络这个链条,利用经济供应链的巨大功能,实现动员供应与需求系统的有机衔接,进而实现精确化动员。

三、构建动员供应链的主要途径

一是建立以动员需求为主导的供应链。需求是动员供应链的驱动因素,一条条动员供应链的建立是从需求开始并逐步向外延伸的。直接满足动员需求的社会资源需要其他资源来保障,其他资源又需要另外的资源保障,从而形成了一条条满足动员需要的长长的供应链。如武器装备的动员需求,就会形成科研所、机械制造厂、钢铁厂等一条较长的供应链;这条供应链还会细化拓展到一些具体行业,如含有电子元件的装备会涉及电子行业,具有轮式运输功能的装备将涉及橡胶塑料行业、石油行业等等。每一个供应链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这种平时建立起来的动员供应链,不仅以最经济的成本保障动员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平时已运行的供应链机制,有利于提高战时动员反应速度。

二是开发以市场供应为基础的供应链。市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的,是市场对人力、技术、自然、资本、知识等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市场供应链有很多种,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供应链,比如纺织供应链、制造供应链、IC供应链、食品供应链、IT供应链等。有些供应链平时与动员需求关联不大,但战时又是动员的对象,这类市场供应链应该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基础调配资源的作用,按市场要求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通过利益驱动、要素互动、政策促动、法规规范等形式,在平时进行军事化功能开发,实现战时动员“需求链”与市场“供应链”的有机结合。

三是拓展以国际链接为目标的供应链。供应链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全球一体化供应链,这是现代信息网络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动员供应链具有服务战争的属性,现代战争消耗巨大,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凭自身的力量和资源打赢一场局部战争,必然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国际资本保障战争的需求。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侵越战争以及两次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是联合他国以联盟动员形式进行的,这大大缓解了美国保障战争资源有限的矛盾。鉴此,拓展国际资源建立供应链,一方面,可通过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等经济手段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全球一体化供应链,提高获取国际各类资源的能力,使战时他国资源也能有效为本国可能发生的战争服务。另一方面,可通过政治或军事联盟手段建立资源相互保障体制机制,从而建立起跨国动员资源保障供应链,以充分利用他国的优势资源满足本国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需要。

猜你喜欢
动员战争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