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军民融合式后勤动员运行机制建设

2010-08-15 00:43南京军区空军某部高级经济师张其翊
国防 2010年5期
关键词:动员后勤机制

■ 南京军区空军某部高级经济师 张其翊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需要党和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完善有利于军民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后勤动员涉及方方面面,尤其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大环境下,需要统筹协调、通盘考虑的事情更加多样、繁琐。为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军民融合式后勤动员运行机制,运用多种手段,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动员工作顺畅、协调、高效、有序运转。

一、建立需求提报机制

后勤动员工作,其实质就是有关各方协调解决军队的“需”和政府的“供”这一根本问题。如果需求不能及时提报,那么供给就无法谈及。当前,我国后勤动员需求提报机制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断档”,“军队提需求、政府抓落实”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各项后勤动员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鉴此,应按照“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需求提报机制,明确后勤动员需求的类别、层次及提出的途径、程序和汇总方式,规范供需对接职责、运行方式及安全保密措施等,最大限度地达成供需综合平衡。具体措施是:通过调整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职能,建立归口管理后勤动员需求牵引和落实的组织体制,汇总、论证审核和综合平衡全军后勤动员需求,形成统一的建设需求和功能维持需求,并适时提交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接受后勤动员需求,在组织军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评估后,纳入国家总体建设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贯彻国防动员需求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目录,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施工、储备和使用管理中贯彻落实后勤动员需求。

二、健全协调机制

后勤动员工作协调机制,是保证动员工作顺畅运行的机理和方式,它反映了军队、政府和各级后勤动员机构等各系统协调后勤动员工作的规律性,决定着协调后勤动员工作的范畴、原则和方法。后勤动员必须加强工作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做到“上下齐心做工作、积极主动搞协调、凝聚合力抓落实”。当前,在我国后勤动员工作领域,军队、政府和后勤动员机构三方协调还不够顺畅,军地之间也没有建立起能够宏观统筹后勤动员工作的有效机制,缺少各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常态化沟通协调制度。鉴此,为促进后勤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一方面,应建立情况通报机制。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应定期将后勤动员需求贯彻落实的总体进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通报给军方,而军方则将对后勤动员需求落实的评估审查和监督情况,适时汇总反馈给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另一方面,应建立会商协调机制。军队、政府、各级后勤动员机构应定期召集国家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后勤动员需求贯彻落实的总体形势,就有关问题研究解决对策措施,推动后勤动员工作的落实。

三、完善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是提高后勤动员工作质量效益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应完善后勤动员的科学管理机制,促进军民融合式后勤动员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目前,我国后勤动员建设基本上还属于粗放型管理,与现代后勤动员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一方面,各领域、各单位对于后勤动员工作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程度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各项工作计划安排往往过于原则且不够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一些工作不落实或落实质量不高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为此,必须运用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起科学的后勤动员管理机制。一是要制订计划落实监管办法,明确军地相关部门的职能任务,规范事前审查、事中监控、事后考评的具体内容、程序和方法,强化动态跟踪管理。二是要规范经费物资保障,把握好资源的投向与投量,管好用好建设经费,避免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铺张浪费,坚持精打细算,提高使用效益。三是要加强质量监管,制定和规范后勤动员各领域、各专业、各项目的质量标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分析研究动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定期组织检查评估。

四、构建竞争机制

在后勤动员准备中引入竞争机制,运用优胜劣汰的方式选取动员潜力储备的合作单位,不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并完善后勤动员运行机制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现象的出现,在后勤动员中若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动员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一个适度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环境,势必无法调动各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后勤动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到后勤动员工作的整体效益。因此,应当在后勤动员中坚持奉行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竞争原则,引入并建立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后勤动员工作特点的竞争机制。一方面,在选取动员合作单位时,要始终奉行竞争机制的一般原则,形成切实有效的竞争;另一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到后勤动员涉及的物资、产品与一般商品相比,具有不可磨灭的特殊的属性,因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适度公开有限的竞争。

五、建立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是后勤动员工作的灵魂,其科学与否决定着后勤动员潜力向能力转化的效果。科学可靠的后勤动员保障机制,是确保动员潜力转变成强大的实力、提高动员保障效能的关键。因此,必须按照有利于促进平时动员任务落实、战时实施快速动员,有利于后勤动员融入国家经济建设大系统之中,有利于构建和谐后勤动员工作关系的要求,着力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建立和谐有序、科学可靠的后勤动员保障机制。

首先,做好后勤动员通信技术保障。应打破条块分割的通信联络组织方式,把各种通信力量和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拓展并完善现有的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建立沟通省、市、县三级指挥机构的计算机网络,提高后勤动员指挥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要充分利用军用有线、无线电通信设施构建后勤动员指挥通信骨干网络,沟通与上下级的指挥通信、与友邻部队的协同通信、与各指挥所和各中心间的专向通信;借助地方有线、无线通信设施,建立军地联合指挥机构与地方保障力量间的后勤动员指挥通信、与地方有关单位的协同通信;集中使用民兵预备役通信部(分)队,在关键部位、重要节点开设后勤动员指挥通信枢纽,建立机动通信网络,实现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通信设备的互相兼容、通信网路的立体交叉,确保后勤动员指挥信息能够互通直达,从而提高指挥效率。

其次,做好后勤动员经费保障。应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军队之间动员经费保障的比例。后勤动员是确保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其经费应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为此,应理顺经费保障渠道,建立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提供相关经费的机制,调动地方政府落实动员经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还应以现行的保障体制、保障手段和保障资源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国动委统一领导、政府主管实施、省市县分级统筹、军地双向联供”的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军地一体化联合保障。民兵、预备役部队事业补助费、训练补助费和大型军事活动经费及后勤动员建设经费等应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其他专业队伍的建设经费,实行以编组部门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保障制度。

再次,做好后勤动员法律保障。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后勤动员工作必须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建立依法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快立法步伐。从我国现有的动员法规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虽已出台,但后勤动员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了使我国后勤动员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适应新时期后勤动员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国家应以《宪法》、《国防法》为依据,尽快出台与后勤动员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后勤动员工作的法律地位及内容,使后勤动员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各级地方政府还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与后勤动员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工作条例条令,以进一步规范当地的后勤动员工作。二是要健全执法机制。进行后勤动员法制建设,除了要制定相应的动员法律法规,还要健全后勤动员的执法机制。不仅要把各级后勤动员机构确定为后勤动员法律法规的执法部门,而且还要加强对执法的检查监督。各级政府应针对后勤动员法律法规的特点和调整关系范围,利用专门的后勤动员执法监察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并对已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处理和协调,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此同时,各级后勤动员职能部门还应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和执法检查,避免政府自利性执法,着实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

猜你喜欢
动员后勤机制
后勤服务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皮革机制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