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民生新闻改革解析

2010-08-15 00:52周丽川
科技传播 2010年21期
关键词:财经新闻党报新闻报道

刘 诚,周丽川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学界普遍认为,新时期新闻改革,是以思想观念更新为起点,以新闻业务改革为进路,并逐步寻求新闻体制的突破。目前我们处在新闻改革以来的第三次大的反思(21世纪初至今),即抵制完全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以“公共利益至上”为最基本理念[1]。

公共利益至上要求我们更加爱关注民生。因此,把人民群众请到头版上来,让关乎民情民意民生的新闻发在报纸夺人眼球的重要位置, 已是十分迫切与必要,这是民本理念的回归。党的十七大把关注和改善民生摆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如何报道好民生题材的新闻,体现党报的宏观视野和深度关怀,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调整,民生新闻顺大势被推入主流传播的范畴。

1 民生新闻定义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其内涵为:以平民为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本为取向,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予关注,其报道代表着老百姓的态度、视野、情怀等。从传播模式上来说,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意识、民众话语有机统一而构成的一种新闻传播模式。

业界在民生报道的方向主要上,主要体现在社会新闻的民生化,经济新闻民生化步履维艰。

2 目前民生新闻和党报经济类新闻改革的局限

目前,民生新闻的发展主要局限在社会新闻的民生化方面,而经济类新闻的民生化进程缓慢,党报中与民众息息相关的财经新闻依然以解读大的方针政策为主,普通民众读不懂,不爱读,这就导致党报的新闻传播效果只局限于政府机关内部,而与老百姓的生活远离。

有研究者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媒体财经新闻3方面的写作缺陷:财经报道读者定位不明确,文章风格游移不定;财经新闻观点存在片面性,宣传味、工作味浓;财经新闻的语言姿态呈现“新闻语言+财经专业语言+数字+图表”的整合系统,文本语言枯燥、形式呆板[2]。但是没有提出党报财经新闻的民生化问题,也就是说财经新闻尚未纳入“平民视角”的范围内,因此在党报民生新闻的改革中将缺失财经新闻这一环节。我认为在经济新闻的采写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理念,用“平民视角”去思索问题,用“平民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使经济报道民生化,切实体现“三贴近”的原则。

其原因在于党报中“民生”与“经济新闻报道”脱钩。即使在财经新闻的研究中出现了“让财经新闻更好看一点,更具有可读性”的意识,但是仍然没有经济新闻民生化的意识,编者依然在老的思维框架下就财经新闻论财经新闻,脱离了民生的大前提。如金融危机报道,如何从宏观消息性的报道,转向贴近民众生产生活,做出对老百姓看得懂,有的用的经济新闻。例如:在金融风暴前期,对风暴的前景,经济走势各路专家说法不一,而不同的党报有矛盾的地方,也有模棱两可,虚虚实实的报道,令民众无法得出统一的判断;关于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这样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专业化的词语,观点报道众说纷纭,使公众雾里看花;房地产市场报道的起伏不定,政策报道的不稳定,让民众不知所措;4万亿政府投入拉动内需,随着事态的发展,究竟对老百姓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被一些大而虚的内容所掩盖。因此我认为,在经济新闻报道中也应该更加注重民生化,而民生视角与财经新闻的融合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3 经济类民生新闻改革的着眼点

民生新闻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民生视角观念的定位研究;党报话语模式的转变研究;民生新闻的实践研究。

3.1 民生视角观念定位

有研究者提出,应从3个视角进行党报中大题材报道创新:民生视角,探寻重大会议报道的关联效应;以及专家视角和新闻视角。[3]经济新闻报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应该在报道中贯穿人文关怀的报道理念,对人文关怀作出新的追求:站在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在传播经济信息过程中把经济活动向人性化的层面升华[4]。

3.2 党报话语模式的转变研究

报纸通过新闻话语,向人们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传播”是报纸的基本形态,这里有个怎样“传播”即怎么“说话”的问题,党报作为机关报,不仅要“站”在党委和政府的角度发言,更要贴近百姓、为群众着想;既要把好“话语权”,主动说话,还要注重效果,善于说话,使新闻传播更具有亲和力。

地市级党报一些新闻显得程式化、公文化,报纸有说教味、口号腔倾向,应引起重视。“话语”是外在形态,在“会说话”问题上,党报要与时俱进,彰显亲民的“话语品质”。研究给出基本意见,即打破“主题+例子”程式化报道;力戒用惯性思维写工作新闻;化生硬说教为情感共融,让百姓亲切;尊重人,让话语理性。

3.3 民生新闻的实践

学者丁柏铨指出部分党报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存在4个弊端:“官气十足”、“民气缺乏”;面对某些事实和现象(以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居多),有些反应迟钝;报道思维简单,套路单一,方法陈旧;文章干瘪,语言贫乏,套话充斥。针对以上弊端,他从党报对社会生活中事实的筛选、取舍、党报新闻报道视角的选取,报道中增加感性的成分,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分析解释事实,以及尽量使用富于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语言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5]

[1]李良荣,李彩霞.守住底线——论新闻界的三次反思[J].新闻大学,2008(1).

[2]李霞.从读者角度写财经新闻[J].东南传播,2008(3).

[3]周跃敏.党报重大题材报道的视角创新[J].新闻战线,2008(10).

[4]吴玉兰.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经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4).

[5]丁柏铨.三论党报改革[J].新闻界,2008(1).

[6]戴维.经济新闻应关注民生[J].新闻窗,2008(1).

[7]童兵.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财经新闻党报新闻报道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党报财经新闻的艺术性探微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常态”下财经新闻报道策略探析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