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建构主义作为时下最受欢迎的教学理念,它强调了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人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人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笔者总结了4种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源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给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提供的帮助就像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在化。学生首先要独立发掘新知识,然后合作深化理解新知识。支架式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完成:
(1)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支架。
(2)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环境,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建构活动。
(3)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寻找问题答案。
(4)学生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5)评估结果:包括自我评估以及小组对个人学习的评估。比如:独立学习能力、个人对小组学习的贡献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抛锚式教学被称为例子教学或者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的问题环境中感受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形成新知识的建构。问题的设计要复杂并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这些问题被称之为“锚”,问题决定了之后,教学内容也随之确定下来,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抛锚式教学。下面介绍抛锚式教学的具体环节:
(1)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教学环境。
(2)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问题。这些问题就是“锚”。
(3)教师给出学生一些线索,但不告诉学生具体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观点,加强对现有问题的理解。
(5)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的任务就是观察以及记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
这种教学方法源于灵活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灵活性、复杂性、存异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以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方法展现出来。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问题。学习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并鼓励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形”,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有弹性,以灵活适应变化的情境,增强知识的迁移性和覆盖面;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的过于简单化,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以促进学习者大胆探索与建构能力的发展;教学应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源泉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政的、分割的。下面介绍教学环节:
(1)教师就当下学习内容提供一个基础环境。
(2)学生使用不同学习方法,多角度地发掘同一问题。
(3)教师使用复杂多样的材料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合作学习:学生从不同方面讨论这一问题。最后,每个学生要评价自己以及他人问题的解决方式。
交互式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对话形式展开互动。对话依据以下四步展开:预测、提问、解释、总结。
(1)教师鼓励学生就下文内容作出预测,这个步骤给学生提供了联想相关背景知识的机会。
(2)学生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创设问题并做自我测试。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发讨论。
(3)教师让学生解释难点,这一步对于纠正学生的理解错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学生分析课文重点并总结整篇文章。
以上4种教学方法都强调了学生自主建构和合作建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环境以及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吴启迪.2004,《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张颖.2003,“反思性教学”离我们有多远?[J]《国外外语教学》
[3]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4]Bengal,Nicholas.Newspaper Language[M].Oxford:Focal Press,1993.
[5]Widdowson,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