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生
甘肃广播电视总台广播新闻中心主任编辑,甘肃 兰州 730010
职业焦虑,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名词。有调查显示,约有九成以上的职场人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焦虑。一旦出现职业焦虑就应该找到化解的途径和方法,否则会容易引发疾病,对身心造成危害。新闻行业,作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由于现代化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和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焦虑显得尤为突出。
所谓职业焦虑,是由于从业者对所处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对应对环境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缺乏自信,而产生的焦急忧虑状态。
职业焦虑,在多数从业人员身上都会出现。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接受工作的压力程度和劳动者个人素质不同而有所区别职业焦虑,因为从业人员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对个人劳动成果的预期不确定,往往会产生一种焦急状态。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一方面出现职业焦虑的人群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得到提升和加强。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焦虑,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与普通意义上的职业焦虑又有差别。在承担重要使命的压力下,个人的情绪不能反弹或得不到发泄,而且要去完成领导、上级设定的既定目标。
从业环境方面:一批批新型媒体的大量出现,向政府主导下的主流媒体形成挤压态势,于是,抢占新闻资源的现象非常突出,吃新闻这碗饭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出现职业焦虑的现象就越明显。就拿本人所在的省会城市来说,10多年前人们所熟知的媒体不足10家,老百姓最了解的有“新闻四大家”。四大家的编制全部加起来不足1000人,而现在仅一家动辄上千人甚至几千人。
无限膨胀的人员构成在有限的新闻资源里游弋,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媒体人不仅要时时考虑抢占资源,还要时时考虑保饭碗。
从职业特点看:越是一线的记者压力越大,出现焦虑的程度就越突出。在广播和电视里,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者看到一线记者在现场报道的声音和画面。在看似风光的背后,每个人心中的焦虑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获得新闻线索后,他们的工作进度是以分和秒来计算的,任何一点倏忽或技术上的失误造成的损失都无法弥补。不是故弄玄虚,凡是一线工作过的记者大多有过同样的经历,它不是“偶尔”遇到,而是一种工作常态。
从工作性质方面讲:追求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每个从业者对个人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预期值,新闻职业最不能预见的职业。它不能预见你一天、一周之内出什么活,尤其是跑新闻口的记者,不知道你1个小时后会采访什么,即使是时效性不很强的专题节目也同样如此。本人办了10多年专题节目,尽管有了资源和人脉的积累,但很少有“得心应手”的心理感受。通常情况下“不顺利”、“不顺心”占十之八九:如安排了报道任务时间紧的焦虑、采访对象预约不上的焦虑、万事具备就差一点重要素材但又不愿留下遗憾的焦虑等等。这些心理感受只有从事本职业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常言道:“心病要用心药治”。职业焦虑,是一种心理情绪反映,但目前还不能把它定义为心理疾病,当然,出现职业焦虑长期得不到化解必然会导致心理疾病。那么,医治焦虑症的“心药”应该是那几味呢?我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开处方”:
一是要有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医治焦虑最好的良药。为什么在重大错折面前有的人可以跳楼;而有的人能够勇敢面对、迎接挑战?就是心态问题。当然,良好的心态需要生活的历练,需要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有人说心态好心情自然会好,这种说法不全面。心态是心理状态;心情是心理情绪。良好的心情需要自我调节,需要学会自我减压,还要学会用适当的方式疏导不良情绪。就像平时劝人“什么事都要想得开”,只要“想开了”,焦虑也就消除了;
三要建立自信心。建立自信心对消除焦虑非常重要。与自信相对的还有“过于自信”和“缺乏自信”。过于自信会脱离群众,非常孤单;缺乏自信会使自己的沉沦,不能进步。而出现职业焦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自信。为什么别人能进步,我不能进步?为什么别人能挣大钱,我挣不来?为什么领导老照顾别人,不照顾我?等等。在正常情况下,领导会考虑量才用人的,而作为员工一定要建立自信心,因为有了自信就有了动力。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你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四是要有宽容心。宽容别人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良好的心态。要做到宽容别人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用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提升了自己能力,焦虑就会变成从容;
五是工作要有责任心。对于任何一位从业人员来说,责任心都是最重要的,新闻从业人员更加需要责任心。责任是压力又是动力,当你在压力的驱动下完成了你的某项作品,和观众、听众见面的时候,昔日的焦虑就会完全抛在脑后,心情会变得更加舒畅和愉悦;
六是领导、组织要关心。出现职业焦虑既然是群体性的心理状态,理所当然需要组织、领导的关心和帮助。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每逢重大报导任务都有领导带队,安排、策划采访方案,关心一线记者的疾苦、协调工作关系。这样的关心和支持不仅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有效缓解员工的身心疲劳和焦虑。我们希像这样的关心能够经常化、制度化,让更多的员工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本人开的以上六味“心药”,不妨起名“六味除焦丸”。希望有更多的从业人员能参与其中,贡献出更好的“处方”,对症下药、消除焦虑,让更多身处焦虑状态下的从业者生活的富有尊严和心情舒畅。
[1]调查:九成职场人士受职业焦虑症困扰.竞报,2010-4-23.
[2]如何化解职业焦虑?club.hr.com.cn/bbs/thread-89304-1-1.html.
[3]高保党.慎对焦虑—关注新闻工作者职业心理健康.青年记者,2005,4 .